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一種感覺?生命中真正的最愛,往往是深藏心底,無法形容也難以跟別人分享……
但是,由於身為作者有宣傳的義務,所以我還是讓它曝光吧XD
《台灣老屋散策:穿街走巷人文慢旅》
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點開連結:
作者序
被老屋召喚的人
張倫
南風停息,暑熱熛起的四月天,我揹著一台單眼相機和三顆鏡頭,跨上小摺一圈又一圈揮汗踩踏,踏上尋訪老屋的旅程。拍攝全台灣的老屋,是我十幾年前還是個大學生時便悄然萌生的夢想。
那時常坐火車往返台北就讀的大學和老家台中,窗外飛逝而過一幅幅參差不整,卻處處坦然流露民間美學趣味的老屋樣貌,引發我探索老屋的想望。鐵窗花、二丁掛、 水泥花磚、竹編夾泥牆……,翻過多少書頁,多少曖昧不明的建築語彙,像是在誘惑我,以實際行動作為連接詞,串連成一首關於空間記憶的影像詩。
每一次尋訪老屋的過程裡,難免好奇現任經營者接手老屋的緣由,這些經營者常自動招認,冥冥中有股感覺自己是「被老屋召喚的人」,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 總是不計成本地投注心力和金錢,整修往往早已傾頹不堪,和自己又無什淵源的老屋。這樣說來,我何嘗不也是被老屋選中的人?才會在這塊土地上日復一日地逡巡,探訪一間又一間老屋而樂此不疲。
近年來眼見台灣各地老屋活化已經邁入新的階段,許多老屋改造從原本的單點,逐漸串接成線,再擴大成面,因此探討老屋除了單點的思考層次,若能再從街廓的區域性來加以掌握,或許可以引導出更多有趣的內容。每一棟房屋不會單獨存在,它會出現在那裡一定有 其時空背景下的因素,一棟建築背後蘊藏了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時代美學等眾多意涵,在在呈現面向豐富的人文脈絡,因此穿街走巷的老屋散步,正如 同逛遊有機形成且活生生的街道博物館。
這一年多以來,我從企劃編輯的角度,跑遍台灣本島的老屋路線,這些路線都是多方研究資料,以步行或單車的方式,一步一腳印實地踏查規劃而成,再從許多老屋路線中,精選出特色老屋眾多、踩踏輕鬆愜意、單日便能完成的行程,而且絕對具有多次遊訪的深度與趣味。這本書的完成,除了感謝總編輯惠雅邀約撰寫,友人素靜阿姨、林叔叔、佳穎與懋懋在交通住宿等事務上的慨然襄助,也讓我時刻銘記在心。
對老屋旅遊有興趣的讀者,現在就可以動身了!或許我們會在某條舊街巷不期而遇,一同沉醉在老屋走過歲月的美麗光華裡。
作者序
被老屋召喚的人
南風停息,暑熱熛起的四月天,我揹著一台單眼相機和三顆鏡頭,跨上小摺一圈又一圈揮汗踩踏,踏上尋訪老屋的旅程。拍攝全台灣的老屋,是我十幾年前還是個大學生時便悄然萌生的夢想。
那時常坐火車往返台北就讀的大學和老家台中,窗外飛逝而過一幅幅參差不整,卻處處坦然流露民間美學趣味的老屋樣貌,引發我探索老屋的想望。鐵窗花、二丁掛、 水泥花磚、竹編夾泥牆……,翻過多少書頁,多少曖昧不明的建築語彙,像是在誘惑我,以實際行動作為連接詞,串連成一首關於空間記憶的影像詩。
每一次尋訪老屋的過程裡,難免好奇現任經營者接手老屋的緣由,這些經營者常自動招認,冥冥中有股感覺自己是「被老屋召喚的人」,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 總是不計成本地投注心力和金錢,整修往往早已傾頹不堪,和自己又無什淵源的老屋。這樣說來,我何嘗不也是被老屋選中的人?才會在這塊土地上日復一日地逡巡,探訪一間又一間老屋而樂此不疲。
近年來眼見台灣各地老屋活化已經邁入新的階段,許多老屋改造從原本的單點,逐漸串接成線,再擴大成面,因此探討老屋除了單點的思考層次,若能再從街廓的區域性來加以掌握,或許可以引導出更多有趣的內容。每一棟房屋不會單獨存在,它會出現在那裡一定有 其時空背景下的因素,一棟建築背後蘊藏了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時代美學等眾多意涵,在在呈現面向豐富的人文脈絡,因此穿街走巷的老屋散步,正如 同逛遊有機形成且活生生的街道博物館。
這一年多以來,我從企劃編輯的角度,跑遍台灣本島的老屋路線,這些路線都是多方研究資料,以步行或單車的方式,一步一腳印實地踏查規劃而成,再從許多老屋路線中,精選出特色老屋眾多、踩踏輕鬆愜意、單日便能完成的行程,而且絕對具有多次遊訪的深度與趣味。這本書的完成,除了感謝總編輯惠雅邀約撰寫,友人素靜阿姨、林叔叔、佳穎與懋懋在交通住宿等事務上的慨然襄助,也讓我時刻銘記在心。
對老屋旅遊有興趣的讀者,現在就可以動身了!或許我們會在某條舊街巷不期而遇,一同沉醉在老屋走過歲月的美麗光華裡。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