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臨場反應 恐龍面試正夯2012-3-13
⊙最新研究 開會…讓人變笨2012-3-5
⊙澳洲研究:名字好念 有助升遷2012-2-10
⊙女性穿裙上班 自信專業易成功2011-9-27
⊙5大職場迷思 你犯了幾條?2011-9-21
⊙美企業面試 古怪問題考反應2011-9-20
⊙女性選工作 荷爾蒙決定2011-9-17
⊙精神疾病 折磨1.6億歐洲人2011-9-5
⊙找嘸頭路?照鏡子就知為什麼2011-9-4
⊙老闆很會裝 四分之一有精神問題2011-9-3
考驗臨場反應 恐龍面試正夯
(資料來源:中央社2012-3-13訊)
你穿上新西裝、帶著無可挑剔的履歷,為面試做好萬全準備。不過,為了得到這份夢想工作,你還得搞清楚你是哪種恐龍,因為愈來愈多雇主開始採用「極端面試」技巧。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類面試問題包括「如果你是恐龍,會是什麼龍?」
儘管雇主表示,求職者回答問題的方式比實際答案重要,但如果你說自己是暴龍,你大概拿不到這份工作。
很顯然,面試官會對這個倒楣的求職者說,「啊哈,所以你是弱肉強食型的人,對嗎」?
回答自己是梁龍也沒太大幫助,面試官會反問道,「所以你是性別歧視者」?
英國倫敦商業與金融中心的雇主喜歡運用恐龍策略,因為答案幾乎總是「暴龍」。面試官問求職者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以觀察他們的應對方式,形成一股潮流。
這種面試技巧源於加州矽谷,當時有1/4新鮮人失業,遂利用這個方法從有能力的求職者中,找出特別優秀的人。
總部設於矽谷的網路搜尋巨擘Google以緊張的面試過程聞名,最近1位求職者被問道,「你困在1座無人荒島上,有60秒時間自10種職業人士中選擇1種人來陪你,你會選誰?計時開始!」
極端面試的概念是觀察求職者的臨場反應有多迅速,蘋果公司已故共同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也是其中1位先驅,他總是考驗面試者的反應。
倫敦獵人頭公司Eximius Group的莫耀(DavidMoyle)承認,他用恐龍問題來進行招募。
他說:「我們試圖給求職者機會展現他們的人格特質,而非只是顯示他們在面試中如何表現。」
最新研究 開會…讓人變笨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12-3-5訊)
開會可能冗長乏味,但新研究顯示,開會還會讓人變笨。不讓智力受損的開會生存法則,有賴你對自己的聰明有鋼鐵般的自信。
發表在皇家學會哲學學報的新研究共同作者、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賴恩研究所所長蒙泰格(Read Montague)說:「有人開玩笑說開會讓人腦殘,我們的研究發現,開會真的讓人做出腦殘行為。」
蒙泰格說,開會時會產生特殊社交氣氛,不只讓人感覺變笨,也會做出愚蠢行為。該研究的主導作者岸田教授(Kenneth T. Kishida)也說,只要有同事的簡報看起來比自己聰明,就會讓人自覺愚笨,進而阻礙大腦處理資訊的方式。
為了研究開會對思考能力的影響,研究人員在團體中運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來觀察腦部活動,在研究一開始就對70名自願的大學生進行智商測驗。有趣的是,這群大學生平均智商分數在高標126左右。
