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學:學校沒教,你也要會的表達力
作者:歐陽立中 出版社:國語日報 出版日期:2019-10-01 00:00:00
故事像未開採的金礦,藏著出其不意的驚喜。
人生像未琢磨的寶石,潛藏獨特的天賦力量。
我們的努力,都值得封裝成故事。
前提是,你要學會:怎麼說故事。
歐陽立中:「我把所有最實用的說故事方法,都寫進這本書了。
我渴望用一本書的時間,讓你英雄出少年。」
李洛克/許榮哲/溫美玉,三大名師聯手推荐!
學校沒教,你也要會的「故事力」、「表達力」與「寫作力」。
✔透過故事,讓你的靈感文泉思湧。
✔透過故事,讓你的表達更加順暢。
✔透過故事,讓你的寫作打動人心。
靈感從哪裡來?情節怎麼鋪陳?如何營造「衝突」?如何製造「懸念」?
《故事學》31門課將告訴你,如何「啟動故事雷達」提升提問力、寫作力和行動力,讓靈感源源不絕;掌握故事靈魂蒐集「故事三元素」「故事六步驟」和「故事九句話」,讓情節脫穎而出;並懂得善用隱喻、埋藏伏筆以及設計金句,讓你的故事具有渲染力、影響力,成為一個有邏輯、有層次、能表達、會演說,有故事影響力的人。
還在擔心上臺時辭不達意、支支吾吾、語無倫次、不知所云嗎?作者不藏私的「現學現用」,教你隨時展現故事絕活,一開口就言之有物!
★名人推薦:
◇透過故事,翻轉人生!
我能感受到歐陽立中體內有股能量正在累積,即將扭轉自己的未來、扭轉他人的生命、扭轉所有的一切。
──李洛克
◇千萬別看這本書,因為他洗了我的腦!
這本書千萬、千萬、千萬不能看!因為就像我,一不小心看了這本書,就陷入其中停不下來……
──許榮哲
◇你想擁有的語言力和表達力,都在這裡!
立中擁有驚人的創作、教學及積極正向的感染力,我一口氣讀完此書卻意猶未盡……你想擁有的語言力和表達力,都在這裡!
──溫美玉
★內文試閱:
啟動故事雷達,讓你的故事源源不絕!
想要讓故事說得精采、好聽,那麼你得先學會辨別什麼是故事。
要怎麼辨別呢?
只要你擁有「故事雷達」,當一個故事具有下面五個要素時,腦中的「故事雷達」自然就會響起。
這五個要素就是:
時間:決定故事的出發點。
當你說「從前從前」,大家會知道你要說童話故事;當你說「三國時代」,大家腦海中會浮現勇猛的關羽、聰明的諸葛亮、奸詐的曹操。
所以,故事一定要有時間,聽眾才知道從哪裡出發。
地點:決定故事的場景。
當你說「一座小島上」,大家會想到《魯賓遜漂流記》,是不是主角要在小島求生?會遇到什麼野獸呢?當你說「在臺北的大街上」,大家會感受到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地點能幫故事「造境」,讓聽眾準備享受這趟旅程。
角色:讓故事立體的關鍵。
說故事時,角色不用多,兩三個就好。迷人的故事在於角色之間的恩怨糾葛。若只有一個角色,熱鬧不起來;若太多個角色,故事很容易失焦,聽眾也記不住。有了角色,故事才有了生命,有血有肉、有笑有淚。
情節:就是故事的邏輯,讓每件事之間有明確的「因果關係」。
如果你聽到這兩句話:「國王死了,王后死了。」時,你會以為這是兩件事,因為你不知道這句話之間的關聯為何。但如果聽到的是「國王死了,王后也因為過度傷心而死。」這就是情節了,因為國王的死,造成王后的死,兩件事之間有明確的因果關係。
所以情節就是想辦法在每件事情之間造橋,這座橋的名字就叫做「因果橋」。
對白:就是讓故事生動起來的關鍵。
有了對白,故事就會熱鬧。比方講《龜兔賽跑》的故事時,你可以加入像這樣的對話——
兔子嘲笑烏龜說:「烏龜啊!你爬得這麼慢,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爬到目的地?哈哈哈!」
烏龜很不服氣,回答兔子:「我雖然爬得慢,但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到終點,不然,我們來比賽跑步怎麼樣?」
有了這樣的對白,是不是生動多了呢?
