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26 23:36:12| 人氣7,81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團體自然觀察報告:鎮平人文之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11.06.19
地點:台中市南屯區鎮平里
活動:第4組自然觀察報告、13解大事紀繪畫、自然物創作
講師:火龍果、大安水蓑衣、青楓、小羊、雀鷹
撰文攝影:天蠍 α

今天下午的第二批團體自然觀察報告,是由第4組主持。第4組平常上課的出席率比較低,但他們所主持的這個活動,卻是四組中最勞心勞力的,事前還親自到目的地探過4次,訪問在地人的歷史與故事,真的要為他們鼓鼓掌,也為我們13解全員鼓鼓掌(啪!啪!啪!啪!)


先到位於鎮平里東南方的水碓社區報到,水碓仔是清康熙年間,由武將劉源沂開始定居而開發的聚落,三百多年來劉家子孫繁衍眾多,尊稱劉源沂為"唐山公"。
這裡的民厝還保有傳統的灶腳。


牆上擱了一盆用舊茶壺養的石蓮花,別有一番自然淳樸的趣味。
石蓮,景天科,別名蓮座草、觀音蓮、風車草,是原產於墨西哥的多肉植物。葉肥厚多肉,倒卵形,前端尖,粉灰綠色,喜高溫日照。


移植於此區的百年荔枝樹,老枝呈曲折狀。
荔枝屬於無患子科,常綠小~中喬木。原產於中國廣東、福建一帶的著名果樹,木材紅色,質硬而重,可用於建築和家具。


成熟的荔枝果實外皮鮮紅色,卵圓形。內有一層白色半透明、含有糖分的假種皮,也就是我們食用的部分。種子黑褐色,光滑。

陪伴我們一起探訪水碓仔的玩不老大哥,說每個人只能限摘一顆荔枝,因為還要留給當初幫忙移植的人享用。我們的耳朵有乖乖聽話,嘴巴就……

用品味一杯夢幻年份紅酒般的小心翼翼態度,細細品嚐這百年荔枝老欉的果實,舌尖感受它歷經悠悠歲月緩緩釀成的醇美,滋味分外動人。

 

來到劉家古厝"繩繼堂",為一進雙護龍的格局,部分後代子孫仍居住其中。


進入繩繼堂屋內,光線從綠釉花磚透氣窗射進來。


走出屋外,到另一區看雀鷹示範重新建造的水槌如何運作,水槌是引用水落差的重力原理,將糙米舂成精米的農事工具,注意看它的左端造型是斗笠喔!日據時期將水槌附近的區域命名為"水碓仔"。


沿著窄巷,右轉來到"善德堂",位於永春東三路與環中路的交叉口附近。據說善德堂的創立人劉乞食,當初因妻子難產求助於菩薩,後來順利生產而興建這間齋堂。


善德堂入口右邊牆上的一雙大手,像是觀音的手。作品名稱是"心靈捕手",希望大家用心守護水碓豐富的文化資產。


這是善德堂的原貌,本張照片引用自網頁http://achieve.tceb.edu.tw/blog/97blog/blog/170


如今善德堂的旁邊已開闢為寬敞的大馬路"永春東三路",原有的綠色稻田和古樸有致的外牆已不復見,今昔對比,不勝唏噓,原來歷史、傳統就在我們不知不覺中,一點一滴地消失。

 

善德堂旁邊的牆上,懸掛著同時記有西元紀年和清朝年號的木製年表。
     
第4組童鞋仿照木製年表的idea,在地上鋪平一張長長的大紙,讓大家在紙上一起畫下13解從第一天開訓以來到今天,所經歷的每一場旅行、每一堂課程、看到的每一個風景。

原圖很長,這只是其中一部分,這部分由左至右畫了大坑心體驗(100公尺走了3小時)、合歡心體驗(是誰畫了不像的二葉松?XD)、大肚山心體驗(滿山頭的大黍、野放的蛇、台灣百合)、阿塱壹古道(台26線、走在南田石海灘上、在大海中游泳的綠蠵龜)、水源尋奇(筏仔溪的石頭堤岸、盛開的相思樹林)、天堂路(在三義溪谷裡互相扶持溯溪)。
 
走田埂路到下一個解說點,青楓預告我們今天會走很久喔!還好本人還蠻耐走的,只要不用攀爬,在平地走多久都沒問題。


不知道它是何方神瓜?


