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使用在過去傳染病蔓行的時代是一大利器,不但使細菌無法繼續傳播,也使得人類的死亡率下降。但抗生素並不是治百病的萬靈丹,必須是由細菌所造成的疾病才需使用抗生素;一般人會對抗生素產生相當大的依賴性與迷思,不斷濫用的結果造成了目前全球共同存在的一大危機:多藥抗藥性(multiple-drug resistance)的細菌越來越多了!
所謂具抗藥性的細菌是指細菌在人類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藉由各種不同的機制來保護細菌本身,而使得抗生素的使用只能越來越強,才能達到控制細菌生長的目的;倘若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行為持續下去,細菌在物競天擇的定律下,勢必會衍生出更多的強勢菌種,使得所有的抗生素全然失效,屆時人類必定會淪落到無藥可用的地步,畢竟細菌抗藥性的產生比新藥的研發還要快得多。
欲避免此種會令全世界人類惶恐的後果產生,建立正確的抗生素用藥觀念是很重要的。以下則介紹抗生素之正確用藥觀念。
一、什麼是抗生素?
根據消基會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有四成的民眾不知道什麼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種可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藥物,早先是由微生物學家弗萊明發現於自然界的其他微生物中,可分泌出殺死細菌的物質,此即為抗生素的由來;爾後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以合成的方式發明了更多種類的抗生素,以對抗各種不同種類的細菌。
二、什麼時候才該使用抗生素?
會造成人類感染的來源很多,包括有細菌、病毒、黴菌與寄生蟲等,而抗生素的使用主要是針對細菌感染,非細菌所造成的感染是無法藉由抗生素來治療的。一般人容易對〝消炎藥〞與鎮痛消炎藥兩者名稱相混淆,且若以消炎藥來泛指抗生素也是不恰當的。只有在細菌所造成的發炎,才能藉由抗生素來消炎,並非所有的發炎都可以用抗生素來當作〝消炎藥〞。至於自己的發炎現象是否是由細菌所引起,則必須由醫師作專業的診斷與判斷,並進行細菌的培養或特殊的檢查來確定,千萬別自作主張,自行購買或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服用,以避免讓細菌有逐漸生長茁壯的機會。
三、抗生素該怎麼用?
一旦醫師確定你需要使用抗生素時,必須要遵守以下幾項原則:(一)領藥時先確定自己要服用的藥物中,是否含有抗生素?哪一個是抗生素?(二)固定間隔服藥,讓體內的抗生素濃度保持衡定,才能一舉殲滅細菌。(三)務必將整個療程的抗生素服用完,服用時間太長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太短又會造成細菌殺不死的後遺症,唯有依照醫師的醫囑,除了按時吃藥,還要確實將所有的抗生素服用完,必要時還需返診覆檢,以確定細菌已被徹底根除。
四、什麼是抗生素使用的三不政策?
衛生署為了要建立一般民眾對抗生素使用的正確概念,並避免細菌抗藥性的不斷擴展,導致生病沒藥醫的後果,故推行了所謂的〝三不政策〞,希望大家都能將三不政策牢記在心,讓細菌能被徹底消滅,且不讓抗生素的使用成為細菌日漸茁壯的推波助瀾之首。
以下就是三不政策的內容。
(一)不自行購買
抗生素是屬於處方用藥,切勿自行至藥局購買,必須有醫師的專業判斷與檢驗,才能知道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選擇適當的抗生素。
(二)不主動要求
許多人會把抗生素當成一般的消炎藥或退燒藥,在醫院求診時總會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不但會造成身體的負擔,還可能會產生副作用;此外還會使得體內的正常菌叢受到抗生素的摧殘,免疫能力反而越來越差;再者,抗生素的濫用更會造成藥品資源的浪費,成為全民共同的負擔。
(三)不隨便停藥
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按時服藥,並服完整個抗生素的療程,切勿因症狀有所改善而自行停藥,這種行為會造成細菌有機會衍生出抗藥性,原來使用的抗生素就再也拿這株細菌沒輒了。
台灣的細菌抗藥性比例似乎已造就另一個台灣奇蹟;就某些細菌而言,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抗藥性相較,台灣早已名列前茅。台灣會有如此高比例的抗藥性細菌,原因不外乎是過去長時間以來的抗生素過度濫用,導致現在可存活下來,並殘害人類的細菌全是適者生存的強勢菌種。除此之外,有些台灣的家畜養殖業會以大量抗生素加入飼料的方式來預防家畜的死亡,並刺激家畜的生長,造成的結果是與人類相同的;一旦我們接觸到這些家畜的排泄物或吃進遭污染的肉,就可能使我們自己遭到感染。
從以上的現象我們可預期的是,如果我們再不正視抗生素的濫用問題,將來生病無藥醫的後遺症一定會產生,屆時我們只能自食惡果,再度回到沒有抗生素的時代,讓細菌成為人類的頭號敵人。從現在開始,謹記〝三不政策〞,並確實遵行,以免害到自己,也荼害了我們的子孫。
資料來源:
http://www.pohai.org.tw/infect/%B7P%ACV%AC%EC%B8%EA%AE%C6/%BB{%C3%D1%A7%DC%A5%CD%AF%C0.htm
什麼是抗生素
一般民眾口中常提到的消炎藥,時常把抗生素和消炎藥混為一談,都稱之為消炎藥,而醫師向病人解釋時,也常不易解釋的清楚。較正確的說法,消炎藥是指具有解熱鎮痛作用的藥劑,而廣義的抗生素指能用於抑制或殺死致病病原體包括細菌、黴菌或部分病毒的物質,能用於治療感染症,其來源可以是天然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抗生素的廣泛製造及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自1940年代開始,迄今已有超過五十年的歷史了。
