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22 14:03:02| 人氣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法國六八學運 看青年改造力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法國六八學運 看青年改造力量

文/吳志中(東吳大學助教授、歐盟研究協會秘書長)



法國是世界上民主發展歷史最悠久的先進國家之一,整個法國社會也努力追求文化價值的多元性,與社會的公平及正義。而在追求優質民主人權社會的過程當中,法國人民也一直不畏懼社會巨大的變動與挑戰。法國自一七八九年爆發大革命以來,歷經非常多的挫折與挑戰,犧牲了無數寶貴的生命,才終於產生了我們目前所認識與欽佩的現代法蘭西共和國。然而,對於這一些老牌的民主國家,革命的時代常常已經久遠。但是法國的六八年革命,不僅參與者均仍然在世,並且是由當時年輕的大學生所發起,所引發的流血衝突大致不嚴重。重要的是,這場革命確實引起了法國社會的反省,並且達成了改革的目標。


六八學運的成因與影響
 一九六八年五月在法國巴黎所爆發的社會運動,被後世稱為危機、暴動、造反、罷工、示威,甚至是革命。整個過程,由學生運動開始,繼而演變成整個社會的危機,最後甚至導致政治危機。而其發生的重要背景原因,則是在於當年工業化國家在二戰結束全力政經發展之後(Les trentes glorieuses/三十年黃金發展歲月)所面臨的社會問題。

 首先,一九六○年代的法國學生深受中國毛澤東、文化大革命精神及古巴格瓦拉(Che Guevara)革命的感昭。再加上,法國當時大學生人數激增,然而在同時,整個法國大學的硬體設備卻趕不上學生人數的增加,因此教學品質也非常低落。一九五八年第五共和開始的時候,法國有大學生十九萬六千人,然而到了一九六八年已經增加至五十七萬人。對現況的不滿,加上革命精神的感召,一群學生乃藉機於三月二十二日開始佔領巴黎地區的大學。隨著學生運動持續擴大,法國教育部決定於五月二日關閉各大學,拉丁區巴黎索爾邦大學則於五月三日被警察封鎖並且關閉。學生們則於五月十日在索爾邦大學與鎮暴警察直接衝突,造成一千五百多人受傷。

 隨著衝突的擴大,法國工會與左派政治人物開始加入,並且聲援學生運動。五月十三日,有二十萬學生、工會代表、左派政治領袖(例如後來的法國總統密特朗,法國第四共和的總理Pierre Mendes France)。而五月十四日起,法國整個社會則陷入癱瘓狀態,九百萬人響應進行罷工,並且佔領工廠。戴高樂總統則於五月二十四日之電視演講中,表示願意進行公民投票,進行大學、經濟與社會改革,但是並沒有得到人民熱烈的迴響。

 從五月二十七日開始至六月三十日,法國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學生與工人持續示威抗議,並且反對五月二十七日在總理龐畢度政府的主導之下,資方與工會代表所簽署的勞資協議(Accords de Grenelle)。戴高樂總統甚至認為情況已經失控(Lasituation etait insaisisable)。左派政黨與政治人物則宣稱可以負起政治責任,組織臨時政府控制局勢。而戴高樂總統甚至於五月二十九日自總統府失蹤,前往德國之法軍駐守地Baden-Baden,聲稱要確保法軍在德國之紀律,然而此舉動卻造成了法國國內更大的恐慌。所幸,五月三十日,戴高樂總統再度出現在總統府,透過收音機以異常堅定的口吻宣布解散法國國會重新進行選舉,並且呼籲法國人民發揮公民精神,支持民選的政府。在戴高樂總統呼籲完之後二個小時內,五十萬公民隨即走上街頭,在香榭里榭大道示威支持戴高樂總統,並且否定密特朗的政治野心。戴高樂總統的堅定宣示成為法國政治危機結束的開始。在隨後的六個月裡,示威與工廠佔領逐漸減少與撤出,各政黨也忙著準備國會解散後之選舉。本來六八年的抗議示威可能造成僅有十年歷史法國第五共和的結束,然而六月二十三日與六月三十日的國會選舉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戴高樂右派竟然贏得人民四六%的支持,並且在國會獲得七二%之席次。第五共和的危機因此完全解除,戴高樂任命新總理Maurice Couve de Murville,積極進行學生與社會所要求的各項改革。

 一九六八年五月之危機雖然在戴高樂總統的領導之下得以順利化解,甚至還穩定了法國右派政府之政權,但是人民的支持並沒有轉化成對戴高樂總統個人的支持。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八日,法國人民透過公投否決了戴高樂總統的政治改革計畫,戴高樂總統因此決定辭職以示負責,十八個月之後,戴高樂總統病逝(一九七○年十一月九日),法國隨即進入另一個世代。


歐美學運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
 在美國與歐洲這一系列的學生運動裡,我們可以發現其背後都有強烈的左派思維及理想主義色彩。而法國學生運動的結束則是整個六零年代學生運動的一個句點。一九六○年代的學生運動起於一九六五年的美國柏克萊大學,當時的主要訴求是要求以民主的方式進行校園的教育改革,然後隨即擴展至整個社會的和平運動、反戰及民主改革。美國學生運動的浪潮也深深啟發了歐洲的學生運動。一九六七年,由於一位德國學生為了反對伊朗國王巴勒維的訪問,被德國警察打死,因而造成了一九六八年在西柏林與漢堡的大規模學生運動,直到一九六九年才真正的結束。在義大利,學生運動也於一九六七年底爆發。義大利學生佔領大學,反對政府的威權及官僚。然而,學生之間也因為分為馬克斯列寧派、史達林毛澤東派、以及托洛斯基派,彼此之間談不攏,而最後很快就被義大利政府鎮壓而擺平。


風起雲湧的台灣學運
 在歐美學生運動爆發二十年之後,台灣的學生運動也同樣隨之風起雲湧。在中國學運於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被軍隊殘酷鎮壓之後,台灣近六千名學生也於一九九○年三月二十日群聚中正紀念堂要求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提出政經改革時間表。如同歐美學運的學生,這一群野百合學運的學生們有著左派的理想,要求社會的正義與政權的民主化。

 法國的六八學運世代在學運結束後,很快的成為法國社會菁英,並且隨著密特朗之社會黨與共產黨的合作,於一九八一年贏得總統選舉,在隨後的十四年執政期間,努力改革法國的國家與社會。而就如同法國,台灣的學運世代也於學運結束十年以後,於西元二○○○年在民進黨陳水扁的帶領之下取得台灣的執政權,努力進行台灣之國家與社會改革。

 年輕人常常是一個國家民族的希望所在,他們代表著一個社會的理想,並且在適當社會群眾的支持之下,以稍微粗糙的手法去努力實現理想,直接帶動社會與國家的進步。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與台灣的學生運動都展現了這樣的豐富特質與特性,並且促成了這些國家社會的快速跳躍式進步,成為讓人稱羨的現代化民主國家。這些先進國家的例子都強烈證明,當年輕人的理想主義與夢想可以持續被保持,並且被鼓勵去積極實踐,而不是被政府機器與社會威權殘酷的鎮壓之時,本文相信這是人類社會持續進步的重要指標之一。

(轉載自Taiwan News)



台長: marco
人氣(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