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9 21:47:55| 人氣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國兵法 - 曹操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讓縣自明本志令

《原文》

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冷殘去穢,平心選舉,違忤諸常侍。以為豪強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 

《語譯》

我剛舉孝廉時,年紀很輕,自己原想我不是隱居山林的知名人物,恐怕世人認為我平庸無能,就想作一個郡的太守,好好處理地方的事情,以此來樹立自己的威信,使世人知道我。所以在任濟南相時,開始清除了殘暴和污濁的勢力,公正的選拔人才,這就得罪了那些有權事的宦官。因為遭到了豪強的忌恨,恐怕給家族招來災禍,所以就藉口有病,辭職還鄉了。  

《原文》

去官之後,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中歲始舉者等耳。故以四時歸鄉里,于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語譯》

辭官之後,自己年紀還輕,看看與我同舉孝廉的人,年已五十歲還不稱作年老,從此考慮,從現在起隱退二十年,等天下安定以後,才和同舉孝廉的人現在年齡差不多。所以回到家鄉,在譙城以東五十里的地方建築房屋,在一年四季中,打算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找一個低漥的地方,憑沼澤裡的泥水把自己與外界隔絕,斷絕與賓客往來的念頭,然而這個願望未能實現。後來,被徵召為都尉,又升任典軍校尉,就改變主意,想為國家討賊立功,希望能夠封侯,作征西將軍,死後在墓道前的石碑上刻:「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這就是我當時的志願。  

《原文》

而遭值董卓之難,興舉義兵。是時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損,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與強敵爭,倘更為禍始。故汴水之戰數千,後還到揚州更募,亦復不過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後領兗州, 破降黃巾三十萬眾。又袁術僭號於九江,下皆稱臣,名門曰建號門,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兩婦預爭為皇后。志計已定,人有勸術使遂即地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後孤討禽其四將,獲其人眾,遂使術窮亡解沮,發病而死。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於後。幸而破紹,梟其二子。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孤復定之,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讀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譯文》

在董卓作亂時,我就發動組織義兵。當時本還可以招募更多的軍隊,但自己常常加以限制,不想多招。因為我認為就是兵多了,意氣飛揚,與強敵相爭,可能再成為禍根。所以汴水之戰時,我只有幾千人,後來到揚州重新招募,也不過是三千人,關於招募新兵我本來就不想多徵。以後我任兗州牧,擊敗黃巾三十萬人,接著袁術在九江自稱天子,部下都向他稱臣,稱門叫「建號門」,衣裝服飾都照天子的式樣,兩個老婆也先後爭著作皇后。決定和計劃已定,有人勸他馬上即皇帝位,通告天下。他說:「曹公還在,不行。」後來,我討伐袁術,擒獲了他的四個大將,俘虜了他的大批部屬,就使袁術走投無路,潰散瓦解,因病死去。等到袁紹佔據河北,兵力強盛,我估計自己的力量,實在不是他的對手,但有想到要獻身為國,為大義犧牲,足以垂名後世。幸而打敗了袁紹,又斬殺了他的兩個兒子。還有劉表,自以為是皇帝的同宗,懷著邪惡的用心,忽近忽退,窺測形勢,佔據荊州。我又平定了荊州,這就是平定的天下。我身為丞相, 作為臣子,地位的尊貴也已經達到了頂點,這已超過了我的願望了。現在說這些話,好像自誇自耀,主要為了使別人無話可說,所以才十分坦承地說了。假如國家沒有我,真的不知有多少人稱帝,稱王啊!  

《原文》

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論語》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樂毅走越,越王欲與之圖燕,樂毅伏而垂泣,對曰:「臣事昭王,猶事大王;臣若獲戾,放在他國,沒世然後已,不忍謀越之徒隸,況燕後嗣乎!」胡亥之殺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語譯》

也許有人看見我勢力強盛,我又生性不信天命這類事,恐怕別人也私下議論,說我有稱帝的野心,胡亂推測,使我常常感到不安。齊桓公、晉文公所以直到今天還受到稱讚,因為他們雖然兵勢強大,還能擁戴周天子。《論語》中說:「周文王得到天下之分之二諸侯的擁護,還能服從殷朝,周文王的道德可以說是最高的了。」這是因為能以強大的諸侯臣服弱小的天子啊!以前燕將樂毅逃到越國,越王想和他策劃攻燕,樂毅伏地流淚回答說:「我事奉燕昭王就和事奉大王一樣;「如果我得罪您,被驅逐到別國,到死為止,連越國的奴隸也不忍加害,何況燕王的後代呢?」胡亥殺蒙恬,蒙恬說:「自從我的祖父、父親直到我,受秦國的信用已經三代;現在我統帥三十多萬軍隊,論我的力量足以背叛,然而我自知必死還要堅持君臣的大義,就是因為不敢玷污祖先的教誨而忘記先王的恩惠啊!」我每讀這兩個人的書,沒有一次不感動得流淚的。  

