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珮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藝術史碩士,目前在中原大學人文教育學院及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教授「藝術欣賞」及西洋藝術史課程,自從發現繪本的豐富世界後,就使用繪本作為輔助教材。 |
這次到新莊參加為期一個月(每週一天)的繪本課程,有點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一般。一開始是收到板橋市動態閱讀協會寄來的伊妹兒,心裡想這在新莊,有點小遠,沒有什麼勁想要參加。那知我那失散四十年的妹妹-Eva拉荷突然說她買了車,可以載我去,要我去報名。於是動了念。那麼巧,就也報到名了,於是便這麼上起課來。
第一堂課是由知名繪本作家及譯者-宋珮老師主講的「圖畫書與印象派畫家」(上午)、「圖畫書與電影」(下午)。
一整天上下來(早上九點半到下午三點半),實在是太豐富、太精彩了!簡直有如整學期的西洋藝術史概論,在這一天濃縮講完。(呃!真的超濃!)
下午,宋老師介紹最早電影的形成以及幻燈《觀像鏡》。講到鏡頭與角度(參考野蠻遊戲、魔法奇花園、北極特快車、兩隻壞螞蟻、陌生人、最甜的無花果、穿過隧道、大猩猩、瘋狂星期二、海底來的祕密、雨果的祕密等等),
更是一再地用繪本、圖片、影片,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的講解在電影中的﹝寫實主義﹞、﹝表現主義﹞的不同;從《大遠景》、《遠景》、《中景》、《特寫鏡頭》、《深焦鏡頭》,再到鏡頭裡的五種角度《鳥瞰鏡頭》、《俯角》、《水平角度》、《仰角》、《傾斜角度》,都仔仔細細一張一張秀給大家看。三種剪接方式:連戲的剪接、古典剪接和主題性蒙太奇。最後,《淡入》、《淡出》、《溶暗》、《倒敘》、《劃接》、《劃入》這些在威力導演的特效,也在宋老師的講解下,更為清楚。
宋老師在最後放了一段由表現主義-喬治‧梅里耶所拍的【月球之旅】。他在一九O二年拍攝的(A trip to the moon),是一部充滿科學幻想的電影。這部可說是最早的一部科幻電影描述一群科學家搭乘如炮彈般的火箭登陸月球,碰到了許多月球怪人,經過一番大戰之後,最後返回地球的故事。這部電影雖然怪誕荒謬,但對於未來人頹世界因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空氣污染及對月球世界的種種描速,如今看來卻是到處充滿驚奇及饒當趣味的幻想力,而電影中那個有人類臉型的月球,成了電影史上著名的圖騰,甚至在最近的電影「紅磨坊」中又再度出現。(本來喬治‧梅里耶想向電影與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盧米埃爾兄弟買他們的放映機,但盧家兄弟不肯賣,於是他就自己去做了一部)。
註:
喬治‧梅里耶 Georges Melies
1861-1938 |
|
早在上世紀末,電影已朝兩個方向發展:即寫實主義和表現主義。1890年代中葉,法國的盧米葉兄弟(Lumiere brothers)就用短片記錄每日所發生的事,藉以娛樂觀眾。諸如《火車進站》(The Arrival of a Train)等影片。電影讓人著迷,主要因為這些影片捕捉了事件流動、自然的影像,宛如真實生活隨處可見。在同一個時期,喬治‧梅里耶也拍了一連串強調純屬想像的奇幻影片,混合著幻想式的敘事和奇巧的攝影。長久以來,我們認為盧米葉兄弟是電影寫實傳統的建立者,而梅里耶則是表現傳統的始祖。
梅里耶從事電影工作前,先在父母親經營的製鞋廠工作,後來把工廠的股份賣給兄弟,買下魔術劇場,成為魔術師,他曾親手製作魔術用的機械裝置和拍攝電影的攝影機。 根據記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梅里耶無法繼續經營電影片場,魔術劇場也關閉了,絕望之下他把十七年間拍攝的電影全毀了,靠著妻子擁有的玩具店維生,直到重新被人發掘,之後有人找回不少拷貝的影片,讓觀眾得以再次認識這位電影界的先驅。
