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當鋼琴老師:應該用手指歌唱
‧亞當.查莫斯基 2010/03/12
照蕭邦的說法,有些音樂家從彈琴的手法,就透露出音樂不是他們的母語,僅僅是一種後天學來的技巧。「我們應該用手指歌唱!」他曾經這麼說。
【前言】
蕭邦是十九世紀音樂界一顆耀眼的星星,他短暫的一生交織著藝術與愛。歐洲著名歷史學家查莫斯基寫下蕭邦的感情世界、與創作樂曲的心路歷程,其中參考了蕭邦本人的日記、書信往來、與喬治.桑的日記,讓蕭邦的生活歷歷在目。
蕭邦當鋼琴老師:應該用手指歌唱
「蕭邦非常難過,」李斯特在一八三四年九月寫信告訴他的情婦,「家具比他原本以為的貴了一點,因此我們接下來要憂慮和緊張一整個月。」此話不假。在夏末時分,他決定搬進同一條街上(安亭堤道街)一間比較優雅的公寓,離歌劇院不遠。房租很貴,身為巴黎最優雅的音樂家,他所挑選的家具也和他的聲望相符。
蕭邦稍嫌過分精緻和反傳統的品味突顯在室內裝潢上。當時流行厚重的織品、深沉的顏色和裝飾華麗的家具,不過蕭邦牆上貼的是淺灰色的壁紙,椅子是樸素的鴿灰色布料,窗戶和睡床垂掛著大幅白色的麥斯林紗和絲質帷幔。家具雖然不多,但總嫌太過瑣碎,儘管沒掛什麼畫,卻有一批精緻的擺設,以及這樣或那樣的小裝飾,分布在每個房間裡。有個上門拜訪蕭邦的英國少女,覺得他的起居室「十分小巧玲瓏」。他有個學生說了很不中聽的話,「他的生活方式像個女人,幾乎和高級妓女沒兩樣。」和他一起搬過去住的馬圖辛斯基分攤了一部分房租,不過照公寓的面積看來,這時蕭邦的收入相當豐厚,教書是主要的財源。
這一點似乎有些古怪,因為蕭邦本身從來沒有固定追隨哪一位夠格的鋼琴老師。然而就如同他是天生的鋼琴家,原來他也是個天生的老師。「他是打從內心深處高高興興地每天花幾個小時,把全副精力投注在教學上,」他門下的一名職業鋼琴家卡洛‧米庫利回憶說,「他心裡燃燒著一股神聖的藝術狂熱,從他口中吐出的每一句話都是一種刺激和一種熱誠的來源。」
他很喜歡教容貌姣好的年輕小姐,卻從來不教資質平庸的貴族;以他當時的地位,自然可以只收真正有天分的學生,也很樂於帶領他們慢慢發現自己的天賦。「李斯特在教學方面比不上蕭邦,」有個學生寫道,「我倒不是說李斯特不是個好老師;他已經是最好的老師了,直到你有幸認識蕭邦,他在方法上遠勝於其他所有的藝術家。」
這個方法獨樹一格。其他人鼓吹學生要長年跟隨老師學習,要求學生苦苦練習來培養技巧,然而蕭邦一開始先努力為他們開啟音樂的世界,在他眼中,技術不過是一個啟動他們表達能力的方法。
理論上,他的上課時間從四十五分鐘到一小時,但實際上,如果遇上極有天分的學生,常常一教就是幾個鐘頭。蕭邦會用大多數的時間來陳述和說明他的意思。學生會坐在普萊耶大鋼琴前面,蕭邦不是站在一旁,就是坐著表達意見或提出糾正,有時還會走到擺在同一個房間的直立式鋼琴面前示範或伴奏。他堅持坐一張矮凳子(以當時大多人的標準而言),手肘和白色的琴鍵齊平。他要彈奏者不必向前弓身或移動手肘,就能彈到鍵盤兩端最遠的音符;和李斯特彈琴的方法剛好是兩個極端,後者總讓人覺得他整個身體在琴鍵上爬來爬去。
