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30 23:57:25 | 人氣5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月經與乳癌

如果網友不認同「奶水即是經血」的說法,請立即停止閱讀本篇文章。

    「奶水即是經血」並不是指奶水的成份等同經血,我認為應該解讀成奶水與經血都是來自同一源頭,當經過荷爾蒙作用後形成顏色與功能不同的產物。清末名醫唐容川的著作『血證論』有一段文字在描述奶水與經血的關係:「婦人乳汁,即脾胃飲食所化,乃中焦受氣所取之汁也。婦人乳汁,則月水不行,以此汁既從乳出,便不下行變血矣。至於斷乳之後,則此汁變化而赤,仍下行而為經血。人皆知催乳須補脾胃,而不知滋血尤須補脾胃,蓋血即乳也。知催乳法,便可知補血法。」

    唐容川學貫中西醫,因此既然他認同「奶水及即是經血」,我們一介平民沒有理由不信這樣的說法。或許讀者會問:晚清時期有可能還沒發現荷爾蒙,唐容川如何得知與驗證「奶水及即是經血」?這我也無從查證,我們老祖宗觀察的結果就是如此。底下我將提供一些資料讓讀者去推論「奶水與經血同源」的說法。

    首先我們要清楚「月經」【參考資料 1】發生的原因與荷爾蒙濃度變化的關係,然後也要瞭解「黃體素」【參考資料 2】、「泌乳素」【參考資料 3】與「子宮收縮素」【參考資料 4】對女性懷孕與泌乳的影響。至於泌乳的生理知識反而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針對乳牛的泌乳生理講得比較清楚【參考資料 5】。綜合上述資料我們可以描述月經週期與懷孕期荷爾蒙變化的情形:

1.      月經週期(排卵-黃體期):黃體是卵泡在排卵後持續生長分裂最終在卵巢中形成的一種固體物質。排卵期後,殘餘的卵泡在腦垂體的幫助下轉換成了黃體。而黃體除了延續卵泡分泌雌激素的性質之外,還會在接下來的大約兩周內分泌黃體素。黃體素會讓子宮內膜增生,也會促進乳房小葉與乳房小泡發育,乳房血流增加,進而使乳房體積增大,滯留於乳房的水量增加,因此乳房可能出現脹痛情形。

2.      月經週期(月經來潮):如果沒有受孕,黃體就會死亡並停止分泌黃體,黃體的濃度降低則為下一個月經期做好了準備條件。黃體的減少則會導致子宮內膜的脫落出血(稱為黃體酮縮退性出血),並向腦垂體發送信息,卵泡刺激素的濃度隨之提升,產生新一批的卵泡。另外,哺乳時乳頭皮膚之神經接受到刺激傳到腦下垂體後葉(Posterio Pituitary gland)分泌催產素俗稱子宮收縮素(Oxytocin)荷爾蒙,此子宮收縮素除了會促進排乳外【參考資料 5】,我推測:因為月經來潮前乳房的膨脹也有可能會刺激乳頭皮膚之神經,進而分泌子宮收縮素,加上此時黃體素濃度變低、乳房血流減少、乳房小葉會逐漸的萎縮,乳房中泌乳素的作用不再受到黃體素的抑制而逐漸明顯,可能使乳房分泌乳汁,甚至有排乳的現象,最終會讓乳房的滯留的水量獲得疏解。同時子宮收縮素會令子宮肌肉收縮並促進經血的排除。

3.      懷孕期:懷孕時,由於受到胎盤所分泌的人類絨毛膜刺激激素(hCG)刺激,所以能持續分泌黃體素,因此在懷孕後,黃體能繼續提供黃體素,如此可以維持至受孕後的89週,之後,黃體將會慢慢的萎縮,此時黃體素則改由「胎盤」繼續分泌。在懷孕初期黃體素濃度會維持在黃體期濃度約 5 ng/ml,等到黃體素開始由胎盤供應,濃度則會增加到100200 ng/ml。高濃度黃體素會抑制泌乳素,進而阻止乳汁的形成。我推測:這樣的生理機制是為了讓血液中的養份多數集中到胎盤提供胎兒成長所需,並藉由抑制乳汁的合成來6/4達到此目的,畢竟胎兒的成長較分泌乳汁有優先的順位,因此提供乳汁合成與胎兒成長所需的養份有可能是同源的。i3