現學現用──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
在文藝復興時期(時間),義大利佛羅倫斯是有名的藝術之都(地點)。當時,有個非常傑出的藝術家叫做米開朗基羅(角色)。
有一次,他奉命雕刻一座「大衛雕像」,他努力的刻啊刻,花了很長的時間,終於把這座雕像完成了。
這時候,佛羅倫斯的市長來了(角色),他根本不懂藝術,卻愛挑剔,他看了看雕像說:「米開朗基羅啊!這座雕像的鼻子也太大了吧!看起來好醜,你把他修小一點。」(對白)
周遭的民眾聽了都啞口無言,因為這要求太無理了。但是,米開朗基羅卻沒有生氣,他微笑的說:「好!我來改。」他立刻拿起雕刻刀,敲打了起來,此時雕像石屑紛紛落了下來(情節)。
過了一陣子,米開朗基羅停下了動作,問市長:「這樣如何呢?」市長於是滿意的點頭說:「好多了!」其實,米開朗基羅根本沒有做任何的修改,他只是握了一把石屑,讓石屑從手中落下來,讓市長以為真的有改。米開朗基羅很聰明的不跟市長起衝突,用另一種方法,讓偉大的作品得以誕生。
這個故事是不是令人印象深刻呢?
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情節也有對白,這就是用「故事雷達」找到的好故事。
再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故事
【提問力】像記者般問對問題
雖然「故事雷達」是找到好故事的重要指標,但是好故事其實隱身在生活中,這時候,你只要你學會三種能力:記者的提問力、作家的寫作力、旅人的行動力,那麼你就能把故事從平淡無奇中「挖出來」。
到底故事好不好挖呢?在美國的某間大學,教授曾出了這樣一份作業:
由教授選定一個地點,學生必須在一天之內前往那裡,並隨機挑一個路人進行訪談,問出他目前為止「最大的煩惱」,並且把它寫成一篇五百字的故事。
很有挑戰對吧!
其實,美國電視臺也曾做過一個節目,讓記者用飛鏢射向美國地圖,射到哪個地區就前往當地,隨機採訪路人,並將這人的故事全部播出來。
可見,每個人都有故事,只是看你有沒有把它挖出來。
※4F提問法教你挖出好故事
到底要怎麼挖出一個人的故事呢?這時,就要運用到「4F提問法」
事實(Facts)代表一個人的生活經驗,也是故事的基本核心。
例如你訪問李安導演,你可以這麼問他: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拍電影呢?導演要負責那些事情呢?
感受(Feelings)感受跟一個人的情緒和感覺有關。問完客觀事實後,你可以接著問受訪者的主觀感受。
同樣以李安為例,你可以問他:你的家人支持你拍電影嗎?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麼?你得到奧斯卡獎時的感受是什麼呢?
發現(Findings)每個生活經驗都會使人成長,所以你可以問受訪者,這個經驗為他帶來什麼發現。
例如你可以問李安:「拍完《少年pi的奇幻之旅》,你對人生有什麼新的體悟呢?你覺得現在的你和以前的你比起來,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將來 (Future)將來代表一個人的夢想、願景、目標、計畫,當你這麼問,就可以讓受訪者的回答聚焦於未來的方向。
你可以這麼問李安:未來還想嘗試拍攝什麼類型的電影呢?你對台灣電影發展的期待是什麼?
