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29 18:11:53| 人氣8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奧運之後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奧運是國際盛事,帶動某些國家的觀光業,但也為部分國家帶來大眾運輸和建設的問題。當然,對於觀光客而言,參與奧運是件值得興奮的事,但當派對結束之後,就有許多殘局要收拾了。

我們也來回顧一下曾經舉辦過奧運的國家,奧運對城市帶來的好處與壞處。

http://news.msn.com.tw/news2700654.aspx

http://hotkey.hk/after-the-london-olympics/

 

奧運之後的中國經濟走向

原文: 奧運之後的中國經濟走向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2/4779

奧運之後,北京的環境如何保障?
http://e-info.org.tw/node/26026

 

剛過去的3個星期,倫敦市面似換了光景。汽車少了,遊客多樣,各國的旗幟分佈市中心各處;普通人也帶着半假日心情,便服上班,更可在辦工時間內抽空觀賽;見賢思齊,運動氣氛也濃厚了。

電視上的健美身形,給眼睛送冰淇淋,無異也帶來壓力與推動力,潮流一族、對自己外型自覺的男女,也受到運動業的宣傳影響,上健身房的人數一下子多了,公共場地使用量也大增。

屢獲獎帶起單車風

其中最有潛質帶起長遠運動風氣的項目,大概要數單車。這兩年是英國單車壇的收成期,連贏了公路賽世界冠軍、環法和奧運8面金牌,配合單車交通的大趨勢和奧運期間的改道措施,馬路上的單車多得嚇人,款色多樣而檔次漸升,穿著英國車隊制服亦眾。單車和跑步下班一樣,隱然成為城市上班族結合運動和通勤的獨特潮流,顯示推廣運動必須配合市民的生活方式。

長遠的成果,則看大會如何將一時熱烈氣氛轉化為共識和計劃,兼顧競賽和鍛煉。人們已經在批評只有一半的英國奪牌者出身自官立學校,比例太低,質疑普及運動教育的成效。與此同時,不少冷門運動也有機會讓人認識,製造持續發展必需的多樣化;成功運動員的模範也可望啟發年輕人,畢竟不少英國選手都是半途出家,俗語有云「永不太遲」,說不定下一屆在里約熱內盧就能發光發熱。

http://hk.sports.yahoo.com/news/%e5%80%ab%e5%a5%a7%e5%89%af%e4%bd%9c%e7%94%a8-%e5%a5%a7%e9%81%8b%e4%b9%8b%e5%be%8c-212825698--spt.html

 

奧運/劉翔意外出局 商業利益操縱?

全文網址: 奧運/劉翔意外出局 商業利益操縱? | 運動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7/7280510.shtml#ixzz24vWcY6HD
Power By udn.com

中國首面奧運田徑項目金牌得主:劉翔

http://tw.sports.yahoo.com/news/spt--%e5%a5%a7%e9%81%8b%e9%a9%9a%e5%98%86%e8%99%9f-%e4%b8%ad%e5%9c%8b%e9%a6%96%e9%9d%a2%e5%a5%a7%e9%81%8b%e7%94%b0%e5%be%91%e9%a0%85%e7%9b%ae%e9%87%91%e7%89%8c%e5%be%97%e4%b8%bb-%e5%8a%89%e7%bf%94.html

劉翔戲劇性出局引爭議 演技好?偉大戰士?

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1993989

劉翔兩次退賽的冷思考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omments_on_china/2012/08/120809_coc_liuxiang.shtml

劉翔不欠誰的金牌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omments_on_china/2012/08/120808_coc_liuxiang.shtml

 

中國拚奪金 40萬大軍備戰

http://mag.udn.com/mag/beijing2008/storypage.jsp?f_ART_ID=133288

 

時論-養狼計畫與鯰魚效應

2012-08-05 01:11 中國時報 馮冠超

奪得倫敦奧運女子五十三公斤級舉重冠軍的哈薩克斯坦選手琪珊洛,經披露她是個名叫趙常玲的中國湖南人。兩天後,哈薩克選手馬內扎再度拿下六十三公斤級金牌,她也是一位名為姚麗的中國女孩。

 這種改披國旗的現象背後,隱藏著一項多數人不太理解的「養狼計劃」。為何要「養狼為患」,反過來狠咬自己?大陸何以在舉重、桌球、射擊等具有優勢的項目中執行養狼計畫?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人才培育」態度?

