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8 崎頂子母隧道
一個人騎車,有一個人的精彩,很多夢想,一開始或許會模糊不清,認真的走下去,就可以讓畫面變的清晰、變得真實。這個行程計劃了好久,因為天氣不穩定,一直都無法成行,氣象報告說今天也會下雨,只好抱著就算淋到雨也要出門的決心,總算在今天給完成了,而且,今天天氣出乎意外的好。
出門後很快的來到了台一線縣界,我用一顆平凡的心,感受恬靜的每一個風景,平靜無慮的自然氛圍,就從內心深處慢慢的泛起,我在自然的天空裡,看到最真實的自己,我學會了,該怎麼用心去看眼前的風景。
今天的目的地是崎頂,而香山車站是我安排的第一個休息點,香山站建於1928年,為典型「入母屋造式」的木造建築,樸實無華的外表,米白色漆因年代已久而泛灰著,為這老車站添具淡淡寂寥滄桑之美。目前是市定古蹟、已屆80歲的香山車站,雖已顯老態,風韻猶存。
離開香山車站的這段時間,每一步都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深怕有所閃失,原以為只要順著鐵道,就可以找到崎頂車站,在經過一個天橋後,就在也沒看到鐵道,我一路上都很仔細找著路標,或是問路人,終於我看到了這個標示,我一定有錯過某一段路程,原來崎頂也是西瓜的故鄉。
來到了崎頂車站,看過去是帶著濃濃古意的車站,於民國82年改成招呼站後,站房建築已經被拆除,只保留崎頂車站的牌子。
崎頂火車站,這個小站沒有站務人員,也沒有來往的人潮。
在月台上靜靜的等待列車進站,別有一翻風景。
火車站旁有著一處觀景台,簡易樸實,散發出濃濃的古意,鐵道風車與大海一覽無遺,夕陽西下也可欣賞美麗的日落景緻,就像一幅幅的畫出現在眼前。
走下台階後,即是觀景平台,第一個映入的是「老衢觀海」四個大大的字。崎頂的舊地名叫「老衢崎頂」,後來改為崎頂,衢字意思是,一處四通八達的地方。
乾隆51年(1768),林爽文起事抗清,初期聲勢浩大,幾乎攻佔全台,清廷官兵只能困守孤城待援。次年,清廷大將福康安率精銳部隊渡海,從鹿港登陸,展開反攻。林爽文兵敗於八卦山,退守斗六門(雲林斗六),再撤退至大里杙(台中大里),最後退至集集,又再兵敗,於是率殘眾逃匿於水沙連(埔里盆地)內山,清軍則入山窮追。林爽文只好再向北竄逃,乾隆53年正月初4日,林爽文逃到老衢崎 ..最後在老衢崎(崎頂;屬苗栗縣竹南鎮)落網。
觀景台觀賞火車,讓人的心充滿著無限的驚喜。
這個時間點,連我共有五位在這個觀景台上面,面對鐵道左手邊是一對父子,右手邊涼亭是一對情侶,其中左手邊父子的對話,讓我感到很溫馨,即使答案未必是對的,因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火車的鐵軌是用鐵做的,而不是用石頭做的。那位父親說因為火車的輪子是用鐵做的。當下的畫面我只有一種感覺,很溫暖,父子情深。
走下觀景台,順著這條路走過去就可以看到靜靜佇立的子母隧道。
風,徐徐的吹拂著臉龐,給了我不同視覺感受,引領著我一步一步向前,我用著簡單卻熱情的一顆心,體驗採索這個隧道的自在與愜意。
位於崎頂車站旁邊的崎頂子母隧道,崎頂一號隧道長約130.78公尺 ,二號隧道長約67.48公尺 ,寬度近8公尺 ,兩座隧道相距約50公尺 ,一長一短,故有「子母隧道」之稱。斑駁的崎頂古隧道,見證了篳路藍縷的鐵道歷史,探訪古隧道,幽靜、歲月、屹立,交織出一曲鐵道之歌,淺唱低吟。
沿著鐵道走到隧道口,可以看到洞門設計相當別緻,採用洋灰磚(水泥磚)砌成洞門,造型簡單又不失氣派,加上雙軌隧道洞口寬闊,隧道內襯上半部的圓拱是採用紅磚襯砌,下半部的側壁則延續運用水泥磚襯砌。
令人愉悅的景色畫面,清晰的景致視野,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悠閒愜意的單車逍遙遊,以隧道做為騎車動線的背景,充滿著無限回憶。
我在最美的心境下停住了腳步,心中的寧靜由然而生,我盡情享有這個美好空間。
新抽綠芽在古老隧道前崢嶸,斑駁彈孔默默訴說著過往,微風掠過,歲月沒有離開,望著無限延伸的鐵道,視線沒有盡頭。
一號隧道南口,牆面上零亂散布的小坑洞,像是機槍射痕,也像是炸彈碎片撞擊痕跡,地方耆老指證歷歷,說是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末期,盟軍飛機飛到台灣上空,追擊火車留下的歷史痕跡。
竹南鎮公所整理隧道周邊環境,打造成崎頂隧道文化公園,景象煥然一新,如今已成為鐵道迷、攝影家來此捕捉舊鐵道的風情的熱門景點。
戀上懷舊鐵道的時光,恣意在這舒服、安心的旅居裡,享受愜意的旅人生活,無意間,火車就會出現在無止境的鐵道上。
輕鬆自在原就是我騎單車的本意,能保有輕鬆自在的心情,去感覺純淨天然的自然氣息,真說的上是人生一大享受。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