《原文》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當親重之任,可謂見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過於三世矣。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謂之言:「顧我萬年之後,汝曹皆當出嫁,欲令傳道我心,使它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墾墾敘心腹者,見周公有《金滕》之書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語譯》

從我祖父、父親到我本人,都在朝廷擔任重要的職務,可以算得上被重用了。到了子桓兄弟,已經超過三代了。我並不是對你們這樣說,也常常把這些話告訴銅雀台的歌妓,讓他們都深刻了解我的心意。我對她們說:「我死後你們都應該出嫁,要讓你們宣揚我的心意,讓別人都知道。」我的這些話都是肺腑中的要緊話啊!我所以誠懇地說出這些肺腑之言,是因為看到周公用《金滕》書來表明心跡,恐怕人不相信我的緣故。  

《原文》

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已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前朝恩封三子為侯,固辭不受,今便欲受之,非欲復以為榮,卻以為外援為萬安計。孤聞介推之避晉封,申胥之逃楚賞,未嘗不捨而嘆,有以自省也。奉國威靈,仗鉞征伐,推弱以克強,處小而禽歹,意之所圖,動無違事,心之所慮,何向不濟,遂蕩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謂天助漢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縣,食戶三萬,何德堪之!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

(《魏志‧武帝紀》注引《魏武故事》)

《語譯》

然而,想讓我就這樣放棄統領的軍隊,把它交給主管人員,回到武平侯國,這實在是不行的。為什麼呢?我確實怕放棄了兵權,就會被人謀害啊!既是替子孫打算,如果自己一失敗那國家就要危亡,因此不能追求虛名而遭滅禍,所以就不能這樣做。以前朝廷加封我的三個兒子為侯,我堅持不受,現在又想接受,不是想以此為榮,是要藉此作外援,為萬全之計。我聽到介子推逃避晉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昌王的賞賜,沒有不放下書感嘆的,並以此來對照自己。現在憑借廷的威望,拿著節鉞征伐,改變弱勢,以此來攻克強敵,處在力小的情況下,來攻克強敵。這是我意料之中的計劃,如果這樣還有什麼不成功的呢?這樣我便能平定天下,沒有辜負皇帝的使命,這也可以說是上天幫助了漢,不是人的力量啊!然而我的封地兼有四縣,享受三萬戶的租稅,我有什麼功德才有這樣的結果呢?江湖還沒有安定,我不能講話;至於封地,那是可以退讓的,現在我把陽夏、柘、苦三縣二萬戶封地家給國家,只享受武平縣一萬戶的租稅,以此來減少別人對我的誹謗,同時也稍稍減輕我的責任。

止省東曹令

《原文》

日出於東,月盛於東,凡人言方,亦復先東,何以省東曹?

(《魏志‧毛玠傳》) 

《語譯》

太陽出自於東方,月亮在東方明亮,凡是人們所說到方向,也都是先說東方,為什麼要去消東曹呢?

與王修書

《原文》

君澡身浴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名實相副,過人甚遠。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察觀先賢之論,多以鹽鐵之利,足贍軍國之用。昔孤初立司金之官,念非屈君,餘無可者。故與居教曰:「昔遏父陶正,民賴其器用,及子媯滿,建侯於陳;近桑弘羊,位至三公。此君元龜之兆先告者也。」是孤用君之本(言)﹝意﹞也,或恐眾人未曉此意。

自是以來,在朝之士,每得一顯達,常舉君為首,及聞袁軍師眾賢之議,以為不宜越君。然孤執心將有所底,以軍師之職,閑於司金,至於建功,重於軍師。孤之精誠,足以達君;君之察孤,足以不疑。但恐旁人淺見,以蠡測海,為蛇畫足,將言前後百選。輒不用之,而使此君沈滯治官。張甲李乙,尚猶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優之效也。孤懼有此空聲冒實,淫蛙亂耳。假有斯事,亦庶鍾期不失聽也;若其無也,過備何害!

昔宣帝察少府蕭望之才任宰相,故復出之,令為馮翊。以正卿往,似於左遷。上使侍中宣意曰:「君守平原曰淺,故復試君三輔,非有所問也。」孤揆先生中宗之意,誠備此事。既君崇勛業以副孤意。公叔文子與君俱升,獨何人哉!


