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烈達.卡羅(Frida Kahlo,1910~1954))的一生
芙烈達.卡羅,往往被以為是墨西哥另一位大畫家迪亞哥.里維拉(Diego Rivera)的陪襯品。就如羅丹與卡密兒般,他們亦師亦友的關係,終其一生。然而,芙烈達卡羅生命中更熱烈的是,他與里維拉之間的愛恨糾葛與切不斷的生命關係。除此以外,自芙烈達年少的一次重大車禍後,腳受傷後遺症的病痛,隨著他年紀歲月的增長,而日益加深。生理的痛苦,心理的折磨,一次次考驗著這位熱情勇敢,精力充沛的女畫家。他並沒有因此而失志,即使在里維拉一次次的情慾被叛下,也沒有因此而終止自己的生命,即使在因為腳的宿疾而影響到脊椎,而產生劇痛,他也沒有因此而挫敗,即使他這樣的喜歡小孩卻因為身體的病痛而失去生育能力。終其一生,繪畫始終陪伴在她的身旁,不論是出了車禍後,她覺悟到自己雖沒有辦法輕易行走,但仍有漫漫長路的人生等著她繼續活下去,她畫著車禍帶給他的傷痛。在一次次失去對里維拉的愛的信任時,她用繪畫位自己療傷。在她絕望無助時,她用剪刀剪了她一頭蓬鬆的長髮,而畫了掉眼淚的自畫像。在失去小孩的同時,她開始省思了自我生命的歷程與失去小孩的苦楚。
生命的味道
里維拉常在人前人後讚揚這位可敬的對手,他認為芙烈達比他更為天才,他說芙烈達的繪畫裡處處顯現生命的味道。也確實如此。里維拉在他的傳記裡寫道:『她的思想和情感皆不受資產階級社會規範的錯誤要素所限制。她對經驗有深刻的感受,因為她生物體的感性並未因導致天生能力消解的過度發揮而頓化。…芙烈達鄙視機械,因而保有一種韌性,如原始的生物遇上強者時所具有的適應力,而且總能改變其生命經驗。』[1]芙烈達總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創作著,成長著。
熱情的,勇敢的
將唇印留在信封上是她的習慣。『如果你不在愛我了請告訴我,阿雷,即使你愛我還不及愛一隻跳蚤,我還是愛你。』為了證明這點,她在信中滿是親吻與情感的表達。有時候,她會在簽名處劃圈圈,說明『這是你的小芙烈達的吻』或『我的唇在此處吻了很久』長大後開始擦口紅,她不在需要文字說明,但她一生都保有這個習慣,用筆圈出他留在信上的唇印。[2]
結論
卡羅似自傳性的繪畫,以及無止盡的自畫像,在不同時期不斷的審視自己,也不斷的反省著,經歷著生命過程中的每一段愉快的,悲傷的,痛苦的,美好的任何片段。她用繪畫刻畫著自己的一生,就如同本篇作者提出四個形式-CRBP,與藝術的形式相對照,她們都將生命與藝術合拍在同一首旋律上,而譜出不一樣的曲子罷了。
注釋
[1]蔡佩君譯(民92),揮撒烈愛。台北,時報。
[2]胡永芬(民89),墨西哥的生命之花卡蘿。台北,閣林國際圖書。
相關資料
http://members.aol.com/fridanet/kahlo.htm
http://www.fbuch.com/fridaby.htm
http://www.artcyclopedia.com/artists/kahlo_fri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