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15 20:37:15| 人氣2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雪落黃河靜無聲----評楊絳的我們仨(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哀而不傷
  
  人生最苦莫過於生離死別,然而對家和家人的沉思冥想、甜蜜回味,使本應充溢孤苦之情的老作家,呈現出坦然、淡然、寧靜,文中無絲毫的激情宣洩,也無悲悲切切,但字裏行間彌漫著作者難以言表的真情和憂傷,可謂“字字滴血,句句含情”,隨處可及作者的內心世界。天上人間,陰陽兩隔,卻真情不斷,第三部《我們仨失散了》更是字字是情,對丈夫女兒的關切、呼喚、守望有如杜鵑啼血,讀之無不令人欲痛斷腸。“我天天帶著自己的影子,踏著落葉,一步步小心地走,沒完地走。”⑧“我心上又綻出了幾個血泡,添了幾隻飽含熱淚的眼睛。”⑨“她鮮花般的笑容還在我眼前,她溫軟親熱的一聲聲‘娘’還在我身邊……”⑩“三裏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為有我們仨。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11]“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12]其中有幾多悲慨、辛累和無奈,作者並不直露,只是寓在冷靜婉轉的敍事中,情感色彩淡如輕煙、輕如白雲、靜如皓月。“文革”時,他們居無定所,總是搬遷,屋子簡陋窄小,作者一一敍述行軍床、破木箱、小書桌、臉盆架等生活用品的擺放,以及無處挪身容膝的擁擠情景,平和得沒有絲毫怨氣。平平淡淡、冷冷靜靜的文字中飽含深情,正所謂“人生多少悲歡事,盡在平淡不言中”。
  為了避免情感的氾濫,作者還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法,將豐富複雜的情感寓於景中。“驛道上又飄拂著嫩綠長條,去年的落葉已經給北風掃淨。”[13]“楊柳又變成綠的長條,又漸漸黃落,驛道上又滿地落葉,一棵棵楊柳又變成光禿禿的寒柳。”[14]黃了枯,枯了又綠的柳樹,是不是只有在滿目深情的老人眼中才是這樣的憂傷?四季裏變幻著的風景,在這位邁向黃昏的老人眼中竟是這般淒美無怨。具體的描寫替代撕心裂肺、寸斷肝腸的悲聲,雖不事渲染,卻無比感人;雖不言悲傷,卻字字含悲,力透紙背達到極致。淚水沒有模糊老人的雙眼,卻模糊了我的視線。通過情景交融營造夢境的渺遠迷離,分載過於深重的死別的悲情,把豐富複雜的情感寓於景中,親人逝矣,作者也變成柳樹的一片黃葉,脫落飄零,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悲情。景因情而生,情由景而傳。情是悲到極致,景亦寫盡凋零敗落,兩者相融,雖也覺黯然消魂,但情借景調節了強度,營造了“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意境,最終將大傷大痛化作了詩意的美感。
  逝女亡夫,九十多高齡的楊先生面對這接踵而來的打擊,面對人生的大苦大難,表現得如此沉靜,內心的吐露含蓄節制、典雅矜持、哀而不傷,千回百轉之際有著無限的悲苦,可謂九曲八折,盪氣迴腸。楊先生內心的悲苦像靜落的雪花在我的心頭慢慢融化,此刻我的心顯得異常的平靜,儘管它也曾狂躁不安、憤憤不平。雪落無聲勝有聲,作品的抒情不亦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楊絳的文學風格與其溫婉的性情、融合中西的學養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仨》的氣質恰如楊先生的為人:低調、平實、真切,不自覺地走進讀者的心裏。每讀《我們仨》,總有冬季品雪之妙:輕靈中藏著一種深沉,平淡中透出一絲甘甜,清冷中滲出一點溫暖。作品呈現出溫婉、平和、淡雅的總體風格,正所謂“文如其人”,清雅的氣韻是她自身清雅氣質在其散文創作上的自然流露。文心合一,作品自然就有了清雅之氣。看似信手所寫,娓娓道來,回首往事,任憑思緒飛翔,就像又回到三人共同生活的情景。與他們細語交談,一任情感流淌,語調輕柔平靜,毫無雕飾痕跡,一切皆情之所然、性之所至。
  (責任編輯:古衛紅)
  
  ① 《中國名家美文賞析金典》,濟南出版社,1995年,第133頁。
  ② [14] 分別摘自楊絳《我們仨》的第137、122、67、67、68、80、45、46、48、67、68、49、51頁。
  
  參考文獻:
  [1] 楊 絳:《我們仨》,生活•讀書•新知出版社, 2003.7。
  [2] 楊 絳:《楊絳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4.1。
  [3] 張 虞:《中國名家美文賞析金典》,濟南出版社,1995.11。

台長: 阿ling
人氣(2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集
此分類上一篇:雪落黃河靜無聲----評楊絳的我們仨(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