 由於中國在這些運動強項大包大攬,導致連自己人都觀之乏味,所以在二○一一年鹿特丹世桌賽上,中國球迷竟打出了「求敗」的標語。贏得容易反而憂慮,缺乏外部刺激將使技術停滯;於是大陸設法幫忙外國選手提高水平,提高不成便外放狼群,希望以此「迎進來,送出去」的方式,使國家隊居安思危、激發潛能。

 這種刺激潛能的做法,以韓國三星企業及日本本田公司執行的「鯰魚理論」最為著名。據說挪威人愛吃沙丁活魚,捕到的沙丁魚若能活著抵港,賣價會很高。但由於沙丁魚生性懶惰、不喜運動,往往返航途中就死了。漁民發現若置入一條食肉的鯰魚,沙丁魚會本能地加速游動,從而提昇了生命力;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透過此「介入刺激」,將可對群體起到競爭作用。對於動能不足、失去生機的組織團體而言,這是個帶來競爭壓力的人才管理機制。而台灣人才的培育環境,確實也到了「喚起沙丁魚」競爭求生的時候了。

 去年開放陸生就學,我收了一位畢業於廈門大學的研究生,但是他錄取的喜悅很快被整個暑假在二十餘個單位來來回回的繁瑣手續給澆熄了。在三限六不政策下,我無法提供研究助理或工讀機會給他,更荒唐的是台灣很多比賽竟限制這些「外人」參賽,果真是「能堵則堵、能防則防、能限則限」。也由於感受到這股歧視意味,今年這位研究生的學妹放棄已獲錄取的台灣研究所,翩然赴美。

 人才交流的重要無需贅言。當我佇立在北京紫禁城門下,總思索著六百年前,越南人阮安是如何規劃著這座宮殿群?往北走到北京三大古建築之一的妙應寺白塔,也會想像著尼泊爾人阿尼哥在一二七一年設計督造它的情景。元世祖和明成祖以廣袤的胸襟引入人才,捨棄民族本位主義,將國家標誌性建築委以外籍人才;此種做法立刻對當時中國工程營造界起刺激的效用。

 台灣無須放養狼群,但應引入鯰魚;看看香港的「優才計畫」,大量吸收各省狀元入學,而留港人才也確實對活化香港社會、經濟產生助益。雖然養狼已證明是一把雙刃劍,而鯰魚也可能具有隱藏性弊端;但無論如何要堅信,保護主義心態絕對無助台灣青年未來的競爭力。目前開放的狀況肯定不足,台灣培育人才的環境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國際化,如此不僅可扭轉人才只出不進的窘境,亦對台灣高等教育的素質產生積極提升的動力。

(作者為輔仁大學應美系所教授)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20805000745&cid=1206

 

倫敦奧運女子舉重六十三公斤級決賽,哈薩克選手馬內紮以總成績二四五公斤破奧運紀錄奪金。和前兩日奪得女子舉重五十三公斤級冠軍的祖爾菲婭(趙常玲)一樣,都是原籍中國的交流選手。但昨日記者會上,原名姚麗的馬內紮,卻矢口否認與中國有關聯,並抗議記者中文提問,自稱聽不懂。《路透》記者說,這是他這輩子看見最奇怪的事。

