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26 08:26:59| 人氣2,6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詩學理論:《沙丘談詩性與動向概論》 作者 沙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詩學理論:《沙丘談詩性與動向概論》

 

 這幾年,我一直在研究要如何把一首現代詩,而能夠呈現於一種諸多不同的思考空間,藉以來使其達到一種具有充分性的自我表現方式?但我始終明白,這種所謂「充分性的自我表現方式」, 乃可讓我們去嘗試突破在這個具有多元詩學原理的思考範疇,與其有著一種尚待崛起的形式解讀。

 有時,我會常常在想著一個實質的問題呈現;那就是什麼是叫做「詩人」?什麼情況之下才適宜被稱謂是「詩人」?「詩人」的思想與特質定義是什麼?「詩」一定要藉由「人」來找到一種文字裡面的勾勒表現嗎?或者是除了「人」有著直接性的文字或口述表現之外,那麼在「詩」的本質空間裡頭,是否早已存在這大自然現象的諸多引現?

 長期以來,我們好像也只能夠藉由著文字上的意象傳遞方式,逐一解讀詩人們的心境如何?並且懂得按照時下諸多觀論的詩學理論,來不斷做出所謂含有學術性價值的「正確評比」?之後,而往往也忘了在這種所謂「詩體裁」的表現裡頭,確有著一種文字以外的泛指表現? 

 因此,當人們一接觸到山,便已知道山脈裡頭蘊藏著許多豐富的礦物質量以及有著不同循序的生態世界。當人們一涉入到水,便早也知道這一條水脈的源頭是來自何處。當然,也許水中的生態世界會因氣候的不同變化之後,而導致水的存在容量(空間)結構時而泛域,時而縮減?但在整體山貌結構的生存命脈,並不是完全決定在水的容量有多少?而是決定在水的流量是否能夠長遠持續。

 所謂這個「水的流量」,乃是屬於一種線形的延伸,一旦有著這種大自然循序現象效應之後,而山脈的生態世界也才能夠有著廣泛面貌的長久維持。

 是的。一直以來,我們也的確只懂得在「詩」的文字裡頭打轉,當一開始有著文字的範圍侷限之後,好像轉來轉去,卻未必能夠讓寫詩人獲得更廣域性的「詩學視野」?而從上述這個詩學論點的思考上面,似乎永遠無法讓寫詩人嘗試去逐步跳脫出另一種所謂「詩性原理」的廣度空間裡頭?

 那麼,人們只要一想到「詩」,而必然也就是屬於一種藉由文字表現方式,來使其產生於另一種意象結構的喻境由生。實則,在「詩體裁」的諸多表現過程裡面,它則已涵蓋在大自然萬物現象的喻境裡頭,繼而產生於一種具有不同詩性的可考角度。                                         

 也就是說;在一首詩的本質上面, 乃會有著一種所謂「主動性意象」或與是「被動性意象」的表現方式,來刻意使其產生於詩句本身所要傳遞訊息的要義所在。 而這種所謂實質性的詩視野傳遞方式,正也不斷蘊涵著大自然萬物景象的溯源呈化。

 而「詩」的基本元素,也就是屬於一種不同喻境的訊息方式,來逐步傳遞在詩人的觀後思考裡頭,之後則會藉由修辭表現的文字方式,逐步來開始搜尋在大自然萬物景象裡頭的千變萬化。其間包括生命的寫照、歲月的回憶、生活的點滴、人群的互動、感情的吐真、以及還有歷史的回顧、國際性的觀瞻、社稷的現象、時下政經的反映、農村與都市的對比;或與有著湖光山色的感懷、四季的轉換、田園風光的捕捉、日夜的交替、氣候的異常、一直沿至個人以及思想等等。

 這時候的「詩」,已不只是被詩人們用著單純性的文字表述方式,而輕易取得於一種具有上述現象裡頭的任憑感召?而「詩」的現象,也早已被存在這個大自然萬物的諸多景象裡頭;這時也只是能夠讓一些寫詩的人們,就這樣輕易地隨思可觸以及隨字可獲。

 換言之,只要是具有生命體的東西,也都會具有一種所謂「詩的幻想」?而在這種所謂「詩的幻想」的空間裡頭,雖然存在於一種「生活」與「生存」之間的競逐交替,則也會同時產生於另一種「現實」與「超現實」之形式表現所帶來的自然變化。

 基本上,這種所謂「現實」與「超現實」之說裡頭,它則又可劃分為「主動性意象」以及「被動性意象」的具體衍化。然又在詩意象的感度表現方式當中,則又可劃分為兩種形式來表現;其一是感境意象。其二是感思意象。

 那麼,什麼是「感境意象」?一般在這種詩意象的表現當中,它則是呈現於一種文字寫意的立體等化意象呈現。例如;流水,帶走了漂葉,留下了漣漪/月色,帶走了甦醒,留下了美夢....等等,這些都是屬於「感境意象」的詩體美學表現。其也包括需要運用於轉折力量的拿捏與修辭法的推敲應用,也才有辦法促使在一首詩體表現上的感境提昇。

