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連江快輪」係屬雙體船,為傳統型式。也因此造成馬祖人望雙體船而之怯步 ,其實隨著時間與技術的提升,雙眮體船改良後已經刻服「縱搖(pitch)」、「 橫搖(roll)」,船首中間所屬懸空船體,又稱假三體,船首為向內彎月型, 即是克服上述航行時所造成船舶顛頗。前陣子華達海運所屬「海洋拉拉號」, 說白了也是犯了「連江快輪」之選擇錯誤,購置傳統雙體船為兩岸高速客船, 可見之海象適航性並不樂觀(筆者同學即在此船服務,也表示船舶適航性極差) ,筆者亦曾在傳統雙體船擔任過船副,係屬淡水河內藍色公路「藍天一號」客船, 其「縱搖(pitch)」、「橫搖(roll)」之巔頗確實不優。因此話說改良型式的 雙眮體如上列海峽協和號,即是改良後稱為「穿浪型」 (Wave Piercing Catamaran)雙眮體船。 「穿浪型」船舶對於馬祖人來說其實並不莫生,紅十字會所屬 「新海峽號」就是屬於此型式,查詢相關資料,對於當時新海峽號的新聞報導極少 ,只在一篇新華社新聞稿件中,得知大陸方面對於「穿浪型」雙體客船的選擇, 在這艘新海峽號中有了極不單純的動機,選擇此型式船舶,在當時係動員了 大陸相關部門30餘位專家、學者、教授,針對此型式能否適航台灣或者 馬祖海域有著極大的評估效應存在。 因此這次海峽協和號會選擇「穿浪型」雙體船型式,其實並不感到訝異, 筆者在海洋大學的老師,運航所方志中副教授(去年8月曾帶領海洋大學運航系 學生來臺馬輪見習參訪),在國內海浪與船舶型態等相關研究權威,也對於 穿浪型船舶於臺馬之間海域適航性多所瞭解,也表示此型式目前也較為適合 航行兩岸海域。
至於,楊醫師也曾徵詢筆者有關三體船與雙體船之選擇,然三體船目前並非現今 客船型式之主流,其技術與造船價格亦有待評估,外加後勤、維修等問題,所以要 選擇三體船也並非就是適合臺馬海域,之前諸多廣泛討論的型式;包括水翼船、 飛翼船(上述兩種船舶皆須在平靜水域航行)等等船舶,皆非適航臺馬之間海域 ,綜觀馬資網上常有網友討論相關訊息與最新的船舶技術,但並非就能證明其 最新型式就是適航於臺馬之間,4-5年前臺灣曾有業者雄心壯志要添購飛翼船 航行於臺灣各離外島之間,最後無疾而終。其突顯出對於馬祖海域之海象狀況 與波長與浪高等因素,加以評估了解才能審慎選擇(同樣一艘船舶在A海域可行 ,就不代表B海域就行,還是要看海域性質與海浪),新台馬輪的案子,說穿了 就是現在的臺馬輪換新的一艘而已,其所執行之臺大團隊,對於台馬間海域的 諸多特質並不是很暸解與接受討論,所以其對於未來的附加價值來說,很可惜 也很不值得!
諸多文章有關海哩一詞皆使用錯誤.. 正確是「海浬」or「浬」表示..
至於「海哩」 是錯誤用法也並不是標準用語!
傳統式雙體船與「連江快輪」相同型式
「穿浪型」雙體船 資料來源:馬祖日報2006.07.21新海峽號首航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