這群大學生被分為五組後,隨機在每組挑選兩人接受磁振造影掃描,再對所有自願者進行第二次智商測驗。先前挑選的每組兩名自願者則邊進行掃描邊做智商測驗。不同的是,這回自願者每回答一個問題,就會被告知自己與他人分數。
雖然自願者在第一次智商測驗的分數不相上下,但許多人的第二次得分卻在擺明互相比較後大幅下滑。
腦部掃描提供了部分線索。受試者被提醒團體其他人的進展時,就會刺激部分腦部活動,例如刺激主導恐懼、焦慮與情緒反應的杏仁核。
岸田教授表示,這與身處團體中會阻礙智能表達方式有關,所以「腦力激盪」過程可能實際上會讓人腦袋打結,開會則會讓人變笨。
(取材自MSNBC網站)
澳洲研究:名字好念 有助升遷
(資料來源:台灣醒報2012-2-10訊)
一項澳洲與美國大學共同執行的研究指出,名字取得越好念、越容易獲得別人好感,也較容易結交新朋友,在辦公室內升遷的機率也較其他人較高。研究人員奧特表示,人們通常忽略了名字其實會讓他人對自己的判斷,產生微妙的影響。
英國《每日郵報》也引述另一則研究結果指出,人們通常會從一個人的名字來判斷他(她)是否成功或具有魅力。
澳洲墨爾本大學與美國紐約大學研究人員最近觀察500位同一年畢業的法律系學生就業情況,發現名字越好念的人在公司內獲得升遷的機率相對較高,研究人員拉姆表示,名字取得越簡單越容易讓他人產生好感,「這種結果這與名字的長短、使用罕見的字或是較特別的字無關,重要的是只要讓人容易唸出口就可以。」
而這次研究結果也發現,對西方人來說,較易念出口的名字包括Sherman、Jenkins、Benson、Angus與O’sullivan,最難念的有Farquharson、Loughnane與許多歐洲名字包括Leszczynska在內 。
不僅名字攸關升遷與給他人好的第一印象,名字取得「饒舌」,對本人也會造成困擾,墨爾本一位電腦軟體與翻譯專家卡托潔芙斯凱娜(Oksana Katorjevskaya)自己就表示,她的名字「勒勒長」,不僅讓同事或友人一開始不知道怎麼念,連她本身對這問題也感到困擾,她表示,「特別是遇到別人一開始隨便念我的名字或是不小心念錯了,這都會讓我難過。」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期刊。
女性穿裙上班 自信專業易成功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2011-9-27訊)
職場女強人一定穿褲裝嗎?那可不一定。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職場上著裙裝的女性比褲裝更有自信,給人的第一印象較佳,因此在事業容易成功,薪資也更優渥。
據《每日郵報》,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日前進行一項研究,讓3百名受測者欣賞完8張女性照片後,再依照片人物進行印象評分。在這8張照片中的女性們,分別穿著同一質料與顏色的裙裝或褲裝,並將其臉部遮住,要求受測者在三秒內,對可靠、薪資、成就、自信與應變性等五項類目進行評比。最後結果顯示,著裙裝的女性獲得分數較高,印象比較正面。
以往人們與研究都認為,女性在工作上應與男性一樣穿著褲裝,才能展現專業俐落的形象。主持這項研究的教授潘恩(Karen Pine)認為,這項研究建議職業女性可以穿得稍微女性化一點,裙裝打扮兼具專業感與吸引力,且不會給人強勢的感覺,帶給人的第一印象較佳,有助事業成功。
不過,過於性感和暴露的服裝反而給人專業度不足的形象,因此潘恩也強調別穿低胸或迷你裙等衣著,以免適得其反。
5大職場迷思 你犯了幾條?