根據上面的描述,同時假設乳汁的合成與提供胎盤(或子宮內膜   ep )的養份是同一來源,於是我們可以合理地解釋下列情況:

1.      生產後胎盤排出體外,黃體素濃度會達到低點,泌乳素的作用開始活躍進而分泌乳汁。乳汁中含有抑制乳汁分泌回饋控制因子,當移走這些抑制因子頻率愈高,結果乳產量也越高,也就是泌乳素維持高濃度。所以經常哺乳是可以維持豐沛的乳汁。在高濃度的泌乳素作用下,反而抑制雌激素分泌,也影響了濾泡的成長與成熟,結果卵巢沒有排卵,也沒有黃體可以分泌黃體素,因此沒有月經。(這就是哺乳期可能沒有月經的說法,但不代表沒有懷孕的可能。

2.      月經來潮前乳房可能出現脹痛情形,月經來時脹痛感會逐漸舒緩。觀察月經期後面幾天的經血顏色是越來越淡的,這可能是月經前積聚在乳房的滯留水排出淡化經血造成的。水越4

3.      女性未懷孕但有分泌乳汁,且月經沒來。【參考資料 67

如果「奶水即是經血」的說法成立的話,許多婦女疾病都能夠迎刃而解。從腦瘤、乳癌、肺癌、子宮肌瘤、子宮頸癌、紅斑性狼瘡、白帶、血癌,骨癌等等,莫不與奶水通往經血這條路徑有關。人體循環是否暢通與癌細胞的產生息息相關,讀者可以閱讀『癌症不是病』這本書【參考資料 8】,它提供對癌症的另類解釋。奶水通往經血這條循環的路徑隨時都有阻塞的可能,但是歷經幾百萬年的演化,我們的身體對於循環阻塞所產生的毒素有其應付的方式,癌細胞就是其中的一種。讓循環走正確的方向才能避免疾病的發生,比如乳房循環有問題,乳房腫瘤可能發生;子宮內循環不好就可能發生子宮內膜異位或子宮肌瘤。同理,原先循環是從肺、乳房到子宮的,結果因為心臟的問題造成循環停滯肺中而成肺癌,或者子宮內膜逆流到肺【參考資料 9】。因此許多病其實是循環問題所造成的。

我們瞭解身體組織細胞的生存必須靠血液循環來維持,然而真正到達每個細胞的營養或者從細胞代謝出來的廢物都存在明確的微血管路徑嗎?在西醫解剖學發現身體循環系統主要是血液與淋巴液的流動,但是肉眼看不到的循環卻不去研究。當我們在含有水份的土壤上蓋上一層保鮮膜,沒多久會發現保鮮膜上有水滴凝結,這是「水氣」出土面後被保鮮膜擋住無法繼續往上升,結果在本身能量變低時轉變成液態水。這是所謂大自然水的循環,人體的運作恰如大自然的縮影。我們從自然的事物瞭解水的循環受到阻礙會造成生命物質的腐敗,在活人體內也是如此,主要是「水氣」受阻時,會影響身體細胞營養與代謝物的循環,嚴重時會造成細胞功能異常或凋亡。我再一次引用唐容川的『血證論』來說明氣血的關係,這段文字同時也描述女子月經的來由與月經病起緣於氣滯。

 