(《魏志‧王修傳》注引《魏略》)  

《語譯》

你修身養德,名揚本州,忠誠和才能構成了你的功績,為世人所稱頌,名實相符,遠遠超過了別人。我十分了解你,十分深刻、熟悉你,並不是耳聞目睹的啊。考察先人的議論,一般都認為鹽鐵之利,足以供養軍隊和國家的開支。當初我設立司金中郎將,考慮這職位並不委屈你,別的就沒有你能勝任的。所以給你的教令上說:「古代遏文當陶正官時,人們使用他所做的陶器,到他的兒子媯滿被封為陳侯;近代桑弘羊官做到三公。這是預先告訴你的好兆頭。」這是我要用你的本意啊!恐怕一般的人不懂得我的意思。

從這以後,在朝近的官吏,每當有一個顯要的官職,我常常要先推舉你,聽到軍師袁渙同一些士大夫的議論中,也認為不應該跳過你去用別人。然後我堅持要按規定辦事,因為軍師的職位雖然高於司金中郎將,到了建立功業,司金中郎將卻比軍師更為重要。我的真心實意,完全可以使你了解,你對我的了解也完全可以深信不疑。但是恐怕別人見識短淺,並以自己的淺見去看待別人,無中生有,將會說:「前後多次選舉,每次都沒有用你,卻使你埋沒停留在司金中郎將的職位上。張某、李某尚且超過了你,這是主人待你不優厚的結果啊!」我擔心有這種謠言冒充事實,流言蜚語擾亂視聽。假若真有此事,也希望你會像鍾子期那樣不致聽錯一些流言蜚語。如果沒有,多加防備又有什麼壞處呢!

過去漢宣帝看到少府蕭望之有宰相之才,有意把他調出,讓他擔任馮翊郡地方行政長官。從正卿這職位調去,好像是降職了。皇上讓侍中去傳達自己的意思說:「你任平原太守的時間不長,所以又派你到三輔的馮翊去試試,並非對你有所疏遠。」我猜測宣帝的用意,確實是準備這樣做的。希望你尊重自己的功業以符合我的心願。我要像公叔文子和他家臣那樣和你同時升官,他家臣只是什麼人啊!你難道不如他嗎?

留荀彧表

《原文》

臣聞古之遣將,上設監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所以尊嚴國命,謀而鮮過者也。臣今當濟江,奉辭伐罪,宜有大使,肅將王命。文武并用,自古有之。使持節侍中守尚書令萬歲亭侯彧,國之望臣,得洽華夏,既停車所次,便宜與臣俱進,宣示國命,威懷丑虜。軍禮尚速,不及先請,臣輒留彧,依以為重。

(後漢書‧荀彧傳)

《語譯》

我聽說古時候派遣將帥出征,在上面要設置監督的重任,在下面要設置輔佐的人。這是因為既要尊重國家命令,又有周密的謀畫,這樣可以少犯錯誤。我現在正要渡江,奉令討伐有罪的孫權,應該有大臣,恭敬地掌握君王的命令。文臣武將,一齊使用,從古就有的。使持節侍中守尚書令萬歲亭侯荀彧,是國家有威望的大臣,德性普及全國,大軍剛一停留駐地,他便同我一起,宣佈國家的命令,用威力使敵人歸順。軍隊的行動過貴在迅速,來不及預先請示,我就留下荀彧,依靠他來建立威勢。

讓九錫表

《原文》

臣功小德薄,忝寵已過,進爵益土,非臣所宜;九錫大禮,臣所不稱。惶悸征營,心如炎灼,歸情寫實,冀蒙聽省。不悟陛下復詔褒誘,喻以伊、周,未見哀許。臣聞事君之道,犯而驚欺;量能處位,記功受爵,茍所不堪,有殞無從。加臣待罪上相,民所具瞻,而自過謬,其謂臣何?

(《藝文類聚》五三) 

《語譯》

臣的功勞很小,德性也淺薄,蒙受朝廷的恩重已經很多了。提升封爵,加增封地,這都不是臣應該得到的。九錫大禮,更和臣不相稱,對於這點我感到驚惶恐懼,心如火烤,說出我真實的想法,希望聽取或考慮我的意見。想不到陛下又下詔嘉獎和勸導,把臣比作伊尹、周公,卻沒有答應臣的哀求。臣聽說對待君王的態度,可以諫爭而不應該欺騙,我應估計自己的能力擔任官職,考慮到自己的功勞接受封賞,如果不能勝任,寧死也不能接受。況且臣擔任丞相,百姓都看著我,自己卻在犯錯誤,那麼人們將會如何議論我啊!

台長: 詩人
人氣(6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過的文章 |
此分類下一篇:三國兵法 - 曹操3
此分類上一篇:三國兵法 - 曹操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