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30 08:27:02| 人氣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腦硬體簡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電腦硬體簡介
一.主機板

主機板是一部個人PC的主體,電路板上面的CPU、CHIPs、BIOS…等。而主機板除了以CPU來區分等級外,目前根據Intel推廣的ATX規格,及過去的AT來區分 。主機板上常見的元件包括:




1. BIOS(系統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 PC將開機所需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System BIOS)程式燒錄在ROM裡。
* ROM(唯讀記憶體)裡面的資料,不會因電源關閉而消失。
* 又稱為System BIOS為ROM BIOS。
* Pentium主機板大多採用Flash ROM,可以透過程式更新BIOS的內容。
2. CHIPs晶片組
* 由8259﹝中斷控制器﹞、8253﹝計時器或計數器﹞、8237﹝DMA記憶體直接存取﹞、8255﹝I/O週邊控制器﹞等組成的晶片組
* 主要在作CPU與所有元件的溝通介面。
* Pentium級的晶片組有Intel 430系列,依序為FX、HX、VX及TX等﹔
* Pentium II的晶片組有Intel 440系列的的LX、BX、EX…等等。
3. 互補金氧半導體CMOS
* 用來儲存系統開機及正常運轉的重要資料,如日期、時間、軟硬碟的型態種類及輸入輸出介面的設定等等。
* 平時必須靠一個可充電式的3.6V(伏特) Ni/Cd電池的電力維護,才不致於在關機後資料消失。
4. CPU插座
* 用來插入CPU,不同等級的CPU的腳數不同所以腳座也不同。
* Pentium級主機板就配合Socket 7的規格。
* Pentium II級主機板就配合Slot 1的規格。
* 目前插座都使用ZIF(無插拔力)技術,就是在晶片插座上帶有一手動開關,打開時CPU不在被插座夾緊,可輕易取出晶片。
5. 擴充槽(Slot)
1. 安裝介面卡的插槽;用以插放顯示介面卡、音效卡、網路卡…等等。擴充槽有下列數種標準的種類:
* ISA(工業標準架構)
* 又名AT BUS,有8與16位元之分,是486時代標準的介面卡插槽。
* 現在VGA卡多為PCI介面,而FLOPPY、IDE則多內建在主機板上。
* 目前ISA擴充槽大多只有聲霸卡或網路卡在使用。
2. EISA(加強型ISA)
* 外型、長度皆與ISA的l6位元SLOT一樣。
* 高度與ISA一樣但深度卻比較深,可安裝ISA與EISA的介面卡。
3. VL-BUS(VESA區域匯流排)
* VESA(視頻電子標準協會)所制定的標準,常用於486PC的顯示卡上。
4. PCI(週邊設備所構成的聯絡通道)
* PCI是目前Pentium級以上主機板的主流。
* 由DEC、IBM、Intel所共同發展。
* 有32bit(124Pin)與64bit(188Pin)兩種。
5. AGP(加強型圖形介面槽)
* 是Intel公司於1996年所提出來的新規格。主要用在顯示卡上。

 

各種匯流排功能比較表
Slot ISA EISA VL-BUS PCI AGP
資料寬度(bit) 16 32 32 32/64 64
傳輸速度(MB/Sec) 16.7 33.3 133 133/266 532
工作時脈(MHz) 8.33 8.33 33.3 33.3/(50/60/66) 66

6. 記憶體插座

安裝主記憶體的插座有:
* SIMM(單面插槽記憶體模組):用來安裝動態記憶體(DRAM), 有30pin和72pin兩種。
* DIMM(雙面插槽記憶體模組):用來安裝SDRAM(同步動態記憶體),168pin便是。
7. 靜態記憶體(SRAM)
* 用於存放部份主記憶體資料,方便CPU直接取用加速系統整體效能。
* 又稱為外部快取記憶體(External Cache)或L2 Cache。
* 速度為DRAM的三倍。
* 一般約256K、512K甚至1MB,目前以512K較普遍。
8. 鍵盤基本輸入輸出系統(Keyboard BIOS)
* 鍵盤有專屬的Keyboard BIOS,編號多為8042。
* 它並不是ROM,而是一個單晶片,內部有自己的處理器。
9. 鍵盤插槽(Keyboard SOCKET)
* AT規格為為圓形母插座,有五個接點,具有方向性不易插錯。
* ATX規格為PS/2規格,也是五個接點,但較傳統的插槽小很多。
10. 機殼面板指示燈及接點
* 用以接往機殼的指示燈及開關,例如電源指示燈、硬碟指示燈或者PC喇叭、Reset開關等。
11. Multi I/O卡

