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有做不完的工作,但我真的容忍不了再拖下去了,
今次要提起心機趕快完成這個倒數系列。)
「貳」這個寫和「參」一樣,也是被人寫到亂七八糟的。
有人寫「貮」、「弍」、「弐」還有好幾個打不出來的寫法。
而作為「二」的大寫,這個「貳」字還有自己的一些解釋。
一) 副座、佐助的人,即副手也。
二) 敵手,才力相對等的人。
三) 姓氏之一。
四) 再、重複。
五) 懷疑、不信任。
六) 變更、異動。
七) 違背、叛離之意。
八) 二的大寫。
首先,作為副手這個意思由來很明顯,
但我們已很少這麼用,副隊長我們不會叫貳隊長。
極其量在廣府話中找到一句「第二把交椅」,
這個就正正是那種一人之下的副手意思罷。
不知是因為不喜歡出風頭還是膽少,
讀書時期的外,是不喜歡做第一領導者的。
中學數學學會我只做副會長,
大學戲社我只做副主席。
我是那種,與其站出來做決策者,
倒不如在後面做個幕後策劃者、獻策者來得舒服。
如果現代還是有官做的時代,
大概我會是情願做個公孫先生也不願當包青天那種人。
當然,做副手要有點運道才行,
一是遇到一個像包青天的明察秋毫好上司,
一是遇到獻帝那種能被曹孟德脅持著令諸候的好傀儡……
如果不幸遇著個自把自為的首領或秦始皇般的暴君,
還是連副手也不要做好了。
接著,「貳,敵也」,
這個解釋也是不查字典也不知道,
因為亦是一些古時的用法,現在這個意思大概已被「敵」字取代。
這個解釋有點特別,說明是「才力相對等的人」。
或許就有點「棋逄敵手」之意。
好朋友難求,一個好敵手同樣難求。
往往在故事中,會有一些天意般的宿敵出現,
諸如︰諸葛亮和周公謹、紀曉嵐與和坤、
戴志徫和小志強、悟空與比達、夜神月和L……
這些一對對的宿敵故事,都會令人看得難忘,看得熱血沸騰,
或許,大家潛意識上都會期待有一個這樣的宿敵出現。
當然,我們都會希望自己能成為最後勝利的諸葛亮,
而不是大聲疾呼「既生瑜,何生亮」的公謹叔叔。
敵手,不能實力差距太大,一定要實力相當,
互有輸嬴,那才是最天生一對的好對手。
這樣的一對,才可以一起於競爭中成長。
真渴望能有那種「棋逄敵手」的感覺出現。
第三,姓氏,原來有人姓「貳」的……
字典只舉了晉代的「貳塵」為例,但這位貳先生是誰我也不知道了。
有趣的一點是,這個姓氏的人,是名乎其實的「貳姓」了。
第四,再、重複,即係第二次那麼解釋啦。
古語有云︰「不遷怒,不貳過」,那是有不重覆犯過錯之意。
這點很有點啟發,做人是沒有何能完全不犯錯的,
「不貳過」是一個較人性較可行的一個好練習。
第五,懷疑、不信任,我覺得這個意思現代已變成用了個「疑」字。
書經有云︰「任賢勿貳,去邪勿疑」,貳和疑,是在相等的地位罷。
現在大家合而用了一個四字詞語「用人勿疑」了。
我一向都很贊同這種觀點的,信任真的非常重要,
決定用一個人之後,就要百份之份的相信他,
如果把工作交給別人後自己還是要擔心這擔心那的,
倒不如自己做還來得安樂!再者,對被疑者也是一種不尊重。
百份百的信任,勝過千言萬語的鼓勵。
第六,變更、異動,這個用法還偶然會見到的,
例如在廣告中,會看到「不二之選」這個詞罷。
「不二」即是不變動的,必然的意思。
第七,違背、叛離之意,
這個用法應該很熟悉了,就是「貳心」的意思啦。
咦?不是「異心」嗎?其實是相通的,只是近代大家用「異心」較多罷。
廣東話有一個詞語︰「二五仔」就是指那種背叛組織,出賣自己人的人。
想來,如果「二」「五」都用大寫來寫出的話,意思就更呼之欲出了。
「貳伍仔」︰叛離了隊伍的人。不知道當初這個詞是否這樣來的呢?
另外,有關「貳心」的,還會用在很多愛情問題上。
只要有過一點戀愛經驗的人,大概沒有背叛過別人,也會有給別人背叛過了罷。
在這個感情變得奇怪地薄弱的世代,
做我們這種立志堅貞不貳的好人,少不免會受到一兩次感情創傷,
但放心,總會有一天找到另一個好人一起共渡餘生的。
幸運地,本小子已經找到了……嘻嘻。
最後,「貳」就是「二」的大寫。
二是一個很基本的數字,是所有雙數(偶數)之本。
它是唯一一個是偶數的質數。
二是唯一個「自加」、「自乘」、「自次方」都是相的數字。
不明白?就是︰ 2+2 = 2x2 = 2的2次方 = 4
二和「異」同音,也某程度上同義,
所以有時我們也會用這個「諧音」來玩玩的。
還記得數年前那齣港產片「2002」嗎?
它的宣傳就是以「異靈靈異」這個諧音做賣點了。
廣東話還有一個很奇怪的詞語叫作「二打六」,
就是一些閒角,配角之類的意思,這個就有點想不明白為何叫「二打六」了。
還有一個港人常用的詞語「二奶」也是有個「二」字的。
意即情婦,婚外情的老婆,大陸上面個女人……等等。
「包二奶」是一個社會現像,錯就一定是男人的錯了,
但有時現實生活中,尤其在感情事上,是有理說不清的。
總之,知道自己不會去做這回事就可以了,
沒有興趣去批評那種男人了……
「二」這個數字,一時間沒有再多的詞語聯想了。
但說到「二」我就會想起我曾經兩次考第二的童年。
我記得一年級下學期我試過一次考第二,是全級第二。
上學期還是考廿多名的我,從來沒想過要考第二。
不過那時只是六歲多,不太記得那時的感覺了。
到四年級那一次,我就很記得了。
繼小二、三在十多廿名中來來回回之後,
突然在小四的下學期又拿了一次全級第二,
很記得當時連老師都有點覺得突然。
和小一那次不同的時,小一時我是全級第二,全班第一的。
但小四時卻全級和全班都是第二……
拿第一的那位女同學是那種慣性在前三名的一類。
於是我忍不住去問她一句,小一下學期考第幾?
果然,我兩次超神勇的表現都是屈居在同一人之下。
至從那次之後,又變回十多廿名的一份子了。
中學也只是偶然在分科中得到第一第二,
因為有某些科目完全級別人比下去了……
例如︰我這生人第一次不合格的中一世界歷史科。
李克勤的歌中有一句︰「誰想得亞軍,誰希罕季殿軍……」
但,有時如果在沒有期望過的情形之下,
偶然得到一次亞軍的感覺,其實也不差……
應該說,其實拿亞軍感覺也很好的。
當然如果是淘汰賽之下於決賽拿亞軍,感覺就不會太好罷。
因為,入到決賽,一定不會是沒有期望了……是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