氣血交會之所,在臍下胞室之中,男子謂之田,子謂之血室,則肝腎所司,氣與血之總會。氣生於水而化水,男子以氣為主,故血入田,亦從水化,而變為水。以其內為血所化,故非清水,而極濃極稠,是謂之腎子之氣,亦仍能化為水,然子以血為主,故其氣在血室之內,皆從血化,而變為血,是謂之月信。但其血中仍有氣化之水液,故月信亦名信水,且經前後,均有淡色之水。是子之血分,未嘗借氣分之水,以引動而運之也。知此,則知男子之屬氣、屬水,而其中未嘗無血、無火。且知子之經,屬血、屬火,而其中未嘗無氣、無水。是以男子薄,則為血虛。子經病,則為氣滯也。

問曰:「男子主氣,子主血,其中變化,誠如茲之所云矣。而子何以必經,男子何以不行經?」答曰:「經血者,血之餘也。夫新生舊除,天地自然之,故月有盈虧,海有潮汐。子之血,除舊生新,是滿則溢,盈必虧之道。子每月,則經一,蓋所以泄血之餘也。血主陰而下,所以從下泄而為經血也。至於男子,雖無經可驗,然亦必泄其餘。男子以氣為主,氣主陽而上,故血餘從下泄,而隨氣上,循沖、任脈,上繞唇頤,生為髭鬚。是髭鬚者,即所以泄血之餘也。所以子有月信,上遂無髭鬚。男子有髭須,下遂無月信。」

 

中醫有「氣滯血瘀」的說法,西醫學有血液循環不良造成乳酸堆積,這些都說明當組織缺氧時可能引起酸痛。然而西醫學還是忽略了看不到的「水氣」,所以無法體會「氣滯血瘀、氣行血行」的說法。在人體內到處都可能發生「氣滯」的情形,所以到處都有可能細胞發生功能異常。當細胞生存的環境充滿毒性代謝物時,細胞如何自救?癌化是細胞處理毒性代謝物的手段。當乳房因為某種原因造成「氣滯」,後續的發展該如何解決?所以乳房篩檢的X光檢查到底該不該做【參考資料 10 ~ 13】?由讀者自行判斷,若人體的循環因外力造成永久中斷,所產生的影響往往不可預期。讀者也可以多參考漢唐中醫 倪海廈 醫師的網頁關於乳癌的報導【參考資料 14】。

最後教讀者如何觀察「水氣」。我們活的身體是持續散發「水氣」的,只是「水氣」是透明的無法順利觀察,因此先將手掌弄濕,然後貼在鏡子上,「水氣」溫度比較高遇到手指上的水而降溫,所以在鏡面上可以看到霧狀的小水滴往上飄。

  

參考資料:

1. 月經 http://zh.wikipedia.org/zh-hk/%E6%9C%88%E7%B6%93

2. 黃體素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BB%83%E9%AB%94%E7%B4%A0

3. 泌乳素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2%AC%E4%B9%B3%E7%B4%A0

4. 催產素(子宮收縮素)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2%AC%E7%94%9F%E7%B4%A0

5. 泌乳生理 http://www.angrin.tlri.gov.tw/cow/mmachine26.htm

6. 未婚小姐泌乳月經也沒來 摘腦腫瘤解決困擾

中央社  2008/05/29 22:09

(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二十九日電)三十歲未婚的許小姐,兩個月前發現乳房開始陸續產生乳汁,月經也突然沒來,至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求診,主治醫師吳芳峻使用內視鏡摘除腦腫瘤,解決了困擾她兩個多月來的泌乳問題。

慈濟醫院表示,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困擾許小姐的泌乳問題,其實是因為腦下垂體左側,長了一粒如紅豆般大小的腫瘤,造成荷爾蒙失調。

  不到一顆蒜頭大的腦下垂體,調節著人體的荷爾蒙。吳芳峻說,腦下垂體腫瘤患者會出現功能性與非功能性兩類臨床症狀,女性異常泌乳、男性性功能下降、病人四肢末端肥大或促腎上腺素分泌失調造成的糖尿病、全身性水腫都屬於功能性表現。

