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唸中國文學史,因為詩經楚辭真的年代太遠,前兩天的文學史時間,有點捏著鼻子生吞活剝的感覺。
昨天唸到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唸諸子,又唸到我討厭的孟子,明明就愛跟人家爭辯,還那邊:「余豈好辯哉?余不得已也!」不得已個大頭!讀孟子總是讓我覺得,中國數千年累積下來的僵化教條,都是因為傢伙扭曲了孔子的觀念才會這樣。
不過還好,進度很快,今天來到漢朝,史傳文學比諸子散文好玩得多啊!加上司馬遷筆調又精采,簡直就像在看故事書。唸漢書也覺得很不公平,漢書是班彪、班固、班昭三個人寫成的,但在小時候唸文學史概論的時候,往往是以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帶過,班彪跟班昭,永遠只在詳細的文學史中才會出現。
史傳散文過後,就出現真正讓對中國文學永遠這麼著迷的主因──韻文。
雖然詩經楚辭也是韻文啦!但是說實在,年代太遠,看不太懂,沒有注釋,根本搞不懂它們在說啥啊?
漢代韻文就好讀多了,樂府詩和古詩,其實非常非常非常的有趣啊!古人真的好笑到不行,讀到樂府詩的清商調,瑟調中有首樂府詩叫做《公無渡河行》,很短,只有四行,但是讀完這四行,我忍不住噗嗤一聲笑出來。
家裡沒人,只有我和兩隻在書桌前陪讀的貓,只開著桌燈的房間,一個人在書桌前,對著攤開的中國文學史狂笑,是個很詭異的狀況啊!但是這首樂府詩真的很好笑,寫在下面給大家看啊!
《公無渡河行》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好不好笑?好不好笑?太幽默了啊!翻成白話就是:「就叫你不要渡河了啊!你還硬要渡河。現在掉到河裡淹死,你說我能拿你怎麼辦呢?」
我整個就忍不住大笑,漢朝人也太幽默了一點!
當然,漢樂府因為是民間歌曲,所以其實悲慘的多於好笑的,《病婦行》、《估兒行》、《怨詩行》,光看曲名就悲慘到不行。
古詩跟樂府詩不一樣,是五言詩成熟期作品,大多出自文人手筆,所以相較於樂府詩,文人嘛!大家都知道,悲傷是文人寫作靈感的泉源,所以要嘛就「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要嘛就「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看得心情都差透了。
不過看了這麼多韻文也好、散文也好、史傳文學也好、賦體文也好,其實從古至今,人就是這個樣子沒有改變。那些會經歷的人生、會感受到的快樂與悲傷、會有的追求、想思考的想法,其實幾千年下來,幾乎沒什麼變動。
即使在那個戀愛大多被制約的年代,還是有詩經裡動人的情侶相唱和,還是有像卓文君與司馬相如這樣的伴侶,也許古時候不這麼重視人權吧?也許古時候戀愛沒這麼自由吧?但是大家想的其實都一樣,有人汲汲營營,為求更高的社會地位,有人閒雲野鶴,不管成因是天生有陶淵明的性情或者只是對環境失望了;也有像孟子一樣的傢伙,受了縱橫家的影響,雄辯,卻誤打誤撞成一家之言;也有像項羽這樣的人,明明是個豪氣干雲的豪傑,卻因為一念之仁,最後自刎於烏江。
春秋以後,封建制度的崩解替平民階級帶來了知識薰陶,漢朝以後,詩文多出自文人手筆,民歌少了,那種質樸單純,很傻很好笑,或者很快樂很可愛的東西就少了,大家想得都是嚴肅的人生,好多好多玄思與哲思,消極避世也好,積極入世也好,生活似乎變成了太複雜的東西,憂愁多於快樂,雖然我不看注釋就讀不太懂詩經,但是我知道詩經裡的文字大體上是很質樸可愛的,就算煩惱,也很單純。這跟後來漢樂府、古詩,甚至唐詩宋詞有很大差距,人性沒有變,遇到的事情也沒有變,唯一演變的,就是知識與文學透過封建制度的崩解流傳到名間,於是文學不再只是貴族的專利,大家都讀書,大家都寫作,大家都思考,所以大家都少了快樂,多了憂愁。
所以老子才會提倡「決聖棄智」吧?所以他才會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吧?人生中的智慧,那些必須要花許多時間才能體會的事,早已在幾千年前,騎青牛出函谷關的老人字裡行間,不言而喻。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也許很多事情,都得花很多時間,自己去經歷、去體會、去焠鍊。
這幾天唸了這麼多書,我有個感想。
在書桌前,在書頁間,即使只有幾個小時,但是我們在經歷幾朝幾代的喜怒哀樂,對於人生,快樂的、悲傷的、好的、壞的,打開書頁,就像打開了前人的腦袋,窺看著那些思考,都是經過了多長時間累積下來的菁華?然後書本外唸書人的心情總是隨著書本中的喜怒哀樂起舞,唸書有時候等同於自虐,在別人的快樂中歡喜,在別人的悲傷中痛苦,怪不得有人說,喜歡唸書的人通常都有點變態傾向。
好吧!我從沒有否認過我是變態。
接下來就是魏晉六朝文學了,才高八斗曹子建呢!雖然我個人認為謝靈運是個自傲到讓人想揍他的狂人,但曹植真的很有趣啊!曹操也是呢!我的休息時間結束了,往建安文學前進吧!
呃...雖然現在才唸到建安文學,速度是慢了點...^_^|||
文章定位:
人氣(465) | 回應(1)|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