由於半導體技術的成熟,在Pentium級主機板已將此卡的功能做在主機板上。而此介面主要包含有Floppy、IDE、COM1、COM2及LPT1等。
1. Floppy
* 為34PIN的接點,安裝時以排線的紅線為第一腳。
* 排線可接5 1/4 及3 1/2 的磁碟機,而排線末端為A磁碟。
2. IDE
* 為40PIN的接點,此介面為目前硬碟及唯讀光碟機的主流。
* 過去IDE只能安裝兩個裝置。
* 提升到Enhanced IDE時在主機板內建2組IDE介面,共接4個裝置。
* E-IDE的速度約16.6MB/S,最新的Ultra DMA 33更高達33MB/S,較SCSI-2的速度快。
3. 3個RS232Port
* 串列式傳輸介面:COM1一般接9PIN母接頭,COM2接25PIN公接頭。
* 並列式傳輸介面:LPT1接25Pin的母接頭。
* 一般電腦將COM1接滑鼠、COM2接數據機、LPT1接印表機及掃描器。
12.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接匯流排
* 一種新的外接槽裝置,最多可接127個裝置。
* 傳送速率為12MB/S,較RS232快3至4倍。
13. 電源接頭
* 是主機板連接電源供應器的接頭,供應主機板、鍵盤及介面卡的電源。
* AT規格:在主機板上為公接頭,在電源供應器上有兩條線,其編號為P8、P9。
* ATX規格:電源接頭是整個連在一塊,而要接的電源也只有一條且具有方向性,不易插錯。

 

 

二.元件

1. CPU

目前CPU製造廠商除了Intel外還有AMD、Cyrix、IBM、IDT…等。以下以代號為區分
1. P5
* 單電源5伏特的CPU:有Intel Pentium 60/66。
2. P54C

單電源3.3伏特的CPU。類別有:
* Intel:Pentium 75/90/100/120/133 TI︰486DX4-100
* AMD︰Am5X86-133,Am486DX4-120 Cyrix︰5X86-100,5X86-120
3. P6(Pentium Pro)
* 單電源的CPU,產品有IntelPentium Pro 150/166、180及200等
* 這類產品將Pentium的外部快取(L2 Cache)做在CPU內部。
4. P55C(又稱Pentium MMX系列)
* 採雙電源裝置;分成CPU核心電壓(Vcore)與I/O電壓(Vio)。
* 加入一些多媒體處理指令,使電腦真正走入多媒體的殿堂。

代表性產品有:
* Intel:Pentium MMX166/200/233等
* AMD的AMD-K6-166/200/233系列
* Cyrix的Cyrix –6X86-MX系列。
5. Pentium II
* Intel又發展出Pentium II來改善軟體效能及高溫的缺陷,再加入MMX功能,並推出Slot 1的規格
* AMD與Cyrix因專利權問題,無法推出同等類型產品。但是AMD-K6-3D及Cyrix MediaGX MMX在Socket 7市場佔有率也不少,而Slot1的市場則只有Intel獨霸。
2. 記憶體:安裝記憶體首先要了解接腳數目,並了解安裝一個BANK的模組數,及速度作為購買記憶體的參考,下列以腳數來區分:
1. 30pin
* 較早的主機板如386、486等都以此為主
* 這種模組為8bit的讀寫位址,所以一次要以4條為一個BANK。
2. 72pin
* 後期的486及Pentium級主機板使用此模組。工作電壓為5V。
* 此模組採32位元傳輸,在486PC以一個模組為一個BANK,而Pentium大多以2個模組為1個BANK,也有以1個模組為1個BANK。
* 以上兩種模組又稱金手指或SIMM或DRAM。
3. 168pin
* 以64位元傳輸的SDRAM,一個模組為一個BANK,工作電壓為3.3V。
* Pentium級以上的主機板必須在晶片組為VX以上才能安裝此模組。

 

 

三.儲存裝置

1. 軟碟機(Floppy disk driver簡稱FDD)
* 一般作為資料儲存讀取的基本裝置。
* 磁碟機大小可分為一種為5 1/2 吋可使用1.2MB的磁碟片,另一種為3吋半可使用1.44MB的磁碟片。
2. 硬碟機(Hard disk driver 簡稱HDD)
* 硬碟就是改善軟式磁碟機速度太慢、容量太小所發展出來的儲存裝置。
* 硬碟根據傳輸資料的介面可分為IDE與SCSI等。
* 依據大小也可分成3吋半及大腳(5 1/2 )等。
* 由於磁性物質的研究創新,使得硬碟容量將高達20GB。
3. 唯讀光碟機﹝CD-ROM﹞
* 是一種只能讀不能寫入的高密度讀取裝置。
* 一片光碟片約680MB,且光碟片保存容易及可攜性高。
* 依傳輸介面可分為AT、IDE及SCSI等。
* 所謂n倍速光碟機,就是指其傳輸速率為n*150MB/秒,但是與硬碟的速率還是插一大截,所以安裝光碟機時最好與硬碟的排線不同,否則容易減低硬碟的效率。
* 最新的CD與DVD做在一起又稱DVD-ROM。