什麼時候該用抗生素
由於特定的抗生素只對於某一種或某一類病原體具藥效,所以唯有對症下藥,方能見效。臨床上,只有在確定或疑似感染時,才可以選用針對此感染有效的抗生素來治療。所以非感染引起的疾病,或無有效抗生素的一般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是不具任何療效的。如發燒是感冒常見的症狀之一,常是只有感冒病毒感染而已,因抗生素對大部分病毒無效包括感冒病毒,若無併發細菌感染,此時抗生素對感冒是不具療效的。
濫用抗生素的後果
任意不適當的使用抗生素會有什麼不良影響呢?抗生素的濫用目前在台灣地區,因缺乏適當的管制,可以說非常嚴重,而可能導致的危機有下列各點:
1. 抗藥菌種的產生:
根據過去的一些報告及各大醫院的統計分析顯示,台灣地區很多臨床
致病菌的抗藥性比例相當的高,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淋病雙
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綠膿桿菌等。這些抗藥性情形相較歐美的報
告,顯然高出很多。據研究指出,這和台灣地區的抗生素濫用有相當大的
關係。
2. 得到另類的感染 (Superinfection):
我們身體本來體內就存在有許多細菌,如腸胃道的大腸桿菌、口腔的
鏈球菌等,這些細菌不但對我們身體無害且有益,可幫助體內的消化吸收,
並可幫助我們對抗致病細菌的入侵。但若使用抗生素不當,把這些有益的
體內常駐菌殺光,這時候具抗藥性的有害致病菌就有可能趁虛而入。因而
得到另一波的感染,且是較具抗藥性的細菌感染。
3. 藥物的副作用。
各種藥物或多或少都有副作用,抗生素也是一樣。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
的副作用,常見的有藥物過敏引起的藥物疹、胃腸不適、肝臟功能異常、
腎臟功能異常等,不必要的使用抗生素就會面對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的危
機。不但不能治療疾病,反而產生其他問題。
4. 使診斷更加困難。
臨床正確的使用抗生素,常要依賴檢體的細菌培養結果,未做適當的培
養之前就貿然使用抗生素,常會影響細菌的培養,使臨床的診斷更加困難。
若在抗生素使用後,病情未能獲得好轉且診斷不明,若未能事先取檢體做
培養,此時就喪失了一個診斷的好工具了。
正確的使用抗生素
為了避免這些因不適當使用抗生素所引起的副作用及危機,故正確且合宜的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而臨床醫師在使用抗生素時宜考慮下列各步驟
1. 診斷:在開始治療之前一定要先做正確的診斷及收集適當的檢體做染色、顯微鏡檢查及培養,再根據初步的臨床及檢驗報告,做出初步的診斷,依照此診斷判斷最有可能的致病菌是什麼,再來決定使用何種抗生素。這是為什麼,當病人因發燒或其他疑似症狀到醫院求醫時,醫師可能會抽血、驗尿等做一堆的檢驗後才給藥。
2. 抗生素的使用:並不是所有細菌引起的病症都需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如一般細菌引起的急性腸胃炎,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改善症狀,反而可能導致藥物副作用的產生。畢竟抗生素並非萬靈丹,給的多不如給的巧。
3. 選擇適當的抗生素:需考慮的因素有 (1)可能的感染部位及致病菌,(2)抗菌範圍,(3)病人的病情的嚴重度如何,(4)病人是否有腎臟、肝臟功能異常,是否有糖尿病,(5)藥物可能的副作用,(6)是否要併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最後再決定抗生素的給與劑量及方法。
4. 開始治療後再依據病情變化及檢體培養結果,判斷是否需改藥或調整劑量以及使用抗生素的時間長短。
結語
抗生素問市至今已超過五十年,在抗生素發現之前,醫師在面對諸多感染症如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苦無可用之兵,自抗生素問世這五十年來我們開發了許多強效且副作用較少的新藥,而如何選擇一個最合適的抗生素就成了一門大學問,近幾年來藥廠在開發新的抗生素的步伐上顯得緩慢且困難的同時,而各式各樣對廣效性抗生素具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問題卻也開始浮現。較悲觀的看法是,若新的抗生素開發步驟不能即時趕上細菌的抗藥性產生的步驟,且抗藥性的問題不能獲得有效的控制,人們對於感染症的治療有朝一日是否可能又回到無藥可治的黑暗時期。
而造成細菌抗藥性的產生有許多因素,其中又以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及不當的使用最有關係,而其牽涉的層面很廣,包括有:1)各大中小型醫院的使用,2)診所的使用,3)藥局、藥房的販售,4)獸醫的使用,5)畜牧、養殖業的使用等。這裡面包括了醫院是否有完善的抗生素使用的管制措施及抗生素用藥的資詢,醫院診所的醫師處方使用抗生素是否適當、藥局藥房是否可以隨意販售抗生素、獸醫師的使抗生素是否該有些節制、畜牧養殖業的飼料添加抗生素如何適當的管制等等。因此醫師的再教育,醫療保險單位的配合管制措施,健保給付的政策修正,醫政、藥政、防疫單位的行政管理措施,農政單位對業者的輔導管理措施,在在均有很大的影響,當然全民對抗生素的濫用問題的重視可能才是能真正解決此一嚴重問題的依據,民眾至少要從不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的處方,不到藥局自行買抗生素服用,不隨意在動物飼料中加入抗生素,這是全民可以開始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做的第一步。最後強調的是,抗生素不是不能用但一定要用於該用的地方,唯有謹慎正確的使用方是全人類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