 當然,這類似的詩體意象的表現,要抓住它的妙趣與巧思之處,那就難度更高了?這也是目前在現代詩描寫過程裡面,則是屬於最高境界的寫法,而且還不能使詩晦澀難窺,一定要明朗易讀;除了這種上述寫法之外,其他的都是屬於「感思意象」寫法。

 簡單地說;在任何文字語言的撰寫表現上面,它必須要先具備「象形」的條件存在,也才能夠讓讀者們形成於一種「意會」的引思體現。若是透過文字意象(其包括寫實、具象亦或是抽象方式)結構解讀之後,亦可深析瞭解一位寫作者在文字形式所要傳遞的情感、論述表現如何?相對之下,其在文意鋪陳的章法上面以及寫作思想的落點方向,已達到了何種程度的文詣氣格以及深度識見?其也可觀察出一位文創者,有沒有寫作的實力點與其未來性,從這其一的思考角度上面,便能讓人概觀知悉。

 那麼,什麼是「章法」?也就是引字成句,再用句子方式組織成文意段落,使其文意段落有著一種所謂起、承、轉、合的後續結構運用,而藉由來使其達到文章整體篇幅的形式表現上面,進而能夠與讀者們相應共感之意。

 其次,除了上述不同意象呈現之外,而所謂這個「主動性意象」表現方式,乃是泛指在大自然萬物的諸多現象當中,它則是會藉由地質的改變以及氣候的變化之下,而產生於一種所謂具有直接式的「主動性意象」呈現。

 所謂這個「被動性意象」表現方式,乃是藉由人為因素或者是人為加工方式之後,而產生於另一種所謂具有間接式的「被動性意象」呈現;但也可稱謂之為「等待性意象」。或者意指:等待被人工開發之後所形成的意象形式之結構產生。但在這兩者之間,也都會具有各別不同的詩喻屬性?

 因此,由上述的詩學論點,便可以讓人深入瞭解到;往往有些美麗的湖光山色,則是不必刻意藉由人為方式,而來達到一種所謂大自然詩意象裡頭的朗朗呈現。但如果沒有這些自然獨特的人、物景象呈顯,而「詩」的文字喻境,則也有可能很難以跟著產生?但基本上,它們的「意象結構」還是有存在的。

 我們都知道;文字的傳遞,也就是屬於一種媒介語言的次要表現。除了在不同詩喻境的諸多表現之外,它則必須要藉由著許多不同的詩學論點來逐一說明。

 也就是說;在「詩」的本義上面,它則是屬於一種「有性」的東西。而在這個所謂「有性」之說,也正代表著「有分別之因」的現象存在。因此,它會因這個所謂「有性」的區別不同,而產生於各別不同喻境組織的彙整呈現。但不侷限於任何「空間」的形式表現,只差別於「時間」的否能留存而已。

 但也可以從另一個詩學論點的思考角度上面來觀析之;一首詩或者是一個具有詩意的景象,一旦走入所謂這個「主動性意象」的時候,這時則會開始呈現於一種所謂被多元性的喻境解讀。

 也就是說;這一首詩,或與是這一個具有詩意象的景物,一旦被寫詩人擬用之後,它則是可以輕易地被允許改變的。而這時候的「詩性」,也都可以被廣泛引用。

 例如:廟堂裡頭的籤詩就具有多種喻示(譬如說有關於命運、事業、愛情、婚姻、生子、求財等等;單只針對一首詩意,皆會有許多不同變化的註解取向。),以及用詩的形式被任意改編的歌詞引用或者是景象被刻意物化以及被改造之後的多用途名稱等等。而這些「詩性」現象,也正是在修辭效應上面所謂的「喻象」呈現。

 反觀之,從上述論點的現象當中,若是一旦掉入了這個所謂的「被動性意象」之後,這時則會開始呈現於一種所謂被指定性的詩喻解讀。也就是說;這一首詩,或與是這一個具有詩意象的景物,一旦被寫詩人特別指定,或與是被學者專家們認同之後,它則是不容輕易隨便去允許改變的。而這時候的「詩性」,也就開始會被侷限的。又譬如說;詩人們的具有代表性的詩作品被讚揚現象,以及特定具有詩情畫意的觀光景點等等。

 當然,由上述的詩學理論觀點,亦可讓我們深入的體會到;詩的形式與輪廓形成,本身就是屬於一種「意象之觀」。一旦懂得由外觀內之後,則開始會由內產生於一種「詩性空間」的動向感應存在,這時也許會產生於一種由實入虛、時而由虛呈實的現象呈顯,此時若懂得以實虛入喻,再加上象感融意,這時又便會開始形成於許多不同結構的「詩性」使然之後,同時也會產生另一種不同於思辨或是心證的意境動向。

 也就是說;所謂的「詩性」現象,一旦若是產生任何「意象」呈現之時,這時在意象的「意」字解讀方式,也正是代表著每一位寫詩人的「心」;而這個「象」字的註解涵意,亦是代表著每一位寫詩人所觸及不同的「境」。

 但往往在這個「境」上面,一般也很容易讓寫詩人去隨「心」轉動。問題就出在我們的這個「心」,是可以隨時止靜的。在這個時候所謂「境的應用」完全可以讓自己的這個「心」更懂得如何去運用?一旦任何一首詩在撰寫之前,而往往在這個「心」對「境」的掌握上面,確是決定這一首詩的「可讀性價值」高不高?這個時候,本心若失去了對「境」的掌握之時,便也很容易導致於產生一種所謂句無定字、渾沌不明或與是難窺其境之現象呈現?

