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814相信音樂「超犀利趴」搖滾音樂祭反彈聲浪的有感而發。
相信音樂忽然要在8/14當天舉辦一場集結五月天在內的九大樂團前進小巨蛋的演唱會,很明顯的,這是五月天與阿信的相信音樂,透過其號召力與影響力,讓其他八組「獨立樂團」有資源、有機會能在小巨蛋作大型演出。整個活動,立意良善,值得鼓勵與期待。但我觀察幾個獨立樂團的樂迷反應,卻讓人感到非常失望-可以不要有五月天嗎?可以不要跟伍迷一起聽嗎?諸如此類的排他反應之外,還有對於文案的攻訐:「相信音樂不信樂團只能在地下live house自生自滅,相信總有一天臺灣也會有自己的FUJI ROCK」-許多獨立音樂的樂迷都認為「自生自滅」這詞讓人聽了很不舒服,但看在我眼裡,確實說得很貼切啊,有何不對?
有感而發:首先,五月天,尤其是阿信與其相信音樂,是一個非常了解自己現今的處境(成名走紅往往要付出更多自由與代價)無法實踐很多理想,於是樂於將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分享的資源獻給需要幫助的樂團朋友,默默的作,不求回報,只有受過其救濟的樂團曉得。這樣的精神與做法,不值得尊敬嗎?有何好批判與反對的?
反對五月天並不會讓人更加搖滾,當Radiohead的迷弟(妹)也不會比較高尚。
堅持要獨立樂團只能在吞吐量最多500~600人,或者Legacy最大1200人,或者越來越難舉辦的獨立音樂祭(就算有Muse加持,最多也不到萬人的正義無敵)內活動,最好別讓更多「他者」聽見,這樣自私的想法,並沒有比較愛獨立音樂與樂團。反而,這樣的想法往往只是想要繼續鞏固樂迷自身自以為是的獨特性、優越感而已。多麼可笑的想法。
理想的獨立音樂與主流音樂環境,在一個國家內,就像好萊塢電影與藝術電影能夠並存在一個健全的市場工業環境中。只有主流,沒有獨立能量,主流永遠只能是資本主義投其所好,花大錢在宣傳行銷上,而無內容提升。只有獨立,而無主流,獨立永遠只能在有限的市場規模與資金預算內生產創意。有主流,又有獨立,主流能吸取(收編)獨立精神較為前進、有創見的創意概念;獨立創作者則藉由主流資源讓自身的創意得到更可觀的資源執行生產。真正的重點是,主流唱片公司與獨立創作者,兩者是否能有效溝通?
在台灣,現今,別說唱片公司與樂團之間目前都還無法在認同彼此的狀況下互相溝通,樂迷本身的心態就已經不健康,只為了自私的優越感而反對獨立樂團前進主流公司,要獨立樂團只能在市場規模大餅無法再長大的獨立圈「自生自滅」,樂迷的心態更值得檢討。
最後,當您以獨立樂迷之姿在反對主流的同時,不妨看看你的唱片櫃上心愛樂團的唱片(如果您有買唱片的習慣的話),有多少國外知名大團是真的在獨立廠牌下發行?我想說的是:獨立精神不是以預算多寡來判定,不是加入主流唱片公司,或者與主流接近就不夠獨立不夠搖滾!
此外,獨立樂團與獨立廠牌在健全的市場工業環境下,其公司預算規模也是可以跟主流唱片相抗衡的。問題是,台灣的獨立樂團環境工業太不健康了,每個環節都有問題:沒有市場規模,沒有經紀人制度,沒有單曲制度,沒有媒體雜誌,沒有暖場制度,沒有這個,沒有那個,連健康心態的樂迷都沒有。所以,在這樣不健康的獨立音樂圈環境下,在樂迷口袋的預算有限的現實條件下,一個月能看的演出永遠就那幾場,優先選項就是那些大團,所以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窘境也就不難想像了。
如何讓小團變大,如何讓獨立圈的大團可以變成主流的規格,但又不改獨立時期的精神,甚至,獨立樂團圈的營運規模可以跟主流一樣大(包括樂迷人數),未來十年是否能看到台灣音樂圈能有此進步?我不得而知。我能確定的是:如果有一天,假文藝青年俱樂部也不小心走到那樣的市場規模,即便我很確定我們的精神從來沒有改變,屆時,還是會有很多樂迷說這個團墮落了腐敗了背叛搖滾精神了,只因為這個團變大了,變得更受歡迎了,變得不夠稀有罕見了。如此諷刺的窘況,正發生在許多逐漸變得更大,或者與主流唱片公司簽約的樂團身上,如1976。至於五月天,別說了,我總認為他們有其不得已的理由讓他們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於是,只能透過其他的方式拉拔後進,滿足自己想為而無法為的遺憾。
好文轉自:
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29837807
說的非常好
我實在不了解那些樂迷的心態
其實不只是這次的事件,
每到金曲獎或是公部門的補助阿什麼的,
一入圍一定暴動說什麼被肯定阿好棒阿之類,
但是如果最終沒中
一定一堆人酸說:唉呀我們不靠政府啦~
我們不需要那些東西啦~評審沒眼光啦之類
或是平常什麼都罵自以為一副多屌的樣子
最後什麼補助都報之類的
唉唉
我只能說,
人家五月天就是紅,我就是愛1976也愛五月天
難道我就該死嗎?
視野太狹隘了阿!
台灣的獨立音樂有越來越蓬勃的趨勢
難道你們不希望自己喜歡的樂團有越來越人聽見嗎?
還是你們只是想獨享這個樂團音樂呢?
心態非常可議。
而且這場的票價這麼佛心
罵的人到底是想怎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