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25 21:42:01| 人氣1,8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者服務-資訊需求與尋求行為1~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前言(略)

二.資訊行為
(一)資訊行為的意義
1.資訊行為(Information Behavior):
(1)如何去找尋所需的資訊(how)
(2)找尋資訊的前因及動機(why)
(3)如何使用及利用其所得的資訊(use)
2.資訊行為的內涵(T. D. Wilson )=構成資訊行為的基本要素
(1)促發資訊需求的因素:天生本能+後天外在環境
(2)資訊需求=>資訊行為
(3)回應需求的歷程與行動
(4)影響回應需求的因素
(二)資訊行為的理論基礎
1.Wilson的資訊行為模式(1999)
(1)資訊行為:為滿足資訊需求所產生之資訊尋求行為
(2)資訊系統:例如卡片目錄或線上公用目錄
(3)運用管道:分正式與非正式,若不滿檢索結果,則會自行採取交
互式搜尋,直到滿意為止
(4)資訊交換:結束資訊檢索時,會進行資訊交換動作,以助於分享
資訊給其他受用的使用者
2.Ellis的資訊行為模式--八個檢索過程
(1)開始(starting):開始著手搜尋資訊
[資訊](2)串聯(chaining):滾雪球法,查閱引用、摘要、關鍵字並關連之
[尋求](3)瀏覽(browsing):以半導向式及半結構化的方式瀏覽資料
[程序](4)監視(monitoring):維持資訊的新穎度
(5)區別(differentiating):篩選”完全不相關”與”相關”資訊
(6)擷取(extracting):從資料來源中選擇相關的資訊
(7)檢核(verifying):檢查資料的正確性
(8)結束(ending):結果檢索
3.Kuhlthan的資訊行為模式--建構式的理論
(1)資訊尋求過程中,依檢索結果不斷修正檢索策略,直到滿意為止
(2)當檢索到大量資訊時,會感到有方向感、減低不確定感。
(三)資訊行為的範疇
1.資訊需求(前因):資訊行為的動機
2.資訊尋求行為:將資訊需求轉為立即需要,恰符合個人之實用性欲望
3.資訊評估行為:依個人之知識經驗判斷資訊價值、評估資訊相關性,
加以篩選資訊
4.資訊使用行為:使用經評估後保留之資訊
5.影響資訊行為的因素:因個人、社群、資訊環境、政策而改變之
(四)資訊行為的研究重心
1.探討有取得、處理、儲存與使用資訊活動中的“行為”與“心理”
2.探討有關個體如何接收與同化資訊的“認知過程”
3.研就“特定”顧客群的需求與行為特徵
4.研究各種資訊“環境”及“政策”對資訊行為的衝擊與影響

台長: 黑糖潤餅捲
人氣(1,8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圖書館讀書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讀者服務-資訊需求與尋求行為3
此分類上一篇:讀者服務--讀者服務導論7~8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