出身魔術師的梅里耶認為電影就如同魔術一般,可將人物變消失或無中生有,更可以呈現現實生活中無法達到的科幻世界。1896年梅里耶向人們展示了快速投射一系列動作稍微改變的圖畫,就能產生物體行動錯覺的技巧,十年後,影片開始使用動畫圖畫,而瘋狂貓 (Krazy Kat) 、腓力貓 (Felix the Cat) 、米老鼠 (Mickey Mouse) 及邦尼兔 (Bugs Bunny) 與世人見面早晚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梅里耶在1902年拍攝的「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即是一部充滿科學幻想的電影。這部可說是最早的一部科幻電影,描述一群科學家搭乘如炮彈般的火箭登陸月球,碰到了許多月球怪人,經過一番大戰之後,最後返回地球的故事。這部電影雖然怪誕荒謬,但對於未來人頹世界因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空氣污染及對月球世界的種種描速,如今看來卻是到處充滿驚奇及饒當趣味的幻想力,而電影中那個有人類臉型的月球,成了電影史上著名的圖騰,甚至在電影「紅磨坊」中又再度出現。
認識更多喬治‧梅里耶
|
電影史上第一部科幻電影《Voyage dans la lune》月球之旅 |
|
| |
註:藝術史年表
時期 |
年份 |
史前時代的藝術 |
約西元前175萬年到西元前3000年 |
古代藝術 |
約西元前4000年到西元前300年 |
中世紀的藝術 |
約西元第5世紀以後到第14世紀 |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 |
約西元第14世紀到第16世紀 |
巴洛克藝術 |
約西元第16世紀到18世紀以前 |
洛可可藝術 |
約西元第18世紀初到18世紀中葉 |
新古典主義 |
約西元1770 → 1830年 |
浪漫主義 |
約西元1800 → 1850年 |
寫實主義 |
約西元1840 → 1880年 |
印象派 |
約西元1860 → 1880年 |
後印象主義 |
約西元1880 → 1910年 |
表現派 |
約西元1905 → 1919年 |
註:電影與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盧米埃爾兄弟
最早的電影雛型
早在1882年法國科學家馬瑞就發明了攝影槍,每秒可以照12張底片,最早的電影概念已經呼之欲出。
一次只能一個人看的電影
1891年,發明家愛迪生申請影像映出管和攝影裝置的專利權,發明出的產品成為「西洋鏡」(Kintoscope)電影的鼻祖。由於西洋鏡一次只能由一個人去「窺看」,憑藉人們的好奇心,每次觀看增收取利潤。西洋鏡電影在當時很流行。
電影的誕生-第一部電影的上映
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卡普辛路十四號「大咖啡館」地下室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進站」影片,進行公開商業放映,吸引大批觀眾,放映為時25分鐘,第一部電影正式誕生。可以發現,電影從一開始出現,就跟商業行為劃上等號。
同年,倫敦有兩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羅的人,把初步的攝影棚改良後,在大庭廣眾之前舉行表演。但是一般咸認為盧米埃爾兄弟為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者。
第一部公開放映的電影,「火車進站」,描寫的是蒸汽火車駛進車站、停車、再發車的情景,攝影機是架在月台上拍攝的,也從此種下電影與火車的情緣。接下來1903年愛迪生的「火車大劫案」是第一部有完整敘事情節的故事電影。而1927年華納兄弟公司推出「爵士鼓手」為一個分水嶺,從此電影脫離默片,進入有聲電影的時代。
註:最早用“蒙太奇”的人:他是英國人G.A.斯密士。斯密士生於1864年,在從事電影事業前是一痊照相師。1896年,他自已製造攝影機,並於次年年初拍攝了他最初的電影片。從1897年開始,他成為製片商。在《科西嘉史弟》一片中第一次使用了疊印的手法。他對採用這種方法所得到的效果極為滿意,因此他把這一方法註冊,變成自已的專利。之後他建造了一個小型的攝影場,在攝影場裏,他發明和第一個使用了“蒙太奇”這種電影藝術的的殊表現手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