 對多數中國舉重迷來說,馬內紮名字並不陌生,她還有一個中國名字,叫姚麗。一九八五年,她出生遼寧阜新市,初中開始接觸舉重,現任中國國家隊教練朱明武時任遼寧隊教練,便看重姚麗潛力,將她選入省隊。後朱明武轉戰湖南,將姚麗帶到湖南。在湖南隊上,姚麗和趙常玲因國家的「養狼計畫」,同時公派援外至哈薩克,兩人隨即加入哈薩克國籍。

 北京奧運期間,馬內紮因手肘受傷,與冠軍失之交臂。如今廿七歲的她,在倫敦實現了個人職業生涯的大滿貫。出乎意料的是,賽後記者會上,對於自己的母語中文,她裝作聽不懂。

 記者會上,一些曾在廣州亞運採訪過她的中國記者,用中文向她提問,馬內紮向現場主持人抗議;抗議有效,最終所有記者只得用英語或俄語提問。馬內紮說,她的舉重生涯與中國毫無關聯。

 「我告訴過你們,我出生在吉爾吉斯,我沒有在中國進行過舉重訓練」,馬內紮的回答讓許多了解她經歷的記者費解。馬內紮說,「我只是隨家人在中國短暫生活十年,我的心代表的是哈薩克。」路透和法新社記者說,這是他們此生見過最奇怪的事。

http://forums.chinatimes.com/2012olympic/spectators-cnt.aspx?id=20120802000341&cid=240207

 

倫敦奧運女子舉重53公斤級比賽,來自哈薩克的祖爾菲婭(Zulfiya Chinshanlo)奪得金牌。不過,大陸媒體爆料,有張華人臉的她是如假包換的中國人,來自湖南,名叫趙長玲,是湖南省體育局2008年輸送給哈薩克的選手。

倫敦奧運當地時間29日,在女子舉重53公斤級的比賽中,剛滿19歲的祖爾菲婭抓舉過後排名第三,但挺舉時勢不可擋,最終以總成績226公斤奪下金牌,這也是哈薩克在本屆奧運的第2面金牌。

不過,大陸媒體爆料,其實祖爾菲婭來自湖南,懂中文,名叫趙常玲。報導指出,她11歲被父母送往永州市體育學校學舉重,非常有想法的她,立志要站上奧運最高領獎台,但由於成績並不出色,而且大陸舉重人才濟濟,她要爭取代表國家的機會有些遙不可及。

5年前,永州市體育局長梁小冬與祖爾菲婭接觸後,邀請她參加「養狼計畫」,入籍哈薩克,她最終答應了,經合法手續成為哈薩克人。大陸多個強勢項目都存在「養狼計畫」,透過各種手段讓選手外流到其他國家作競爭對手,希望大陸選手居安思危,成績再進一步。

據悉,趙常玲到哈薩克後,已經獲得兩屆世界賽冠軍。這次奪牌後,她流下激動的淚水,並用流利的中文說,「我想到過去練習的苦日子,所以哭了。」

賽後,哈薩克總統即時向趙常玲發出賀電,但有消息指出,根據中哈協定,趙常玲完成5年訓練及比賽後,如果沒有意外,將回到大陸。

事實上,如果趙常玲當年留在湖南,可能不會有參加奧運的機會,而這次要不是大陸17歲小將周俊在比賽中「3零分出局」,大陸體壇應該不會勾起這段「交易」過程。大陸有評論痛批,「中國拱手送走金牌」,背後有種種不公平、謊言、利益交換,是對體育精神最大褻瀆。

原文網址: 倫敦奧運/哈薩克金牌選手來自湖南 大陸「養狼」挨轟 | ETtoday大陸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731/80907.htm#ixzz25MvIbWLR

 

