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 有機會 欣賞 這個展覽
遺憾的是 當時 並沒有撲網推薦
一方面是 覺得 當時的展覽 讓後學 有些失望 (本有的期待 總是大些)
另外 最近 在看當時所買的書 介紹 手塚先生的書
於是若有所感@@
再趕緊 撲網 略表心意!!
手塚治虫(1928年11月3日-1989年2月9日),日本漫畫家、動畫製作人、醫學博士,同時也是現代日本動畫的創立者之一。由於生於明治天皇誕辰,所以原名手塚治;因自幼喜愛昆蟲,故於1939年取了「手塚治虫」的筆名,把他的原名「治」改成日文中發音很像的步行蟲的日文名稱[1]。漢字寫作「治虫」。以後「手塚治虫」就成為了他的筆名。同時,他以醫學家身分的名義仍使用原名手塚治。他也是日本第一位導入助手制度與企業化經營的漫畫家。
1945年入大阪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後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翌年開始在《少國民新聞》(現《每日小學生新聞》)上連載四格漫畫《小馬的日記》,從此走上漫畫之路。
1947年,根據酒井七馬原作改編的漫畫《新寶島》發行,該作將大量電影拍攝法引入漫畫,一經推出就受到歡迎,人們由此開始接受"新漫畫"的概念。此後陸續創作出森林大帝、鐵臂阿童木、怪醫秦博士、小飛龍、三眼神童等大量膾炙人口的長篇作品,屢次獲得各種獎項,其中的《藍寶石王子》是公認的日本第一部少女故事漫畫。1967年開始連載的探討生命奧秘的作品《火鳥》,是其創作生涯的巔峰之作,至他臨終時,作品最後一章《現代篇》仍未完成。1961年成立「手塚治虫製作動畫部」,翌年以「蟲製作公司」的名義開始活動,日本第一部多集TV動畫鐵臂阿童木、第一部彩色多集TV動畫森林大帝、第一部長達2小時的TV動畫特輯《100萬年地球之旅 熊貓BOOK》等一大批優秀的動畫作品均誕生於此。晚年時製作的各種實驗性動畫在國際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1989年2月9日,手塚治虫因胃癌於東京都千代田區麹町半藏門醫院逝世,享年60歲。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9%8B%E5%A1%9A%E6%B2%BB%E8%99%AB
http://baike.baidu.com/view/6428.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52502473#ooa_hash
參考:
1.http://fjpure.pixnet.net/blog/post/27204472-%e3%80%90%e4%b8%ad%e6%ad%a3%e7%b4%80%e5%bf%b5%e5%a0%82%e3%80%91%e3%80%8c%e6%80%aa%e9%86%ab%e9%bb%91%e5%82%91%e5%85%8b%e8%88%87%e5%8e%9f%e5%ad%90%e5%b0%8f%e9%87%91%e5%89%9b%e4%b9%8b
2.http://www.citytalk.tw/bbs/thread-44314-%E5%BD%B1%E9%9F%BF%E7%8F%BE%E4%BB%A3%E6%97%A5%E6%9C%AC%E6%BC%AB%E7%95%AB%E7%9A%84%E6%BC%AB%E7%95%AB%E4%B9%8B%E7%A5%9E%E2%80%94%E6%89%8B%E5%A1%9A%E6%B2%BB%E8%99%AB-1.html
3.http://ffila2002.pixnet.net/blog/post/31531908-%e5%b1%95%e8%a6%bd%e2%94%82%e6%89%8b%e5%a1%9a%e6%b2%bb%e8%99%ab%e7%9a%84%e4%b8%96%e7%95%8c%e7%89%b9%e5%b1%952011-7-9~10-6
漫畫是指以通過虛構、誇飾、寫實、比喻、象徵、假借等不同手法,描繪圖畫來述事的一種視覺藝術形式。是靜態影像沒有聲音。可以加上文字、對白、狀聲詞等等來輔助讀者對畫的理解。是靜態所以不是動畫影片。沒有聲音所以不是配圖廣播劇(VOMIC)。有述事的功能,能表達一個概念或故事,所以不是浮世繪。一般不會全採用寫實,所以不是風景畫、人物畫、速寫寫生等寫實畫。主要為圖畫搭配文字,而不是以文本或小說為主體,所以不是文學書籍或繪本中附的插圖。
「漫」字,與漫筆、漫談的「漫」字用意相似。漫筆、漫談在文學中是隨筆、小品,而漫畫則是繪畫中的隨筆、小品。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C%AB%E7%95%AB
動畫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5%8B%95%E7%95%AB%E6%AD%B7%E5%8F%B2
宮崎駿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E%AE%E5%B4%8E%E9%A7%BF
等待另一次革命:宮崎駿的啟示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88796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61706596#ooa_hash
在後學的成長環境與時間軸裡
漫畫 扮演著一個在生活 休閒 與娛樂 學習(窗口) 的角色
後學看 同年紀的同學 或 前後期 大小不一的朋友
似乎也是這樣@@
再 起不認識之初
漫畫 往往 是彼此一個溝通與交流的一個管道
這樣一個管道 也是後學 再對外認識的一個窗口!!
這樣一個窗口 從漫畫(紙本 周刊 ) 到動畫 -電影
也共同組合成 一個更大的視野 與 平台架構!!
^^
2013.11.2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