(資料來源:聯合報2011-9-21訊)
大多數人自認了解事業成功的關鍵,例如埋頭苦幹、避免在辦公室談到情緒性的話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職場專家的看法,提出值得破除的五大職場迷思。
1. 避免情緒性的話題:即使某個話題牽涉到個人或讓人難堪,都應公開談論。例如,跟某位同事行事風格不同或對某個案子意見極端分歧,造成彼此關係緊張。一味閃避可能會影響自己的表現,有必要把話挑明,像是說:「你似乎對我的所有看法都有意見,我不懂,我做過什麼讓你難過的事嗎?」把話講明,情況不會失控或變成固定模式。
2. 按部就班往上爬:大多數人都有升官發財的壓力。其實,橫向發展或從事自由業,只要自己高興都可以。非直線的職場生涯發展會讓未來的老闆認為你有較寬廣的經驗,對你更有興趣。
3. 謹守本分:老闆必須顧及全局,如果你也能以公司整體為考量,提供本分以外的建議卻又不撈過界冒犯別人,老闆會很欣賞你。
4. 以辦公室為家:對大多數人而言,工作都和興趣無關,所以別老窩在辦公室裡。許多神奇的想法或領悟經常是在車庫、花園或騎自行車時出現。放鬆自己,工作問題的解決之道會自己來報到。
5. 廣發名片:到宴會或業界活動場地見人就發名片,效率不彰,應該花時間在社群網站上,可以和重要人士互動。例如,將大咖的推訊分享給大家,問大咖問題,網路關係建立起來後,要約出來共進午餐或喝咖啡,建立有助於事業發展的個人關係就容易多了。
美企業面試 古怪問題考反應
(資料來源:聯合報2011-9-20訊)
美國CNNMoney網站報導,美國大企業多年前就以創新手法招攬人才,在面談時問些無厘頭的「腦筋急轉彎」問題,現在美國經濟不景氣,小公司也需要頭腦靈光、反應快的人才,因此美國企業面談的問題千奇百怪,應徵者最好有心理準備。
求職網站「玻璃門」(Glassdoor.com)搜羅求職者的面談記錄,列出2010年最搞怪的25個面談問題,名列第一的是高盛公司招聘分析師的問題:「如果把你縮小到鉛筆的 大小,放入攪拌器,你要如何脫困?」
如果想到Google擔任人力分析師,最好先想想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個房間能塞進多少個籃球?」想當亞馬遜的經理,就得知道「如果有5632人參加比賽,需要多少場賽事才能決定冠軍?」
想做IBM的軟體工程師嗎?得回答出「不使用磅秤,如何秤出大象的體重」。
蘋果公司的問題也很機車:「有三個箱子,一個只裝蘋果,一個只裝柳橙,另一個裝蘋果和柳橙。三個箱子上的標籤都標錯。你只打開一個箱子,不能看裡面,你拿出一個水果,看著這個水果,你能立刻為三箱水果貼上正確標籤嗎?」
Epic系統公司的問題更讓人為之氣結:「一個蘋果售價20美分,一個柳橙賣40美分,一個葡萄柚60美分,一個梨賣多少?」
從這些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可見現代企業的人事主管可能不再問一些正經八百的問題,更不會問「五年後想達到什麼成就」之類的八股問題。
女性選工作 荷爾蒙決定
(資料來源:聯合報2011-9-17訊)
女孩長大後從政、當消防隊員或科學家,可能打從在娘胎裡就注定了。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研究顯示,女生選擇工作的傾向與體內男性荷爾蒙濃度有關,濃度較高的女生較易選工程師或機師等通常是男生偏好的工作。
「生活科學」網站報導,賓州州立大學心理學家雪莉‧貝瑞堡九月發表在「荷爾蒙與行為」期刊上的研究指出,血中雄性素濃度過高的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AH)的女性患者,長大後容易選擇男生偏好的工作。
研究人員要求125位9到26歲的男女受試者依自身喜好勾選64項工作,發現男女各有偏好的工作類型。正常女生較喜歡教師等與人接觸的工作,但有CAH的女生則喜歡面對無生命的工作,例如木工或化學家。
除了挑選工作,CAH還影響幼童選擇玩具的行為。研究人員表示,荷爾蒙如何影響行為的答案還是得從大腦找起,新的大腦掃描技術將有助於更深入的研究。
精神疾病 折磨1.6億歐洲人
(資料來源:聯合晚報2011-9-5訊)
中央社報導,1項大規模最新研究指出,許多歐洲人罹患精神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近1億6500萬歐洲人每年深受憂鬱症、焦慮症、失眠、失智等腦部疾病所苦,患者人數占歐洲人口的38%。
但僅1/3病患獲得所需的藥物或心理治療。據估計,精神疾病造成上千億歐元的沉重社會、經濟負擔,因為病患病情惡化後無法工作,人際關係也跟著崩垮。