 

 

四.介面卡

1. 顯示卡
* 用以將電腦所欲表現的訊息展現在顯示器(Mointer)上。
* 輸出接頭為15pin的梯形母接頭,現今顯示卡大多為VGA卡。
* 根據介面的不同可分為ISA、VESA、PCI及AGP…等等,目前較多是PCI介面。
* 而市售的MGP卡圖形加速卡和影像擷取卡或防毒卡等都是些附加卡,必須在插上VGA卡才能使用。
2. 音效卡
* 過去PC喇叭只能發出蜂鳴聲或嘀嘀聲,而音效卡能將生活上的聲音經由數位模擬的方式自喇叭表現出來。
* 大多是ISA介面,不過最近PCI介面有攻佔市場的現象。
* 最新的音效卡除了數位及FM合成音源的表現外,必須加上3D音源空間感的表現。
3. SCSI卡(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電腦系統介面)
* 1985年由美國國家標準協會所提出的標準規格。過去使用於IBM發展小型電腦連接週邊裝置的介面卡,現代被應用在個人電腦上。
* 一塊SCSI介面卡可連接7個SCSI裝置,而一個IDE匯流排卻只能連接兩個IDE裝置。
* 雖然SCSI的效能上提昇不少,但SCSI裝置較IDE裝置的介面價格也相對高出許多。

近幾年各廠商對SCSI的推展不遺餘力,傳輸速度也越來越快,較常用的SCSI規格列表如下︰

名稱 SCSI-I SCSI-II﹝Fast SCSI﹞ Ultra SCSI
匯流排寬度 8Bit 8Bit 8Bit/16Bit
傳輸速率 5MB/S 10MB/S 20MB/S/40MBS

4. 網路卡
* 主要在作區域網路的連接,一般為乙太網路的模式。
* 與主機板間的傳輸可分為ISA與PCI等。
* 對外界傳輸可分為RJ45、BNC及AUI Connector等。
* 一般的速度大多為10MB/S最近有些已到100MB/S。

 

 

五.週邊裝置

1. 顯示器(Monitor)
* 用以將顯示卡的信號表現在銀幕上,不過也有USB的顯示器,就不是由顯示卡輸出信號了。
* 依據銀幕的種類可分為CRT及LCD等,但價格上卻差很多,依同尺寸的大小來比,LCD約為CRT的7至8倍左右。
2. 鍵盤
* 將使用者所要表達的訊息輸入電腦
* 早期分為XT/AT,後來依按鍵開關的材質分為機械式及電容式。
* 最近還有一些根據WIN95所發展的鍵盤。
3. 滑鼠
* Windows作業系統的盛行,使的滑鼠成為電腦的標準配備之一。
* 依傳輸介面可分為RS232及PS/2兩種。
* 依原理可分為光學式、半光學式及機械式。
4. 印表機
* 將在電腦編輯的資料以書面的方式呈現出來。
* 列表機的分類方式非常多種,依顏色可分為單色與彩色,依原理可分為點矩陣、噴墨、雷射、熱感應式等。
5. 數據機
* 將個人電腦的數位信號和電話線的類比信號做轉換。
* 個人電腦以電話線作傳輸及接收資料的工具,一般接於RS-232的COM1或COM2等。
* 通常以傳輸速率的大小做分類如33.6K或56K等,有時以傳輸線來分類如ISDN等。
6. 外殼及電源
* 保護主機板及一些內接式週邊裝置如硬碟等,並供應電源。
* 目前有兩種形式AT及ATX等,此兩種規格的外殼及電源必須搭配同等級的主機板,否則安裝上會有極大的困難。
7. 掃描器
* 將圖片輸入到電腦內部。
* 依傳輸介面可分為LPT1(印表機串列埠)及SCSI等形式,以解析度分類有 300dpi(dot per inch)與600dpi。

*本文轉載自
http://www.chwa.com.tw/TResource/HS/book1/ch2/ch2-6-1.htm



台長: marco
人氣(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