  而非功能性症狀的病人,常會有兩側視野模糊的問題,這是因為腫瘤壓迫至視神經所致,這類病人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延誤就醫的可能性也較高。

  有別於傳統的內視鏡腫瘤摘除術,利用內視鏡摘除腫瘤的好處是,病人住院時間短、恢復快、疼痛度下降。

  吳芳峻說,傳統手術路徑是由上嘴唇經蝶竇找到腫瘤位置,內視鏡是從鼻孔進入經由蝶竇尋找腫瘤,優點除了路徑變短,醫師開刀的視野也變得更清楚、病人的傷口也變小了,更重要的是病人再也不用忍受術後造成顏面腫脹的困擾。

  吳芳峻表示,以往腦下垂體腫瘤摘除術,病人必須曝露在大量X光下,台中慈濟醫院利用電腦導航定位儀器,方便醫師在術前就能正確找出腫瘤位置與手術方向,大幅減少病人術中的X光曝露量。近日完成手術治療的許小姐,泌乳問題已經改善,生理期也恢復正常,她心情愉快的說,終於可以再回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崗位。

  吳芳峻表示,腦下垂體腫瘤病人,術後仍有一成多的復發率,但由於腦下垂體腫瘤屬於良性腫瘤,病人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不會有大問題。

7. 月經半年沒來、乳房分泌乳汁... 小心腦下垂體腺瘤作怪

今日新聞  2007/09/13 11:41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經期不順有很多原因,若再加上幾個月沒來,就會建議到婦產科做檢查。已婚生子的李小姐,因為半年月經都沒來,未哺乳但乳頭卻有乳汁分泌,結果血液檢查發現泌乳激素竟飆到150,再經過核磁共振檢查,確定在左側的腦部長了一個直徑5公釐 的腦下垂體腺瘤,由婦產科轉介到神經外科後,在經過手術治療後已恢復健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外科主任陳怡龍指出,腦下垂體是人體的內分泌中樞,若出現機能障礙就會引起內分泌失調,腦下垂體腺瘤通常先以降低泌乳激素的藥物治療,但由於必須持續服用6個月,若控制不佳,則可採用手術治療,以最新微創手術只需經由單側鼻孔以內視鏡進行切除,最好技術純熟醫師,以防腦脊隨液鼻漏、尿崩等其他併發症。

通常女性出現經期不準時或未來,可能有很多種原因,必須藉由各項檢查釐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醫師詹景全說,首先會先驗小便是否懷孕,會做超音波及抽血檢查,抽血則包括腦部分泌、甲狀腺功能、卵巢功能,以及雌激素、黃體素的檢查等,釐清病因。

通常若腦部中的泌乳激素正常為10幾,若超過50以上,則有可能是因為緊張、壓力、作息不正常或吃抗鬱藥、降血壓藥所造成,此時以降泌乳激素的藥物治療,月經很快就能恢復正常,但必須持續服用6個月的藥才能讓泌乳激素完全穩定,不再高低起伏。

若泌乳激素超過150以上,很可能就是腦下垂體腺瘤的造成,若腺瘤過大,還可能因此壓迫視神經,導致視野不明,因此,醫師提醒,若發現月經一段時間沒來,應盡速到婦產科做檢查。

8. 癌症不是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5790

癌症:巧妙的解救任務

是什麼極端的環境會威脅一個健康的細胞放棄它原本的基因設計,而停止利用氧氣?答案非常簡單:缺乏氧氣。正常的細胞會藉由結合氧氣和葡萄糖,來符合它們的能量需求。「細胞突變」只會在沒有氧氣或氧氣極少的環境中發生。沒有了氧氣,細胞就得找到其他的方式來符合它們的能量需求。

第二個獲得能量最有效率的選擇,是透過發酵。無氧細胞(癌細胞)會在大量代謝廢棄物堵塞的區域茁壯成長。這些細胞能夠藉由發酵取得能量,舉例來說,像是代謝廢棄物、乳酸等。這有點類似一隻饑餓的動物吃牠自己的排泄物。