蕭邦教學生應該把所有的柔軟度和智能集中在手指本身。他相信每根手指都有不同的特質,必須充分培養。只要是做得到的手指動作─一根手指跨過另一根,用大拇指一起彈黑鍵─皆可運用。這個方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訓練指觸,他認為這才是彈琴的初衷和目的。手指應該落在琴鍵上,而非撞擊琴鍵,要輕撫而非敲打。應該以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觸摸同一個琴鍵,才能產生各式各樣的聲音。這也是他對普萊耶鋼琴情有獨鍾的原因。艾拉爾鋼琴只要按下琴鍵,就能發出完美圓融的音符,然而普萊耶鋼琴卻需要誘騙和愛撫,如果彈得好,就比較能夠產生細微的變化。在學生的指觸純熟以前,他不鼓勵使用踏瓣,因為他相信聲音必須透過手指產生,而不是藉由踏瓣的人為中介,那可以用來製造額外的效果。
他認為表達的關鍵在於句法─因為音樂只是一種語言。他比喻句法不好,就像有人硬是用自己不懂的語言背誦一首詩。照蕭邦的說法,有些音樂家從彈琴的手法,就透露出音樂不是他們的母語,僅僅是一種後天學來的技巧。「我們應該用手指歌唱!」他曾經這麼說。用手指歌唱,應該就像義大利的美聲唱法,要是學生不明白他的用意,他就叫學生去看義大利歌劇,仔細聆聽義大利人如何運用他們的聲音─在這方面,他的終極典範是吉蒂塔‧帕斯塔。「要是你想彈鋼琴,就非得唱歌不可。」他告訴一個學生。事實上,他還叫另外一個學生去學唱歌。他不鼓勵學生拚命練琴,不過對拍子卻一絲不苟;他自己一向使用節拍器,也叫他的學生照做。
蕭邦教他的學生分析作品的內在結構,想彈奏之前,務必要了解其邏輯和意義。他不介意他們彈奏的風格和他不同;每次他彈奏自己的作品,也會賦予不同的表現方式。「忘了有人在聽你彈琴,」他對一名弟子說,「隨時聆聽自己的聲音。」至於他選什麼音樂給學生彈,最大的宗旨是他堅持學生要學會看出作品的內在結構:巴哈賦格曲、克萊門蒂的《聖徒朝聖》、前奏曲和練習曲;克蘭姆、韓德爾、史卡拉第、胡梅爾和莫札特的作品。有時他確實會指定貝多芬、韋伯、費爾德或莫舍勒斯等人比較現代的作品,但整體而言,孟德爾頌、舒曼和舒伯特的作品得不到青睞。
蕭邦喜歡教學,而且對學生通常很有耐心、溫和而有禮,不過他的心情可能有變化,特別是碰上他身體不適的時候。他可能變得非常暴躁,在房裡走來走去,折斷鉛筆或神經兮兮地扯頭髮。還有人知道他把樂譜到處亂扔,一度在盛怒之下砸爛一把椅子。通常只有在教授專業的學生時,才會出現這種行為;他對這些人要求比較高,他們也比他門下那些貴族小姐更能受他的氣。
在專業弟子方面,蕭邦的運氣不太好。他的第一個學生卡洛琳‧哈特曼在一八三四年過世,同年他收了另一個學生阿道夫‧古特曼,日後成為他畢生最寵愛的弟子,但除了他以外,誰也不覺得這是個了不起的天才。卡爾‧菲爾特什和保羅‧岡斯堡也是英年早逝,而艾米利亞‧馮‧葛萊契和弗雷德里克‧史特萊夏放棄了職業鋼琴家的夢想。唯一在樂壇還算有些成就的是湯瑪斯‧泰勒佛森、喬治‧馬夏斯和卡洛‧米庫利。他教出的幾個最優秀的弟子,其實是出身貴族的業餘鋼琴家。
(本文轉載自亞當.查莫斯基新書《為了藝術為了愛,蕭邦》,中文譯本由博雅書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