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01 22:40:07| 人氣1,19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春天‧在安通流轉【鐵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告別了鮮豔亮澄的黃色冬衣,農人的耕耘機已悄悄的將油菜花翻入土裡,水圳引來純淨的秀姑巒溪水,大地添上了水漾的倒影,青翠的秧苗半淹沒在春寒料峭裡,原來,春天已在安通流轉。

我在立春前兩天來到安通,月台上只我一個人踽踽獨行,接近昏暗的天色讓旅人更加孤寂,冷風中靜靜等待561次的接近。月台邊的水田中,立了許多穿衣戴笠的稻草人陪伴著我,看來旅人不再孤單,但稻草人不會說話,這模樣倒能嚇嚇從北方來的小水鴨與花嘴鴨。只是它們不知道,再過不久,從日據大正末期設站的安通將要裁撤,安通就像歷史的彎道般轉進來,如今就要轉出去,安通一號將成為人們永遠的記憶。

鐵軌往北轉過樂合大彎道後,火車的速度就要慢下來,秀姑巒溪橋聳立在河床上,屬於縱谷斷層的池上斷層從橋墩之間通過,導致橋面隆起錯落,這裡成為地質觀察的大自然教室。我在玉里停留期間,當地的報紙報導了某民意代表想要保存這座曾經是鐵公路兩用橋,只是我看到溪底還留有舊橋墩遺跡,翻了翻文獻,這座橋建於民國七十年代,昔日鐵公路兩用的清水溪橋應該只剩溪底殘存的橋墩與溪邊的引道。也許,當火車不再來之後,這裡或者成為鐵馬橋,或者隨著時間讓斷層自然錯動,然後湮沒在秀姑巒溪裡。

車站邊的家屋離月台很近,靠著廁所圍牆搭建的雞舍門半敞開著,幾隻公雞悠閒踱步覓食,雞舍旁還種了一棵麵包樹,這樣的景象讓人直覺這是阿美家屋,只是近聽口音才驚覺不是。也難怪,這一帶族群融合,從清朝的大庄事件,導致平埔族人開枝散葉在秀姑巒溪畔,加上附近的安通社阿美族與溪左岸的布農族,以及早年西部來墾拓的移民,隸屬於吳江村的這一帶見證了當年的開拓史。清朝中路總兵吳光亮所開闢的璞石閣蟳廣澳道,就是從現今的玉里經安通翻越海岸山脈到成功的越嶺道,當年基督教長老教會的長老就是從蟳廣澳翻越山脈的紅座到璞石閣迪階建立教會,族群的遷徙流動總是會經過安通這個咽喉。

561次一如往常般從玉里來,我站在月台末端靜靜看著,二節白鐵仔列車下來了幾位大學生模樣的年輕人,背著大背包走下月台,漸漸消逝在我的視線裡,也許是要徒步到安通溫泉,享受上天給予縱谷的恩賜。就像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裡,來泡溫泉的人也是這樣搭乘火車在此下車,然後安步當車的走到溫泉區,那樣自然與隨性。百餘年前發現的溫泉也是地名的由來,安通社的阿美族人因溫泉的硫磺臭味「安都嗨」而取名「安糟」,而後幾經轉折為「紅座」,最後再轉音改稱「安通」。如今站北還有條紅座溪,沿著溪畔產業道路入山不遠,日據時代花蓮廳長的別館成了紅座溪畔風雅古樸的日式溫泉山莊,這裡的美與自然曾為自己留下「安通濯暖」的美名。

彎彎的鐵軌就要改直,週遭景緻也許不會有多大的改變,改變的可能是農人的生活習慣,從此穿越鐵軌到農地時不用再左右張望。火車就要停駛了,轟隆隆的聲音更不會再打擾水鴨的清夢,列車彎出去之後不會回頭,多少人趕來這裡看安通站最後一眼,這裡的美景,吸引春天的腳步,讓人再也不走了。

台長: 叢林
人氣(1,19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鐵道 |
此分類下一篇:新左營站車票【鐵道】
此分類上一篇:屏東線藍皮【鐵道】

浩子
沈大哥
您這篇將這段路線描寫的很細膩
小弟反覆讀了好幾遍^^
不過很遺憾這段路將要消失
過去的記憶也只能收藏在腦海裡了
2007-03-08 17:29:15
版主回應
嗨!阿浩,謝謝捧場,這次停留安通時間太短,仍有一些遺漏。當年住東部時沒有多多注意鐵道事物,除了拍火車,該做的事情好多。

你也要加油!
2007-03-08 22:40: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