同時,有些大型藥廠不再投資關於大腦如何運作、影響行為的研究,責任落在政府和健康慈善機構身上,他們得替神經科學研究出資。
研究主要作者、德國德勒斯登大學(Dresden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與精神治療機構主任維特亨說:「治療精神疾病的巨大鴻溝必須被填補起來。」
「就連接受治療的極少數病患,平均也延緩了數年之久才就醫,很少病患能得到適當的、最先進的精神治療。」
維特亨主導這項研究為期3年,涵蓋30個歐洲國家,包括27個歐盟會員國和瑞士、冰島、挪威,研究對象5億1400萬人。
維特亨團隊審視約100種疾病,包括所有主要腦部疾病,如焦慮症、憂鬱症、上癮症、精神分裂症,也包括重要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巴金森氏症和多發性硬化症。
依照失能調整人年(DALYs)衡量,4種讓人最嚴重失能的疾病為憂鬱症、阿茲海默症和血管型失智症等失智症、酒精依賴症,以及中風。失能調整人年是1種標準,專門用來比較各種疾病對患者的影響。
研究者指出,關鍵在於健康政策決策者必須認識到這種沉重的負擔,想出方法及早辨識潛在患者,再盡快優先治療他們。
找嘸頭路?照鏡子就知為什麼
(資料來源:中央社2011-9-4電)
或許有些人認為,帥哥美女通常比先天長相較不幸的人成功,確為醜陋的事實。不過在法律訴訟中,外貌卻成了新一代的歧視。
「外貌主義」被稱為新種族歧視,應該自文明社會中剔除。
「每日郵報」(Mail Online)報導,外貌主義已經出現在美國數宗法院官司,部份專家更表示類似案件也應該被拿來探討。
經濟學家哈默麥許(Daniel Hamermesh)表示,貌似東施就跟種族和殘疾沒兩樣,並建議法律應保護貌不驚人者。
「我的研究指出,出色外貌不只有助於自己賺大錢,找到的配偶收入也高,就連貸款都比較好康。」
「有的人生來就抱歉,他們也無能為力。你很難擺脫你的外表。」
但是公平正義法律事務所(Equal Justice)的戴維斯(Lawrence Davies)認為,要修改目前法案,應該謹慎三思。
他說:「傳統上被認為長相出眾的人,較容易在職場成功。」「不過,保障傳統上被視為醜的人,或是很沒禮貌的把長得醜和殘障放在一起,會讓社會步入歧途。」
美國1名61歲婦女控告前雇主外貌歧視後,這個議題成為焦點。據稱此主管對她說,要是她長得正一點,就會更受青睞,導致她不堪壓力辭職。
老闆很會裝 四分之一有精神問題
(資料來源:中央社2011-9-3電)
研究發現,企業領導人是精神病態者的機率,比一般民眾多出4倍。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公司內有野心的人中,每25人就有1人有心理疾病,但他們用職場上的高地位、魅力與操縱手段來掩飾過去。
而且只有有利的環境因素,像是快樂的童年,才能避免心理病態傾向讓他們變成殺人魔。
心理學家說,今日無情的公司文化,讓一類人很吃香,就是個性像最近電影「老闆不是人」(HorribleBosses)中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所演角色的人,可以揮發他們天生冷酷無情的特質,且不必顧慮到他人感受。
這項結果來自於紐約心理學家巴比亞克(PaulBabiak)領導的研究調查,這項研調是要發現有多少精神有問題者滲透進大型公司中。
巴比亞克說:「精神病態者真的不像你所認為的那樣。」
他說:「事實上,你可能已經跟精神病態者生活或結婚20多年,而且不知道他有病。」
他指出,「我們已辨識出可能會被貼上『成功精神病態者』標籤的人。」
「問題的一部分在於,我們期待領導人具備的特質,正是精神病態者可以輕易模仿的。」
巴比亞克表示:「他們天生就有魅力。把這種魅力運用在企業語言上,就形成像是具非凡魅力的領導才能。」
巴比亞克博士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教授哈爾(BobHare)設計了有111點的問卷,來判定業界領導人有多少人是精神病態者。哈爾教授是全球著名的精神病態專家,也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固定顧問。
他們發現,有近4%的老闆符合這項特質,而一般群眾只有1%。
巴比亞克說:「這些人都位居組織要津或高層,像是副董事長、經理與執行長,所以真的很令人驚訝。」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