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4-11 03:00:00| 人氣7,2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巴爾幹半島 - 迷漾的夢幻國度

推薦 3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南歐相鄰地中海的三大半島從東向西分別為巴爾幹半島義大利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


巴爾幹半島 Balkan 是一個地緣政治和文化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里亞海黑海之間的陸地,詳細的範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

在古希臘時代,巴爾幹半島被稱為哈伊莫司(Haemus)半島。該地區的名稱來自於一條通過保加利亞中心到東塞爾維亞的巴爾幹山脈。

由於巴爾幹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是歐、亞聯繫的陸橋,南臨地中海更是重要航線,東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扼黑海的咽喉,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西元前1000年伊利里亞人出現在現阿爾巴尼亞北部和亞得里亞海沿岸。同時,達契亞人和色雷斯人也來到巴爾幹,他們在東南歐和中歐一帶活動。

西元前9到8世紀古希臘文化在巴爾幹半島南部崛起,在西元前6到5世紀達到高峰。西元前4世紀,希臘化文明隨著亞歷山大大帝的擴張流傳到馬其頓王國各地,最遠至印度而止。

前4世紀末為止,希臘語言和文化統治了整個巴爾幹,以至於全部地中海東翼

巴爾幹地區是歐洲最早接受農耕文化的地方。

新石器時代,農耕和畜牧科技從新月沃土通過小亞細亞傳到這裡,並從巴爾幹半島向北傳播到中歐。

西元前3世紀後期,伊利里亞王國經常襲擊來往於亞得里亞海的羅馬商船,古羅馬共和國以此為藉口入侵巴爾幹。

伊利里亞戰爭使羅馬獲得內雷特瓦河河谷,也壓制住了亞得里亞海的海盜。西元前168年羅馬擒獲伊利里亞國王,開始在巴爾幹的統治

西元前168年羅馬利用希臘內戰的機會擊敗馬其頓王國,成為巴爾幹地區實質上的統治者。拉丁化的巴爾幹成為羅馬帝國最繁榮穩定的地區。但古希臘文化仍然主導著巴爾幹南部


西元4到7世紀間,隨著匈人入侵歐洲,引發歐洲民族大遷徙運動
北方蠻族以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湧入巴爾幹。在羅馬帝國最後的幾十年裡,巴爾幹地區成為侵略者西進義大利的跳板。這裡也成了羅馬人、哥德人和匈人簽訂條約與軍事演習的地方。

16世紀末,鄂圖曼帝國已經是巴爾幹地區最大的勢力。鄂圖曼土耳其人以強制手段同化非穆斯林人,在巴爾幹地區製造了數起大屠殺。

這一時期,巴爾幹人口由原先的8百萬人大幅下降至3百萬人,但當地人仍然堅持保留自己的文化傳統。很多巴爾幹人,無論來自哪個種族,都把抗擊鄂圖曼帝國的名人看做最重要的民族英雄。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由於圍繞著鄂圖曼帝國的衝突多發生於巴爾幹,加上歐洲經濟和政治重心逐漸從小亞細亞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巴爾幹地區與主流經濟發展隔離,成為歐洲最不發達的地區

1912到1913年,四個東正教民族國家:保加利亞王國塞爾維亞王國 (近代)、希臘王國黑山王國組成巴爾幹同盟,一起對抗鄂圖曼帝國,史稱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戰爭結束後,鄂圖曼帝國在歐洲殘存的領土都被同盟拿下並瓜分。這件事也促成了阿爾巴尼亞民族國家的獨立

儘管戰場上取得了成功,參戰國家卻對戰利品瓜分不滿。 為了爭奪對馬其頓王國的統治權,保加利亞向盟友塞爾維亞希臘宣戰。

羅馬尼亞的幫助下,塞爾維亞和希臘大獲全勝,希臘軍隊侵入保加利亞本土,保加利亞國王投降。鄂圖曼帝國利用這個機會奪回色雷斯東部,確立了土耳其今天的西國境線

大部分現有的巴爾幹民族國家出現於19世紀到20世紀初。他們分別從鄂圖曼帝國或奧匈帝國瓦解後,成為獨立國家。希臘於1829年獨立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黑山在1878年獨立羅馬尼亞在1878年獨立阿爾巴尼亞在1912年獨立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於1918年獨立

