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3-12 03:00:00| 人氣1,7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子書-論德

推薦 1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文】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無德

上德無爲 而無以爲也

上仁爲之 而無以爲也

上義爲之 而有以爲也

上禮爲之 而莫之應也 則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後德 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義 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 忠信之泊也 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 道之華也 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 而不居其泊

居其實 而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白話文】

 

推崇稟賦的人不刻意修德、所以保存了稟賦

貶抑稟賦的人不放棄修德、所以失去了稟賦

推崇稟賦的人無所作為、而且沒有任何目的

推崇行仁的人有所作為、但是沒有任何目的

推崇行義的人有所作為、而且存有特定目的

推崇行禮的人有所作為、而且若得不到回應

就激動捋起袖子、伸出胳膊,要對方也回禮

所以失去道才需要講求德,失去德才需要講求仁

失去仁才需要講求義,失去義才需要講求禮

禮的出現,使忠信淡漠、成為大亂的禍首

前面提到的仁義,是道的虛華、是愚昧的開始

所以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立身淡薄

就是要捨去淡薄,實實在在、而不處於虛華

 

【說明】

 

大德,就是人按照各自的本性、稟賦發展

所展現最好的樣子

因此,道雖然無法形容、但德卻能夠詮釋

就因為可以詮釋、反而產生了複雜的慾望

因此

推崇稟賦的人不會刻意修養德行

依其本性、稟賦發展、沒有加諸人為的意向

因為沒有加諸人為的意向所以保存了稟賦

貶抑稟賦的人因為刻意修養德行

以人認知判斷的認可價值、作為德行的標準

反而失去了稟賦

 

老子所謂的修德,是指無所為、無所欲

藉由認識道、領悟生命本真、回歸於起源的過程

因此

推崇稟賦的人無所作為、而且沒有任何目的

 

仁的觀念源自於東夷

東夷人個性淳厚、重視族內的親睦團結

也因此反映東夷人重視血緣的繼承原則

因此

推崇行仁的人,重視血緣、強調親睦團結

但這是基於天倫、自然之愛,沒有任何目的

 

當人偏離了道、再面對王道失控的危機

就會發展出反抗的行動和理由,稱為義

也就是做合宜的事、成為王道失控時的對策

因此

推崇行義的人不但有所為、其目的更是明確

 

禮指的是人的行為規範

推崇行禮的人,追求仁義有為的表現

重視以禮相待的尊重、在意儀式感的規矩

因此,若得不到應有的回應,

反而會有情緒激動、要求對方回禮的舉動

 

所以人心偏離了道,才需要講修德、回歸本性稟賦

失去本性稟賦了,才需要談仁愛、強調要親睦團結

失去仁愛了,才需要講求義理、要求遵守社會秩序

失去義理了,才需要提倡禮法、講究行為舉止規範

 

禮的出現,就代表社會缺少忠信、需要靠禮法約制

忠信淡漠、需要靠禮法約制,這是社會混亂的開始

而前面提到的仁、義,也不過是道的一種虛華皮相

真正的道沒有了,這些就只是流於形式外表的假象

人心偏離「道」越來越遠、社會的規範就越來越多

人心偏離「道」越來越遠、自我的要求就越來越低

因此,假仁假義之事層出不窮

而虛偽狡詐之事、也隨之而生

這是愚昧的開始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因此,大丈夫可謂是內心強大、無視一切誘惑與威迫的人

所以,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立身淡薄

就是要質樸敦厚,摒棄那些形式外表的虛華

 

【註釋】

 

上,崇尚、因此延伸、下,鄙棄

上德的〝德〞,指的是本性、稟賦

不德的〝德〞,指的是德行

王道,古時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思想

 

台長: 丹尼爾
人氣(1,776) | 回應(0)| 推薦 (19)|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老子書 |
此分類下一篇:老子書-得德
此分類上一篇:老子書道篇總結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