 因此,一般寫詩人往往都很容易產生一種小毛病現象存在?常常在不知不覺之下,讓自己的這個「心」掉入了那個「境」的泥沼裡頭,進而造成了一種所謂心意識裡頭的「假性反差現象」呈現?而這種所謂的「假性反差現象」,一旦產生效應之後,則會非常不容易去理緒出一首詩在文字形式上面所要表現的全盤思考?

 也就是說;所謂在這個「文字境」的撰寫之前,確是必需要先用「空間的背景」以及「時間的蘊釀」來加以培養的。問題就出在一首詩的完成,不管目前有沒有作以一種公開性的發表,它就是已經代表著一種文學價值的「誕生」。但我們千萬也別忽略了每一首詩一旦在這種嚴謹慎思的「誕生」條件之下,它則有可能在日後被流傳千年。

 基本上,在詩的多元體表現方式上面,它可以形成於一種優美韻律的視野節奏,使其達到一種詞彩擬風、文詣造極、情境超逸以及有著一種出雲化境的表現境界,但在它的整體訴求結構過程上面,雖然會產生於一種所謂「等待性完美」的效應現象呈現?也就是等待被人工開發「意象」之意;或與是有著一種「原詩性」的轉換形成之意。。若以實質而論,這些現象,也就談不上有什麼具體性的「完美」或者「不完美」的?反觀之;在這世界上的一切人、事、地、物,一開始便沒有什麼所謂「完美」與「醜陋」的判別鑒引現象發生?也只是起源於人類在多重物質價值訴求之下的那一份「分別心」來藉由引理區別作用。

 譬如說;在諸多學術上的文學理論,其前身乃是由學者們或與是學術界人士藉以個人「自由心證」的方式,來作以一種個人學術識見上的推理定論;但是,於未來是否還能夠為學術實義價值帶來此番推理定論,答案是;那還不一定?也只能說是以當時的「時空背景」為推理構成要素之外,而「時間」卻往往會造成一種所謂推翻前人理論的證詞要因所在。

 又如我們常說:「計劃是永遠趕不上變化?」而這句話的實義理論,也的確是有它的正確性要義所在。實則,若要讓「變化」永遠趕不上當下的各種「計劃」,乃是必須要對當下「時間」以及「空間」所形成的計劃要素而懂得去積極全盤掌握;但基本上還是會有讓「變化」趕得上「計劃」的最大風險存在,這也正是所謂人間世情的「無常現象」所在。

 本篇「詩學理論」,乃是呈現於不同詩意向的區別解讀;雖然未必要按照一般詩評理論的寫法方式,而取得於一種秉論共識的註解,但我們也不可任意否認它是沒有具有上述情況的事實現象存在?

 當然,我們千萬不能忘了「詩」除了具有著一種思考、一種理念、一種傾訴以及一種感動之外,同時它還具有著詩人們常常容易疏忽的一種「發現」。

 而我會寫詩的最大理由,則是要找尋於一種與眾不同的「發現」。

                

 

                        -沙丘-

                      2010.08撰寫於台灣.台北  

沙丘.純文學藝術創作天地╱最新文章發表公告說明:

 *本文由香港文學交流天地總部作為文章發表之安排首發點,並於今日同步安排發表於香港新浪.香港文創交流天地-第一分部。

 台灣雅虎.文學創作天地總部╱NOWnews新聞台-台灣文學作品第一示範小站世界新聞網.文學創作天地-台灣文學作品北美分部-直屬台灣文學總部

 台灣新浪-台灣文學創作天地第一分部PChome新聞台-台灣文學創作天地第二分部優仕網-台灣文學創作天地第三分部UDN聯合城邦部落格.文學創作天地-台灣文學作品第二示範小站第四分部

 無名,台灣文學作品賞析小第一小站天空.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二小站痞客幫.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三小站春天部落格.文學創作天地-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五小╱EYNY.文學創作天地-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六小站葡萄藤部落格.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七小站╱Xuite日誌.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八小站╱Roodo  Blog.文學創作天地-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九小站╱im部落格.文學創作天地-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十小站╱《UCenter  HOME部落格.文學創作天地-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十二小站》

 中國網易博客-文學交流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總部海峽博客.文學交流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一分部岸網.文學交流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三分部/Maxparty.文學創作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四分部╱東北博客.文學交流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五分部╱江西博客網.文學交流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六分部╱西灣部落格.文學交流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七分部等處。 

 *部落格裡面的所有試讀文章,早已輯入集結完成,未來有出版書籍走向,請勿任意引用;或作其他商業圖利之用。

 *本文將會安排其他文壇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以及喜菡文學網等地駐外發表。

 *以上說明告知。




台長: 沙丘文學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