由於巴爾幹半島的地位與它的地理位置息息相關,這裡自古被看作是各種文化交匯的十字路口

羅馬帝國時期,這裡是拉丁語和希臘語過渡地區,也是斯拉夫人大舉南遷的目的地;這裡是東正教和天主教接觸的地方,也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相遇的前線。

因此巴爾幹地區向來存在諸多矛盾,其中既有宗教矛盾,也有領土爭端。由於半島的地緣政治非常重要,因此列強頻頻干涉,致使這一地區的矛盾頻繁被放大,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觸發點之一的塞拉耶佛事件就是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因此巴爾幹半島又有歐洲火藥庫之稱。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瓦解。1918年12月1日,在貝爾格勒正式宣布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國王亞歷山大一世把國名改為南斯拉夫王國,歷史上首次出現南斯拉夫的國家名稱。

南斯拉夫 Jugoslavija素有「七條國界、六個共和國、五個民族、四種語言、三種宗教、二種文字、一個國家」的形容,其領土包括今天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共和國,以及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的大部分地區,是1929年至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數個國家的總稱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除希臘以外的所有巴爾幹國家都與納粹德國關係良好,或者有雙邊軍事協定,或者加入了軸心國。

義大利王國通過其保護國阿爾巴尼亞入侵希臘,點燃希義戰爭,把戰火燃燒到巴爾幹半島。希臘全民英勇抵抗,不但擊潰了義大利的進攻,還進入義大利占領的阿爾巴尼亞地區。這導致德國出兵支援其在巴爾幹的盟友

德國使用本地區的兩個盟友,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同時入侵希臘南斯拉夫。這兩個國家被分成五份,軸心國德國、義大利、保加利亞各占一份;另外建立兩個新獨立國家: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和(黑山)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1941-1944)。

在納粹占領期間,巴爾幹人遭受了種族清洗政策、暴力鎮壓和飢餓。在艱難的生活下,當地人組織起多個大規模抵抗運動。狄托領導南斯拉夫共產黨和軍隊,擊敗法西斯,並於1945年11月29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南斯拉夫實行社會主義,由狄托出任總統,狄托執政下的南斯拉夫,與蘇聯保持距離,堅持獨立自主和不結盟運動,這使得南斯拉夫變成歐洲唯一沒加入華沙公約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發展自己的經濟,使南斯拉夫在東歐國家裡成為比較富有的一員。

1963年南斯拉夫通過新憲法,並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其頓6個共和國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屬於塞爾維亞共和國)組成。

1980年狄托逝世,南斯拉夫開始走下坡路,隨著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經濟衰退、民族主義的復活與東歐劇變,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民族間的不和及分裂,伴隨著暴力的排斥其他民族的行為逐漸升級。在1991年 前蘇聯解體之後,各民族開始各自爭取自治和獨立

1991年至1992年期間,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開始解體。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幾個加盟國紛紛公投獨立。

南斯拉夫在1991年6月解體,從此「巴爾幹」一詞開始帶有負面意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伏伊伏丁那省的塞爾維亞人試圖拒絕被看做巴爾幹國家。現在這一地區常被稱為東南歐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可以被納入中歐希臘則被納入南歐

2008年後,前南斯拉夫的領土分裂出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黑山(蒙特內哥羅)等六個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以及只得到部分國家承認的科索沃

 

 

 

 

 

 

 

原影音網址︰Ένας αγέρα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EMUsC8ppU0

台長: 丹尼爾
人氣(7,291) | 回應(0)| 推薦 (32)| 收藏 (0)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阿爾巴尼亞 |
此分類下一篇:阿爾巴尼亞.甦醒的美人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