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07 21:26:03| 人氣1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細菌的分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細菌有哪些種類?

  細菌的分類至為困難,因為細菌彼此間的演化關係無法知曉。根據目前的細菌分類標準,可將之分為19群;其分類依據為細菌的形狀、構造、生化性質、遺傳特徵、營養需求、習性及對某種藥物的敏感性等。

  下列的分類,係將典型的數群細菌合稱真細菌類,同時也述及數類其他的細菌。

  真細菌類─真細菌(eubacteria)包括所有典型的細菌,他們具有細菌的一般特徵。真細菌可按其染色性質、代謝型式以及形狀等分類。其形狀有球狀、桿狀及螺旋狀三種,球狀的細菌,稱為球菌(coccus);有些種類為單個球菌,有的為兩個一群,或是形成長鏈(如鏈球菌),或形成不規則如一串葡萄般(如葡萄球菌)。桿狀的細菌,稱為桿菌(bacillus),或為單個,或成長串。螺旋狀的細菌稱為螺旋菌(spirillum)。

  大部分真細菌並不致病,他們行腐生,為生態學上重要的分解者。鏈球菌(streptococcus)為革蘭氏陽性,見於口腔及消化道中,有些種類對人體有害,會引起猩紅熱、傷口發炎等病症。葡萄球菌(staphylococcas)亦為革蘭氏陽性,常存於鼻腔及皮膚,有些種類在寄主免疫力降低時會引起疾病。乳酸桿菌 (lactobacfllus)及梭狀桿菌(clostridium)亦都是革蘭氏陽性,乳酸桿菌可以使糖發酵而產生乳酸,見於牛乳及其他乳製品中。梭狀桿菌中,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引起破傷風,臘腸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棲於土壤中,引起臘腸毒菌病,為致命的食物中毒。

  黏液細菌類─黏液細菌(myxobacteria或 slime bacteria)為單細胞,短桿狀,似真細菌中的桿菌,但無細胞壁,可以分泌黏液,有滑動能力。大部分黏液細菌為腐生,在土壤、腐木中,便有機物分解。有些種類能使纖維素及細菌的細胞壁分解,少數以真細菌為食。

  某些種類的黏液細菌,其生殖情形較其他細菌複雜,這時細菌會聚集成團,然後發育為生殖構造,叫做子實體(fruit body)。在此過程中,許多細胞變為靜止細胞(resting cell)(相當於孢子),這些細胞外面有一層壁保護,乃形成一孢囊(cyst)。待環境適宜,孢囊的壁破裂,靜止細胞又復趨活動。

  放線菌類─放線菌(Actinomycetes)很似黴菌(屬於菌界),因其細胞相聚而成分枝的絲狀體。許多種類會產生黴菌一樣的孢子,稱為分生孢子(conidium)。但是與黴菌不同的是放線菌無核膜,細胞壁的成分為月太聚糖,以及具有其他某些細菌的特徵,放在分類上屬於細菌。

放線菌為土壤中的重要分解者,大部分種類為腐生,少數為厭氧性。鏈黴菌(Streptomyces)會產生抗生素,醫學上的鏈黴素(streptomycin)、紅黴素(erythromycin)以及四環黴素(tetracyclin)等皆來自鏈黴菌。

  螺旋體類─螺旋體(spirochetes)為細長呈螺旋狀的細菌,細胞壁有彈性,能扭曲,運動時藉一種叫做軸絲(axial filament)的構造而移動身體。有些種類自由生活於淡水或海水中,其他為片利共生,少數為寄生。螺旋體在醫學上的重要性,首推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fdum),此為引起梅毒的病原體。

  黴漿菌類─黴漿菌(Mycoplasma)又稱菌質,或稱PPLO(為Pleuropaeumonia like organism的縮寫)。沒有細胞壁,個體甚小,與病毒一般,能通過細菌濾器。生物學家假設,黴漿菌為現存能獨立生活,最簡單的生命物體。黴漿菌有的為好氣性,有的為嫌氣性,生活於土壤或溝渠中,也有的寄生於動植物。有些種類棲於人的黏膜,但一般並不引起疾病。因為黴漿菌不具細胞壁,因此,對作用於細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黴素(penicillin),便有抵抗力;但是對抑制蛋白質合成的四環黴素,則頗為敏感。

  立克次菌類─立克次菌(rickettsias)為小型、短桿狀、革蘭氏陰性的細菌,細胞壁硬,不會運動,亦不形成孢子,藉二分法繁殖。立克次菌不能獨立行代謝,故必須寄生其他生物的細胞中。寄主通常為節肢動物如蚤、蝨及蹣,但不曾引起寄主的特殊疾病。少數使人(或其他動物)罹患疾病者,皆以節肢動物為媒介,例如流行性斑疹傷寒(epidomic typhus)、恙蟲病(scrub typhus)等,皆由節肢動物傳播。

  披衣菌類─披衣菌(Chlamydias)與立克次菌不同處為呈球狀而非桿狀,亦不需以節肢動物為媒介,而是藉個體間互相接觸而傳染。由於披衣菌必須寄生於細胞內,往昔被認為是大型的病毒。目前將之歸於細菌,乃是因他們兼具DNA和RNA,具有核糖體,能自行合成蛋白質和核酸,對多種抗生素敏感。雖然他們具有許多酵素,亦能行代謝反應,但必須仰賴寄主細胞的ATP,故稱為能量寄生細菌(energy parasite)。披衣菌幾乎感染各種鳥類及哺乳類,但寄主通常不會受到顯著的傷害。偶而披衣菌會引起急性的感染疾病如砂眼,砂眼有時會導致失明。

台長: × ㄚ 路 路 〃♥
人氣(1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