現學現用──有問有故事
其實,比採訪更重要的,是你對人要保持一份好奇心,自然就會想去傾聽他的人生故事。我曾經在坐計程車的過程中,問出一個好故事。
我問:「司機大哥,你做這一行多久了呢?」(Facts事實)
他告訴我做了三年左右。
我接著問:「那當初怎麼會想做這行呢?」(Facts事實)
司機大哥給我一個意外的答案,他說:「因為不想接家業。」
原來,這位大哥他家裡是做木雕的,他的爸爸是一位木雕師傅。
我繼續問:「你從小看老爸刻木雕,有沒有印象深刻的經驗呢?」(Feelings感受)
他說:「我小時候看臺灣木雕師傅的介紹,看到其他人擅長刻龍啊鳳啊!但是看到老爸擅長的項目時,我傻住了,上面寫著『蝸牛』。」
「你那時的感覺怎麼樣呢?」(Feelings感受)
「我覺得非常丟臉,刻蝸牛感覺很遜。」
「那後來長大後你有發現什麼嗎?」(Findings發現)
「有啊!長大後我才知道,因為蝸牛很小,很難刻,所以真正高手都刻蝸牛,原來我老爸是很厲害的。」
「那你未來有什麼特別計畫嗎?」(Future 將來)
「其實,未來我想在三義開個民宿,然後在店裡放滿我爸的木雕,感覺一定很讚。對了,既然我爸刻的都是蝸牛,那民宿我乾脆取名叫做『緩慢民宿』,
也讓旅客有種放慢步調,輕鬆旅行的感覺……」
我用4F法問了幾個問題,只記得,司機大哥一路上說得好開心,把過去的種種、未來的夢想都說了一遍,你看,是不是就這麼問出一個好故事了呢?
蒲松齡捕捉的並不是鬼
【寫作力】像作家般捕捉故事
前面我們提到好故事是問出來的,所以要保持對人的好奇。那有了故事之後呢?這個故事還不算是你的,因為你會遺忘。所以,你還要像作家般捕捉故事,聽完,寫下來,才能留住好故事。
※原來,鬼故事大師蒲松齡是這麼做的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鬼故事大全是哪一本嗎?
沒錯!就是清代蒲松齡寫的《聊齋誌異》。
蒲松齡絕對是個說故事高手,在他的這本小說裡,有形形色色的鬼怪,有的很善良、有的很兇惡。像是最有名的女鬼聶小倩,她和書生以及劍客對抗黑山姥姥的故事,直到現在,還不斷被翻拍成戲劇和電影。
究竟,蒲松齡哪來這麼多有趣的故事呢?
原來,他是這麼做的:
他在熱鬧的大街上擺茶攤,免費招待經過的路人喝茶。超好的,對吧?
不過,要喝這杯茶之前,你必須告訴蒲松齡一個你聽過最有趣故事。一杯茶換一個故事,蒲松齡就靠這招,大量蒐集民間故事。接著,他把其中最有趣、最離奇的故事,改寫成鬼怪小說,於是《聊齋誌異》就這麼完成了。
※故事就像雲,一沒捕捉就變形
其實,真正的故事高手,他們最擅長捕捉故事化為己用。那要怎麼做呢?就這三步驟,趕快學起來:
隨時記錄:我們身邊都有故事,只是你沒有刻意記錄。
記住,「故事就像雲,一沒捕捉就變形。」所以你要保持隨時記錄故事的習慣。靠什麼來記錄呢?「紙筆」和「手機」。
我隨身都會帶筆記本,一聽到好故事,就會立刻記錄下來。有時手邊沒有紙筆,沒關係,立刻拿出手機,記錄在手機裡的備忘錄。不用把整個故事記得鉅細靡遺,只要記「關鍵詞」就好。
像蒲松齡的故事,我會這麼記錄:「蒲松齡、茶攤、一個故事換一杯茶。」
定期整理:記下大量故事後,你必須定期依照故事主題,用「歸類法」整理。
例如你可以把「堅持故事」歸為一類。像是「富和尚與窮和尚故事」、「老婆婆教會李白鐵杵磨成繡花針故事」、「精衛填海的故事」等。
再來,你也可以回想自己是否曾為某件事堅持過,把它寫下來,也整理進去。這樣一來,你會發現本來零散的一百個故事,透過歸類法,變成了十個主題:有「堅持故事」、「挫敗故事」、「對手故事」、「孝順故事」、「誠實故事」等。當你要用時,馬上就可以輕鬆提取。
大量轉述:「轉述」就是把你聽到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作家透過文字來轉述故事,而你則可以透過任何發言機會來練習說故事。
美國林肯總統是知名的演說高手,他其實也花了一番功夫練習。他從家裡出發,步行五十公里,只為了去法院聽律師辯護、聽傳教士說故事、聽政治人物演講。聽完之後,他回到鄉村,開始大量練習,有時講給朋友聽、有時對著廣闊的玉米田獨自練習,最後他成為史上最厲害的演說高手。
感覺到故事在你身邊流動了嗎?千萬別讓它溜走了,拿起紙筆、打開備忘錄,捕捉這些好故事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