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25 01:50:43| 人氣4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0625:史密斯任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片名,有時候是大綱,有時候是主題,有時候是人名,有時候是事件名稱……片名經常透露的就是電影的真正企圖和精神。《蝙蝠俠:開戰時刻》的英文原名叫做:《Batman Begins》言簡意賅說出電影是為蝙蝠俠的源起追根溯源的前傳作品;《史密斯任務》的原文片名叫做《Mr.and Mrs. Smith》,直接以夫妻關係上片名,當然有用意。

《史密斯任務》的原文片名不像1989年的《玫瑰戰爭(the War of the Roses)》那樣,直接把戰爭點出來(不過,台灣片名是片商故意錯譯的,「玫瑰」戰爭的實際意議應該是「羅斯夫婦」的戰爭,錯譯固然讓人一頭霧水,可是玫瑰總比直譯羅斯要有票房吸引力吧?),然而,電影精神與框架卻是差不多的,都是夫婦間的相處問題,差別在於史密斯夫婦的職業是殺手,而且兩個人都是,有了這層特殊身份,所以「戰爭」的場面才更驚人,對「家庭」的破壞也就更狂猛。這是極見巧思,而且功力不凡的商業電影包裝技巧。

夫妻貌合心不合,默契經常出問題,愛情淡了之後就會厭倦,卻又舊情難捨,所以才有婚姻諮商的必要。《史密斯任務》不論開場或結局都是諮商戲,布萊德.彼特記不情結婚幾年,安潔莉娜.裘莉更正說是六年,他還是硬拗五、六年,三句簡單的問話對白,就已經曝露出他們的婚姻危機,別人是七年之癢,他們還沒癢,就觸了礁,然而願意接受諮商,也就意謂他們還是舊情綿綿,不想舊愛盡成灰,所以兩位高手才頻突槌,就是不能像以往那樣一招斃命。

Simon Kinberg的劇本是非常聰明的平行結構,表面上是一對殺手夫妻接獲任務,才知彼此成為對方的暗殺目標,實質上卻是婚姻關係觸礁的夫妻生活僵局。從表面到實質,劇情自然流轉在這兩個世界間,形成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對話,公事和私怨夾纏不清,不但是電影的趣味,更是普世男女不時哀怨泣訴的真實場景,這樣的男女情愛文戲,處處都有讓人心有戚戚焉的共鳴感,進而再以諸如裘莉其實不會做菜,彼特卻以為她是大廚高手的劇情,帶出一般夫妻「同床異夢」的本質,以及「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的傳統宿命,呼應了片名所標示的婚姻生活面貌。

文戲有對號入座的想像趣味,武戲則是滿足觀眾視聽的重要設計。

本片導演Doug Liman是動作場面的高手,他在《神鬼認証》中就已經展現鏡頭剪接和場面調度的功力,電影中兩位頭號殺手精明幹練的你砍我殺行徑,槍戰拚鬥時的行雲流水有如現代舞,不惜血本的爆破更是華麗得有如一場煙火大秀,高速公路上的飆車驚魂,從開車門拉人摔人到高速迴旋急轉的,更可直追《致命武器》和《駭客任務2》等經典飛車戲所追求的「節奏」與「奇觀」效果。從讓人目不暇給的動作場面連結到夫妻反目的爭吵搏鬥,觀眾都能明白電影的平行結構與企圖,看得懂,又能心領神會享受所有的銀幕奇觀,那種歡暢愉悅自然就會反應在票房上了。

僅管《史密斯任務》的劇情盲點與閃失,多到有如男女主角防彈衣的彈孔(諸如頭號殺手心細如髮,怎麼可能對枕邊人的異樣毫無警覺?組織要殺人滅口,怎麼可能活命?……),不過,本片卻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商業電影行銷炒做示範,而且估算嚴密,執行精確,從俊男美女在銀幕上的化學磁吸效應,到私下的假戲真做,幕前幕後的巧合,以及即時的相關八卦消息發布,都讓電影從拍攝到完成,具備了高度爭議及吸聚作用,然而,男女主角能夠不關痛癢地小露一下肢體和隱私(其實卻是什麼都看不到),適度滿足觀眾的窺視欲望,也是很關鍵的表演技巧。

肉香四溢,卻不覺粗鄙,反而多添了無盡的浪漫情思,都是《史密斯任務》拿捏得非常精準的觀影心理學。

台長: 藍色俄羅斯
人氣(4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