藉由吃掉乳酸,癌細胞完成兩件事:第一,它們取得其生存所需的能量;第二,它們把這個具有潛在危險性的代謝廢棄物,帶離當下健康細胞的環境。如果癌細胞不能從細胞環境移除乳酸,這個極度強酸就會累積,且導致致命的酸中毒。沒了乳酸代謝腫瘤的出現,乳酸就會造成血管壁的穿孔,且隨著其他廢物和汙染物進入血液中,其結果會是血液中毒(敗血性休克)和隨後的死亡。

身體視癌症為一種非常重要的防禦機制。現在已經知道癌細胞不會造成死亡,而是預防死亡,最少維持一段時間,直到廢棄物離開會導致整個有機體死亡的器官。如果癌症的啟動機制(肇因)被適當地照顧到,就能避免這樣的結果。

癌症不是病;這是身體所能控制的最終且最孤注一擲的生存機制。它只會在身體其他所有自我保護方法已經失敗時,才會掌握控制權。癌症並不是身體要毀滅自己的徵兆。

9. 子宮內膜「逆流」到肺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period5.htm

10. 改善乳房攝影流程 署嘉提高婦女乳檢意願

今日新聞  更新日期:2010/03/20 16:41 記者孫慶璋/嘉義報導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防治乳癌,今年推廣年滿45-69歲婦女,兩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不過許多婦女視乳房攝影為畏途,署立嘉義醫院為此改善乳攝流程,並於19日舉行數位乳房攝影儀器啟用儀式,邀請署立澎湖醫院院長李明杰及台中醫院乳 房外科 醫師吳悅宜共同主持;嘉義醫院副院長何鎮明表示,新式數位乳房攝影儀器,縮短攝影的時間,平均十分鐘左右就能完成。

乳房是女性最敏感的區域之一,為此嘉義醫院裝置新式儀器、改進乳攝流程,播放檢查過程介紹影帶,安排女性放射師及護理人員服務,大大增進婦女乳攝的意願,吳悅宜醫師指出,數位攝影的最大好處,是影像更為精確,更能找出乳房細微的變化。但是乳房攝影必須裸露上半身,將乳房置於攝影機的壓迫板上中間,然後把乳房組織夾扁,尤其每一邊的乳房都必須拍攝正面與斜位兩個角度,等於左右兩側的乳房共要夾四次,有時操作的放射師又是男性,種種因素都降低婦女乳攝的意願。

據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國民健康局於981117日 起,將原提供50-69歲婦女21次乳房攝影篩檢,擴大到45-69歲,另外,對於40-44歲婦女,也於99年起,對具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提供篩檢服務。何鎮明強調,從踏進醫院開始,即有專門的護理人員,引導做乳房攝影,帶至乳房攝影等待室,觀賞乳房攝影檢查過程的影帶,讓乳攝的婦女,完全瞭解乳攝流程,之後再由放射科女性放攝師操作攝影的過程,保護婦女的隱私;另外聘請乳房外科女醫師吳悅宜,於星期二上午看診,讓女性患者有多樣的選擇。

11. 「照」一下防乳癌 45歲以上免費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03/24 04:11

〔記者陳界良/苗栗報導〕乳癌在苗栗縣女性癌症死亡中高居第四位,公館鄉衛生所昨天安排乳房攝影車,免費為45歲以上婦女篩檢。衛生所說,免費乳房檢查年齡今年起已從50歲降到45歲,符合資格者可盡快到醫院免費檢查。

苗栗縣民國9710大死因中,癌症是頭號殺手,全縣全年共4258人死亡、1056人死於癌症,約佔24.8%,女性因癌症死亡共382人,42人死於乳癌,比率高居第四。

