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006
經濟組的作息時間,在記者中,算是最「正常」了吧。
加上辦公室現在搬到市中心,像是又回到了從前銀行工作的情況,平日和全城人一樣白天上班,週末和全城人一樣休息。
可是,已經6個月了,還是有點不習慣。天天擠在人群車龍中,烈日照射在每一個角落,人們急躁地超車響笛。其實市中道路兩旁有很多陳年青翠的大樹,但他們沒閑情欣賞。
中午1點鍾,就會看到大群的辦公室女郎,穿著高跟鞋整齊襯衫裙子,拿著錢包出來午飯,擠滿所有餐廳。
我知道,她們天未亮就要起床,趕在9點之前到達辦公室,日復日年復年。我在很久以前也是如此。
別以為週末就可以歇息,外面人群還是一大堆,只是目的地從辦公室換了去各大購物中心。連逛街也變成了苦差,於是自閉在家,仍然是打開電腦工作。
這樣的作息,覺得自己真像一個罐頭,內容日子外貌,和街上的每個人一樣。過期了,就被淘汰,然後有新一批罐頭出來。
大學迎新週的時候,對所有學長的教訓都不屑一顧,只有一次,一位華人學生領袖說了一句話:我們的社會不需要千片一律的罐頭,你們不要做沒有特色的罐頭!。 當時在打瞌睡的我,朦朧中,清晰地把這句話印在腦海中。
我知道自己是不能守太多規矩的人,兩年半前開始做記者,普通組輪流休假,我被派到週二週三,不必9點前趕回辦公室,不必在規定的時間吃飯,週末撇開人群去上班。
外人認為不穩定的生活,我卻過得非常自在,不必去苦苦適應。
在平日休假,可以在大眾的上班時間起床,順暢駕車去銀行或政府部門辦理自己的事,然後可以慢慢到購物中心,泊車吃飯看書購物,沒有人和你搶位子。週末上班的時候,其他人都還在睡覺,不必塞車就可以到達工作地點。
那樣的生活,真的可以「大隱隱於市」,在大城里獲得很多空間和時間,最重要是不必每天重複製作罐頭的程序。
現在,兜兜轉轉,我也還是和大家一起擠在這大城市里,芸芸眾生中辨識不出自己的特色。
不過,從好的一面看。現在的生活像其實是融合了銀行職員和普通記者的作息。
雖然在市中心上班,但採訪和上班時間大多是10點鐘以後,還是可以睡到自然醒,經濟新聞採訪大都是在市內,也不必到處迷路了;採訪後的空檔可以到銀行辦理自己的事情;早餐午餐下午茶可以隨時自便,只要準時交出稿就可以;週末休息,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和家人團聚。
報館設在市中心,始終和大環境格格不入,他們看我們太過散漫,怎麼甚麼時候都有報館的人在嘛嘛檔喝茶?我們看他們則太過沈悶,這樣呆板的日子怎樣過?
我安慰自己,兩種我都經歷過,也許這就是我的特色,可以從罐頭行列中走脫。我不要當罐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