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武術圈子也將近十年了,在這段時光中經歷過不少事情,高興的有之、難過的有之、憤怒、激動、鬱悶的時刻皆有之,其實這個圈子並不如一般外界的印象那樣無趣,反而時常上演驚奇劇場考驗你的心臟與笑點。先前的文章曾經提過這個圈子常見的現象,當中有不少總是讓人啼笑皆非的狀況,有趣的是,同樣爆笑又無奈的情節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上演,真不知道該說這群人「有志一同」呢?還是愚蠢的人總是喜歡循環相同的舉止。
一般練太極拳的人都知道,拳架目前分門各派的非常多,有時候還讓人無從抉擇該鑽研哪一套拳法,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太極拳的入門心法(我都這樣稱呼它的)--張三豐的「太極拳經」以及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事實上根據派別的不同,不一定各家各派都會強調這兩篇文章,不過幾乎初學者一定常常聽到許多教練或老師侃侃而談這兩篇的重要性。皆下來就是敘述一下自己曾親身體驗過的往事。
目前台灣有不少太極拳大師與教練活躍於各地的教學圈中,眾弟子在景仰之餘,往往在教導底下更資淺的弟子時一定言必「大師說」如何如何?行必以大師動作為標的,似乎不藉此不足以表達自己的資深與投入程度,當然啦!資淺的學生一聽前輩們總是這麼說和做,也跟著有樣學樣,東施效顰一番。有人會問我說:這樣有什麼不對嗎?初學者不懂,直接跟著效法老師或前輩的動作是最快的學習方式呀!沒有錯,一開始這樣做絕對沒錯。但是當後輩們開始接觸到了拳經拳論後哩?呵呵,那才是開始有趣的地方囉!
拳經拳論是先人自身的智慧所累積出的精華結晶,不少人將它奉為圭臬。兩位大師把自己心中練太極拳所得以古文撰寫,不過意思卻相當白話,不難理解。兩篇文章許多地方都找的到,在此就不把它完整列出來讓大家參考了,頂多將網址列在最底下由大家參考。即使內容相當淺顯易懂,只是耐人尋味的地方就在這裡,往往不少人喜歡在教導後進時總愛來個一兩句拳經拳論,但卻對當中的理論一知半解,同樣的一句話,卻能夠產生出高達十來種的解讀方式,今天你聽這個大師說拳經裡這句話的理論或動作要點為何?他日你會從另一個大師聽到不同的解釋與涵義,例如拳經中某句:氣宜鼓盪,神宜內斂。氣可以是「血氣」,也能解讀做「呼吸的空氣」或是「神氣」(僅指意念運轉間一種的無形的感覺),看似相同,卻又有不太相同之處,那誰說的對?神可以是外在的「精神」、內在的「心神」或是「大腦的意志」,意思好像差不多,但其實仍有不少盲點,那又該以誰為師?這樣的狀況就像是所謂的「一國兩制,各自表述」啊!囧rz
也許有人會認為,那就來個集大成不就好了(吵什麼,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不就得啦,笨蛋!~~突然想到星爺電影的台詞,呵呵)?只是每個人皆非「絕世奇才」,即使彙集眾人所言,也很難短時間就領悟所有的智慧,更何況不少人永遠只是「半瓶墨水響叮噹」的半調子罷了!難保不會導致「走火入魔」之慮。台長曾經在遇到過某些前輩們很熱心地教導台長太極拳時,不時地把拳經拳論中的道理搬出來「醍醐灌頂」一番,但當台長對於當中的理論基礎提出疑義時,卻只得到這些前輩們敷衍的回應,想來他們也不曾對當中的字字句句做過深入的探索吧!常言道「盡信書,不如無書」,雖然眼前有準則讓你遵循,也得懂得不斷探討研究,這才是另一種做學問的態度吧!
一直以來,我並未只把武術當成一種運動而已,而是實在地將它當成一種知識與學問,在當今的時代大家已漸漸知道,太極拳其實和醫學、物理學有不少密不可分的關連性,也發現老莊學說及大自然的法則都能套用於這簡單的輕柔動作中。所以也不必把這種事情看得太嚴肅,就將每位前輩教導於你的東西當作他們自身的心得吧。至於要不要將他們的心得轉成自己的想法就「如人飲水,點滴在心」囉!重點還是在於千萬不要「瞎子摸象」或是「自以為是」,常保一顆謙虛的心學習(可也不是盲目地囫圇吞棗),不然屆時「畫虎不成反類犬」徒增眾人笑話而已,那樣的態度才叫「真懂」!
拳經拳論:
http://knight.fcu.edu.tw/~c42/stud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