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28 09:06:35| 人氣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挺不挺猶太 紐時都被批不公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挺不挺猶太 紐時都被批不公
本報記者林博文


田納西州鄉下猶太裔報人歐克斯(Adolph S. Ochs)於一八九六年收購搖搖欲墜的《紐約時報》(一八五一年創刊)之後,該報即為「猶太問題」所困擾,直至今天。時報對中東糾紛極為重視,尤其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爭執,更是國外新聞的重點。儘管時報力求客觀公正報導和評論中東問題,但親以和親巴讀者都認為時報偏袒對方,抗議信函每日塞滿郵箱和網路。這批激情讀者對中東問題的兩極化反應,使時報頗感頭痛。

歐克斯是個猶太教改革派,他認為猶太教只是一種宗教而不應建國,更不應該在巴勒斯坦建國。一次大戰期間,「美國猶太委員會」積極協助歐洲猶太人移民美國,歐克斯則指示時報總編輯「盡量少登美國猶太委員會的新聞」。歐克斯非但不願時報變成一份有猶太味的報紙,他還盡可能去除報社的猶太色彩,猶太社區抨擊時報「阻擋東歐猶太移民不遺餘力」。


歐克斯於一九三五年去世後,棒子交給他的女婿沙茲柏格(Arthur Hays Sulzberger),從此時報即成為沙茲柏格家族事業,現任時報發行人兼時報公司董事長亞瑟.歐克斯.沙茲柏格二世就是一九三五年接班的老沙茲柏格的孫子。老沙茲柏格承襲了歐克斯的「淡化猶太色彩」的辦報理念,繼續反對猶太建國,甚至連二戰時代希特勒屠戮六百萬猶太人的新聞,都予以輕描淡寫。曾於一九五七年訪台的沙茲柏格,一再向時報編輯部高層主管表示,不要讓讀者以為時報是一份猶太報紙。

六十年代初,一名新進記者剛到時報上班,赫然發現每天有兩個校對生在計算猶太新聞和阿拉伯新聞的刊登比例。時報在六十年代末期以前,所有的總編輯都是非猶太人,其中包括艾德文.傑姆士、杜納.卡雷基和著名的傑姆斯.雷斯頓。一九六七年中東六日戰爭改變了時報「淡化猶太色彩」的傳統,老沙茲柏格的兒子亞瑟.歐克斯.沙茲柏格一世於一九六八年任命羅森索(A.M.Rosenther)為總編輯,他是時報史上第一個猶太裔總編輯。羅氏以強勢領導方式做了十八年老總,對時報貢獻至大,但他的專制作風不僅使時報編輯部變成一個「最不愉快的職場」,而且流失了不少人才。羅森索於一九八六年退休後,時報連用了兩個猶太裔總編輯。

隨著猶太民族主義的興起,紐約時報不再忌諱本身是猶太人辦的報紙,對以色列報導明顯加強,社論並採親以立場。然而,時報畢竟是世界一流報紙,在新聞報導上盡可能做到不偏不倚,中東問題是個相當敏感的題材,時報記者視中東新聞如同「手榴彈新聞」,隨時會炸傷自己。

時報一直不派猶太記者常駐以色列,直到一九八二年羅森索派傅立曼(Thomas Friedman,現為時報外交專欄作家)出任耶路撒冷特派員,才打破此項慣例。傅立曼上任未久,適逢黎巴嫩內戰,他親眼目睹了以色列支持的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在以軍的默許下屠殺了一千名回教對手。傅立曼不知如何發稿,打電話向時報國外新聞主編惠特尼(Craig Whitney,曾任駐北京特派員,現為助理總編輯)請示,惠特尼告訴他:「你是時報記者,只有你在現場,照實寫吧!」傅立曼的長篇報導登於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六日,他的報導引起全球一致譴責以色列,傅氏亦因這篇報導獲得普立茲獎(他一共得了三次普立茲獎)。但是,以色列從此把傅立曼視為「猶太叛徒」、「以色列的敵人」。並把紐約時報當做反以報紙。當時默許黎巴嫩基督教派進行大殺戮的以軍指揮官就是現任以色列總理夏隆。

遺憾的是,中東問題越來越複雜,時報處理新聞的方式反而越來越拿捏不準、搖擺不定,報導和社論時而偏以時而偏巴,難怪眼睛銳利的讀者會不滿。時報的「猶太情結」使該報對中東問題的報導和評論,陷入了「坐困愁城」的窘境。

台長: marco
人氣(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