中國金牌夢畸形 選手變運動機器

七歲開始成為跳水儲訓選手,除了訓練、吃飯、睡覺,其他一律禁止。整整三年,父母不得探視。這一切的犧牲,為的是奧運金牌。不談運動樂趣,只把運動當作一切,這是大陸選手的現實寫照。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是倫敦奧運專輯,用了不少篇幅探討已成畸形的中國金牌夢,重點在女子舉重及男女跳水。北京天壇,時代採訪女子舉重訓練,五十八公斤級的李學英是世界錦標賽冠軍,志在奧運金牌。記者寫道,和李學英握手時,「她的手粗糙得就像砂紙」。談起首次邁向奧運殿堂,這位河南農民之女沒一絲憧憬,而是「滿腦子都是舉重」,因為「不能讓教練失望,不能讓隊上的領導失望」。

文章說,對這些選手而言,運動不是愛好,而是職業、生活。每天六點半起床,晚十點就寢。規律的作息中,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選手、教練、保健員,儼然是個大家庭,因為選手最遲十一歲就開始運動生涯,此後就幾乎沒有個人時間。

曾獲雅典、北京兩屆奧運金牌的劉春紅,征戰世界各地,最喜歡的地方是巴黎,因那是她唯一旅遊過的地方。只有一天空閒,所以她沒機會登上艾菲爾鐵塔,還好照了張相。

教練許敬法說,中國女子舉重強,是因「我們一道努力,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努力」,且「何時起床就寢,如何訓練,吃什麼,如何思考,全都由隊上領導定」。

文章說,中國派員到鄉下尋訪有潛力的選手,因鄉下的父母比城裡父母願放人;且鄉下孩子肯吃苦;另一原因是鄉下孩子的手、腳大,爆發力強,適合舉重運動。文章最後表示,與他國相比,中國運動員欠缺對運動競技的熱情。而沒有熱情,又怎算得上是真正出類拔萃的運動員。http://tw.sports.yahoo.com/news/%e4%b8%ad%e5%9c%8b%e9%87%91%e7%89%8c%e5%a4%a2%e7%95%b8%e5%bd%a2-%e9%81%b8%e6%89%8b%e8%ae%8a%e9%81%8b%e5%8b%95%e6%a9%9f%e5%99%a8-213000375--spt.html

 

 

美國奧運訓練基地(ETSU)專訪

http://tw.myblog.yahoo.com/performance-mark/article?mid=1875

運動科學可幫助那些運動訓練?

http://www.roundballcity.com/blogs/50364891/archive/2007/08/21/125327.aspx

 美國家庭培養奧運選手代價不菲

http://www.takungpao.com.hk/sy/2012-08/06/content_885357_2.htm

 

商業化助推美國體育運動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814/7603001.html

 

奧運之路——通過個人捐款和企業贊助籌集奧運資金

http://www.ait.org.tw/infousa/zhtw/E-JOURNAL/EJ_Olympics/xarchives/5079309.htm

 

美國奧運摘金 中國教練幕後功臣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a2012olympicsnews/19673076/article-%E7%BE%8E%E5%9C%8B%E5%A5%A7%E9%81%8B%E6%91%98%E9%87%91-%E4%B8%AD%E5%9C%8B%E6%95%99%E7%B7%B4%E5%B9%95%E5%BE%8C%E5%8A%9F%E8%87%A3-?instance=so_oversea

 

 美運動心理學家:應幫助運動員生涯轉型

http://www.epochtimes.com/b5/8/8/19/n2233504.htm

 

 

 

鉅亨看世界-奧運金牌大作戰

http://www.wretch.cc/blog/oolong1001/5292538

 

奧運之後的思考(中國)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817/7647833.html

 

 

 

台灣的奧運之後 -民視異言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wPGmI9CuvY&feature=related

2004年雅典奧運-跆拳道-金牌戰-決戰-陳詩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t_1FsC4rvs

陳詩欣

http://www.nuskin.com.tw/p/sp/goldclub/index.html

 

 

奧林匹克運動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5%A7%E9%81%8B

 

 

台長: ken
人氣(876)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 個人分類: 心 得 與 分 享 |
此分類下一篇:跳脫一顆茶葉蛋的思維邏輯
此分類上一篇:兒少感情觀 - 速食戀愛、行為開放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