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構築」的涵意,「實」即真實,「構」即建構、構造之意,「築」即建築之意;
「實構築」即真實建構建築之意。
從建築師對建築空間設計創意的追求、營造廠工程師在建築營建技術及工程細部的人力及智慧付出、以及業主在整體建築需求及工程執行機制上的協助及對設計施工團隊的信任;透過這三方合作,《2012實構築ing》不僅希望達成三贏,而是更促進建築之於社會優質資產的四贏,廣泛形成社會大眾對真實建築的深度認識。
策展說明/《2012實構築ing》
策展人 吳光庭
在我們所已經知道及可以被理解的建築知識範圍內,我們試圖將「建築」以系統化的方式予以分析、歸納及整合,以表明建築存在於理性面向的主體性,其中最核心的部份在於如何將與建築空間及機能使用相關的結構、構造、材料做完整(美)的「空間性」處理,透過建築設計的整合,滿足建築及其使用者在環境中,因各種物理及化學變化的條件下的生活及使用之適應所需,建築中的「空間、構築與設計」及其相對的人--「使用者、營造廠及建築師」的三方關係於是成為建築專業中最核心的主體價值所在,也是《2012實構築ing》策展及展覧重點所在。
臺灣在經歷過上個世紀八○年代的「開放與解禁」的社會改革浪潮,及九○年代的反身沈潛,我們開始看到如《誠品書店》舊敦南店(1989) 開始以建築、空間設計及優質的構築施工,形成坊間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公共空間,這不僅形成誠品的基本形象及品牌,更成為一種無形中,臺灣社會對建築及空間品質的「標準」及「期待」,對於長期漠視建築空間設計與構築品質的臺灣社會功能而言,相對突顯出政府公部門的無能及民間私部門所逐漸形成氣候的理想性(主義)色彩,成為一大對比。也許一個民間單位無力影響改變,但這改變確實激起也開啟了臺灣的建築專業界開始重視「構築」(建築空間的整體品質形容)的重要性。
顯然,我們的社會對營造及擁有好建築有高度期待,但我們對營建好建築卻缺乏足夠的決心及持之以恆的意志力,例如,臺灣光復後(1945) 至今,最具代表性的「好建築」之一的臺中東海大學魯斯教堂(1963),從開明且具全球視野的業主--東海大學及美國聯董會、貝聿銘建築師的設計、陳其寬建築師駐地工程督導、臺灣本地結構工程師鳳後三高明又精確的結構設計及計算,及本地的光源營造廠吳艮宗先生在技術及人力的全力投入,在這完美組合且缺一不可的情形下,克服客觀環境條件上欠缺物質及技術的困擾,成為即便是921震後也無實質結構體損壞的臺灣「經典建築」建築案例。然而,從1963教堂完工至今己屆50年,臺灣建築進步之緩慢及即有典章制度無法有效配合,皆已令人覺得「難耐」,形成構築品質的三方關係亦正鬆動瓦解中。
我更願意以較世俗及易理解的方式將「構築」形容「好建築」,關鍵在於三方的緊密合作及更豐富有力的民間理想性的集體力量,因此,延續著2009及2010兩屆的實構築展的經驗累積,今年(2012) 7/20-9/23將於臺北市中山創意基地URS21展出的第三屆《2012實構築ing》,共邀請了32件建築作品參展,展現出近二年(2010-2012)完成使用的優秀建築(構築)案例,與一般建築展略有不同的是今年的實構築展將建築師、營造廠及業主使用單位的努力及貢獻做整合性的展出,並配合研討會及現場導覧方式,鼓勵專業者持續為營建好建築的智慧與意志力而努力,也傳達給一般民眾營建好建築的必要性。
《2012實構築ing》的精神的主旨其實就是一種將形成構築品質《建築師、營造廠及業主使用單位》的三方關係皆視為公共社會的一份子,因此,營建好建築不只是三方關係人的重要責任,更是將好建築超越美感經驗,成為維持社會永續發展的公共資產與公共責任。
http://www.2012tbtw.com/?fb_action_ids=10151036290128263&fb_action_types=og.likes&fb_source=timeline_og&action_object_map=%7B%2210151036290128263%22%3A10150866931698339%7D&action_type_map=%7B%2210151036290128263%22%3A%22og.likes%22%7D&action_ref_map=[]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9200032009
Space明人空間 建築的X光片 《2012實構築ing》
http://tw.news.yahoo.com/pace%E6%98%8E%E4%BA%BA%E7%A9%BA%E9%96%93-%E5%BB%BA%E7%AF%89%E7%9A%84x%E5%85%89%E7%89%87-2012%E5%AF%A6%E6%A7%8B%E7%AF%89-ng-145755940.html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