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那天,山上風好大,當我在拍,那千金藤的花時,
旁邊有藤,那葉片,銳角三角型,很特殊,心想著~
該不會是,野生的山藥(原生的土山藥)?
幾周前,有種菜的同學,跟我說,
他的菜園有種山藥,還是野生品種的.
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葉片,特別的尖,
他的朋友給他的,今年開始種~
我知道日本山藥,白色的,價錢比較貴,
也知道台灣原生的山藥,有紫色的和白色的,
長的也不一樣,菜市場都有在賣這兩種~
以前,媽媽曾煮那紫色的山藥甜湯,給我們吃過,
不過,那時不是很喜歡那甜湯~(我珍害>"<)
現在,知道山藥是好食材,不管哪一品種,
在台灣全島,也推廣山藥種植,我很少買山藥,
或許,應該買來煮煮看~
山藥,曬乾後稱為淮山,是中藥材.
我希望,這棵野生的山藥,好好的生長
畢竟,在野外要看見,算是少的了~
更希望能看見它的花,不過山藥也是,雌雄異株,
再繼續追蹤看看,不要被人給採走了!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連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96%AF%E8%95%B7
薯蕷(學名:Dioscorea opposita)又稱為「蒣(xú)」,是薯蕷科薯蕷屬的一種植物。
薯蕷的塊根稱為山藥,冬季採挖。原產地位於淮河附近因而得名淮山。山藥易栽培,最適宜在黃沙土生長,中國已有幾百年的栽培山藥歷史。食用山藥生熟亦可,連皮更佳。
多年生草質纏繞藤本。葉片形狀多變,通常為三角狀卵形或耳狀三裂,葉腋間常生1-3個珠芽(氣生塊莖),可用來繁殖和食用。地下具圓柱形肉質塊莖,垂直生長,分為棍棒狀、掌狀和塊狀三類,表皮粗糙,黃褐色,密生細鬚根。夏季開乳白色花,花單生,少有結實,都實行塊莖繁殖。三棱狀扁圓形的蒴果。
長在地下的塊莖曬乾後可入藥,稱為淮山。
中醫認為它具有補脾益腎、養肺、止瀉、斂汗之功效。
山藥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腎三經。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滋補作用甚佳。 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瀉、化痰涎、潤皮毛」則始見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
著名的四神湯,包括四味藥,即薏苡仁、蓮子、芡實及山藥,此「四神」有加乘的作用。
山藥一名首見於《山海經·北山經》,又名署預(《山海經》)、薯蕷、山芋(《本經》)、山藷(《名醫別錄》)、薯藥(《清異錄》)、淮山藥(《飲片新參》)、淮山、懷山、野山豆(江蘇睢寧)、野腳板薯(湖南南嶽)、白薯、長山藥[1]、面山藥(甘肅徽縣)。
中國古代稱薯蕷,唐朝時,為避唐代宗李豫諱(「蕷」與「豫」同音),改稱薯藥。宋朝時,又為避宋英宗趙曙諱(「薯」與「曙」同音),改稱山藥
關於山藥的功用,活力藥師網連結:
http://www.liverx.net/2010/05/19/%E5%B1%B1%E8%97%A5/
影音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xE0nfhVy3Q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