公館鄉衛生所昨天安排台中大甲光田醫院的乳房攝影車到衛生所前,透過乳房攝影來篩檢不正常的微小鈣化點,以提早發現初期乳癌,昨天有50多名婦女接受免費篩檢。

衛生所說,預防乳癌最佳、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定期乳房篩檢,才能盡快發現、早期治療。婦女乳房自我檢查雖可提高乳癌發現的機會,但腫瘤太小或不是以腫塊方式呈現的乳癌,仍可能被忽略,須藉由乳房攝影篩檢。

衛生所說,今年起國民健康局已將免費篩檢年齡下修至45歲,提供45歲到69歲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建議符合資格者到各醫療院所檢查。

12. 北歐研究:乳癌篩檢無法救命 檢查年限爭議多

路透社  更新日期:2010/03/24 12:07

(路透倫敦24日電)北歐科學家今天表示,他們未發現女性乳癌篩檢對死亡率有任何影響的證據。這個說法加劇了早已讓國際激辯已久的例行檢查一事。

  丹麥挪威的研究人員在刊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表示,篩檢地區乳癌死亡率下滑的幅度,等同或甚至小於不做篩檢的地區。

率領這項研究的哥本哈根「北歐科克倫中心」(Nordic Cochrane Centre)的約根森(Karsten Jorgensen)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與其他備有全國組織計畫的國家所觀察到的結果類似。」他說:「該是質疑篩檢是否達到當初承諾的效果、降低乳癌死亡率的時候了。」

  約根森表示,儘管各國乳癌篩檢計畫都不盡相同,但丹麥可作為良好基準,他的研究小組的調查結果應該會對這些辯論有所影響。

  丹麥女性自50歲起每兩年做一次乳房篩檢,美國則是建議年逾50歲女性每1年至2年做乳房X光檢查,英國的政策則是年逾50歲的女性每3年檢查一次。

  批評人士表示,若篩檢預防更多人死亡的功能,不敵它所需的額外就醫時間、支出和假警報所造成的壓力和擔憂,那麼篩檢的壞處便大於它的好處。中央社(翻譯)

13. 4項癌篩 縣府目標30萬人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03/24 04:11

〔記者謝鳳秋/豐原報導〕口腔癌、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篩檢納入健保給付,台中縣衛生局長陳南松23日宣布,縣內今年4癌症篩檢目標數設定30萬人,符合篩檢資格者帶健保卡可接受免費篩檢。

癌症早期發現並非絕症,龍井鄉衛生所便有一案例,媳婦載68歲王女士做乳房超音波檢查,發現左乳房有一硬塊約3公分 左右,且乳頭有些凹陷,原來王女士幾個月前即感覺有硬硬的異狀,因不痛不癢,未向家人提及。

衛生所轉介個案至區域醫院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確診罹患乳癌,護士又鍥而不捨地追蹤鼓勵王女士接受治療,術後恢復良好,還計畫著下個月出國旅遊,媳婦最近到衛生所向護士說謝謝。

陳南松說,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推動癌症防治相關工作,目標是癌症死亡率4年降10%,子宮頸抹片與乳房X光攝影檢查之前已納入健保,今年起又將口腔癌、大腸癌篩檢納入健保給付,且擴大篩檢對象。

口腔癌篩檢對象為30歲以上吸菸、嚼檳榔的高危險群民眾,大腸癌篩檢對象為5069歲民眾,乳房X光攝影檢查對象為4569歲婦女,這3項檢查2年補助一次;子宮頸癌抹片檢查對象為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

以大腸癌篩檢來說,去年共有2864人接受篩檢,發現疑似個案有821人,進一步檢查後,其中333人長瘜肉,屬癌前病變,確定為大腸癌者有16人。

14. 漢唐中醫網站倪海廈醫師的文章: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breastcan44.htm

台長: Duck Chen 神鴨
人氣(5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乳癌 |
此分類下一篇:乳癌篩檢 美國新規爆大戰
此分類上一篇:請乳癌患者給自己多留一條生路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