前陣子銀樺大哥請我吃過這個水果,相當令人難忘的滋味,說不上好吃或不好吃,感覺像是味道出乎意料的詭異、口感綿密到未免太over的番薯泥,簡直是水果中的怪咖。不過,至今為止遇到的南部人都說喜歡它的滋味。

它的名字叫蛋黃果,屬於山欖科,是半落葉小喬木,有一個鼎鼎有名的別名──仙桃。因果色金黃像蛋黃,也有人說吃起來口感像煮熟的蛋黃,所以叫蛋黃果。中南部和東部較常種植,果實有橢圓及心形兩種形狀。


蛋黃果的葉子長橢圓形,葉面濃綠色,葉背淺綠色,均光滑富光澤,薄革質。單葉互生至叢生,葉端銳,全緣。


不知是何方神豆?


鎮平里一帶處處可見果樹,如芒果、荔枝、龍眼、蓮霧等,不知道這是不是和客家人勤儉務實的文化有關。

芒果為漆樹科,常綠喬木。葉為墨綠色,長橢圓披針形,單生葉叢生於枝端,革質全緣,夏天時綠意濃密。核果橢圓形,果肉黃色,甜美多汁,是經濟水果。


  
夏日午後走在鄉間的道路上,溫暖的風吹過頭髮吹過耳朵。

  
藍天、大樹、田間路。


不知是何方神花?


人家的牆邊種植了一盆盆正在開花的植物,應該是文珠蘭或蜘蛛蘭,匆匆而過沒能細看清楚。文珠蘭又名文殊蘭、允水蕉。蜘蛛蘭又名蜘蛛百合、螫蟹花。均屬石蒜科。

黃鵪大哥一直苦於無法分出此文珠蘭和蜘蛛蘭的差異,我查找"景觀樹木觀賞圖鑑",發現剛好有圖表列出辨識兩者的方法,在此列出其中三項:
1."葉長X寬":
文珠蘭為60100X1015公分,蜘蛛蘭為60X58公分(葉片較窄細)。
2."花期":文珠蘭者58月,蜘蛛蘭46月(現在剛好是6= =)。
3."果實":文珠蘭常見,蜘蛛蘭少見。


稻田是從小到大尋常所見的風景,米飯亦是一日三餐再平常不過的主食,但我們又何曾留意稻米的來歷和特性?

稻,禾本科,是亞洲地區廣泛種植的作物,中國在公元前50004600年前就有栽培水稻。它是一年或多年生挺水或濕生植物,高約1公尺,稈圓柱形中空有節。圓錐花絮成熟時下垂。成熟果實是穎果,除去果皮就是"糙米",再除去種皮和胚即成我們常吃的"白米"。



大家走到已事先和主人家打過招呼的解說點──灌園居慶元堂陳宅。


護龍的馬背山牆。

馬背有分五形:
金形圓,線條呈滑順的單弧形 。
水形曲,由三個圓弧形構成,有如水波起伏 。
木形直,線條呈陡直的單弧形 。
火形銳,由多個反曲線構成,有如火焰燃燒 。
土形方,頂部呈平頂狀 。

這一個山牆應該是土形馬背。磚牆上用磚砌成的一條突出帶狀是鳥踏。


從側面拍它用磚塊排列而成的立體牆面裝飾。
這張圖也可以看出正廳的屋頂最高,護龍的屋頂向外依次降低。


感覺這一對門柱有些洋派?


