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做回記者,我對阿包形容,感覺是:舒服曬!
並加上動作,提起雙掌再轉下,像人家練習氣功舒氣。
離開光明後,到直銷公司做編輯,不到3個月就辭職了,原以為自己可以回歸正常的朝九晚五生活,不必奔波也可以高收入的工作。
可是,每天上班進入同樣一座建築物,到傍晚才可以放出來,索性連午飯也不出去了。
早上坐下位子打開電腦,我的人腦就開始關閉,倒數時間等放工。
只想到,悶,這個字。還有,人生沒希望。
那個老闆問我,是不是有人欺負你?我說沒有啊。
我知道我每天一定是很委屈的樣子。
辭職時我說:我還是喜歡新聞。雖然新聞界的環境惡劣。
他點頭說:堅持自己的理想是對的。
幾年前做第一份銀行工作的時候也是這樣沮喪,不過那時候還沒有做過其他工作無從比較。
上週和銀行舊同事聚會,仍然留在同樣銀行的,已經是副經理了,離開跳槽的,薪水也比我做記者多一倍了。原本有點自卑,如果我沒有離開銀行,現在也至少撈個小主任吧,可是想到,要這樣到55歲,就遍體生寒。
光明舊同事施宇曾說:曉菁其實很不安於室。
那時候其他主任覺得施宇說我壞話,都罵他。可是我看到那封電郵卻笑了,他說的沒錯,我是。
舊主任美玲曾說:沒想到你這麼內向的樣子,竟然喜歡做記者。
舊副總阿亮曾說:要發達的人就不要來報館做。
舊攝影同事阿水曾說:會給你的樣子騙了。
以前一起跑法庭的玉芬曾說:你的生命力不強,怎麼在我們這裡混。
哥哥說:唉,你還是回去報館吧。
我還是回來報界了。
阿包說:不知道我也會不會這樣,不做記者不能。
我說:可能有一天做夠了,就不會這樣了。
我做過4份不同的工作,目前,還沒有其他工作比這份更喜歡。
定義是:每天起身都不會不想去上班、入息足夠養活自己車子房子、每天有記者會去、可以寫中文、不管甚麼新聞。
可能入行有點遲,可能任性,可能笨,可能不實際,可能真的是理想,如果幸運,如果又後悔,如果不適合......沒有那麼多可能和如果。
只是在這一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