佇在牆上向內拍正廳。

   
13解的倒影長長地投射在正廳牆上。


老厝的感覺跟夕陽好搭啊……


告別迷人的慶元堂,走回馬路上。這邊牆角長出一排鄉下常見的日日春,它是我最早從生活中認得的植物之一。


趁坐在路邊聽講解,順便來玩自拍影子,13解請入列。

 
路旁竹架上的葡萄結實纍纍,青綠可口的模樣有引誘路人犯罪的嫌疑。
葡萄,葡萄科,落葉大藤本。葉面綠色,葉背較淺。葉端銳,基心形,葉緣鋸齒狀,葉面平滑。漿果球形,熟時青綠色或褐紫色,被白粉,內有種子23粒。


鳳梨。路邊到處都有水果可以吃,真方便!我覺得一趟鎮平之旅走下來,如果沿途蒐集路上所見到的水果──荔枝、蓮霧、龍眼、芒果、仙桃、葡萄、鳳梨……都可以做成一大盤水果拼盤了!

 
鎮平里圍牆上的彩繪,畫出對傳統美德的嚮往,很有古早味。


這邊的牆是畫農產品,也很棒。


還有各種古早常用的農具。


這邊的理髮店老闆說,"鎮平"地名由來,是因為這一帶以前是土匪庄,後來被平定之後才改名為鎮平庄。而"水碓仔"地名由來,是因為以溪水對到的地方分隔為兩邊,一邊聽政府的,一邊不聽,所以叫水碓(對)仔。鄉野傳奇的正確性常常難以考證,純粹參考就好。


牆頭上曝曬著一排越瓜。

小時候每逢夏季,越瓜大收成,家裡總要用來製成醃瓜,小孩子都要捲起袖子幫忙用湯匙刮掉種子,塗抹鹽巴然後舖曬在自家庭院空地。

越瓜,在台灣栽培極為普遍,6~8月盛產,是夏季重要蔬菜之一。除了可以煮食、炒食、涼拌,
也可以做成下飯或滷肉的"醃瓜仔"。莖為蔓性,表面被覆粗毛,果面平滑或有棱,果形長筒狀。果熟後由白色或綠色轉為黃白或黃褐色,內有扁平黃白色的種子。

翻查"蔬果野菜圖鑑",裡面記載越瓜可醃製食用,但因只有越瓜尚連在枝頭上的照片,瓜皮上有數條深凹的縱向紋路,和曝曬過後的模樣不大相似,遂不敢確定它就是越瓜。

打電話回去問母親大人,她只知道它的食用名稱是"醃瓜",還幫我輾轉問了幾位親友才終於確定,它就是越瓜。

剾醃瓜仔、剝土豆、趕雀鳥仔、撿麻薏、送點心,都是童年曾被大人叫去幫忙的工作,不過到後來好像都變成在玩了。



關於鎮平地名的起源,也有一說是因清雍正年間,入墾建村的移民大多來自廣東省嘉應州的鎮平縣(即今蕉嶺縣)。


來時田埂路,去時田埂路,風吹稻禾香,流水映暮光。



有關閱讀:景觀樹木觀賞圖鑑台灣水生植物圖鑑行道樹圖鑑蔬果野菜圖鑑台灣十大傳統民居
 

台長: 張倫
人氣(7,814)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荒野獨白 |
此分類下一篇:期末旅行@大雪山 Day1
此分類上一篇:團體自然觀察報告@樂群公園

林松鼠
這次的人文之旅真的很棒!現在看到阿法的紀錄,有讓人不免唏噓滄海桑田的心情,感謝用心保留這塊土地的人(ps麵包果畫阿里狼的圖實在太經典囉!)
2011-07-02 23:26:33
蚊子
那個不知名的水果是酪梨
2011-11-20 22:42:29
版主回應
原來是酪梨!我平常一定太少吃它了才認不出來,謝謝蚊子~
2011-12-08 20:29: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