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加上007會拍出一部什麼樣的電影?《蝙蝠俠:開戰時刻》就是一部這樣東拼西湊,卻能東成西就,兩個半小時彈指即過的娛樂電影。
《蝙蝠俠:開戰時刻》的中文片名不能吻合原來英文片名的原意(Batman begins),強調戰爭氣息,卻忽略了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有意和提姆.波頓打造的《蝙蝠俠》系列別苗頭,另起爐灶,細說重頭的趣味,但是新生代影迷而言,這樣的片名就已經預告了電影的華麗、刺激與喧囂,宣傳架勢遠勝文學內涵。
說蝙蝠俠像張無忌,也許有很多人會跳腳,但從諾蘭建構的腳本來看,這樣的比方卻有幾份神似,張無忌目睹父母雙亡,心頭有憂結暗生,體弱多病的他得克服心頭恐懼,再在機緣湊巧下練出一身好武功,才能笑傲江湖……如果把張無忌的名字替換成蝙蝠俠,你就會發現兩者結構根本是大同小異的。
《蝙蝠俠》的漫畫是1939年誕生的,1943年就拍過一次電影,描寫蝙蝠俠迎戰日本野心科學家的故事。1966年又拍過一次電影,科技有限,劇本乏味,男演員Adam West也談不上演技魅力,只能算是一部cosplay的同仁誌電影,完全沒有光彩,也沒有力量;提姆波頓在1989年重新打造的《蝙蝠俠》,走他最擅長的黑色驚悚視覺特效,再加上傑克.尼柯遜的跨刀,還有丹尼.葉夫曼的音樂烘托,有影有聲還有戲,難怪系列電影一部接一部。
系列電影一多,就立刻會遇上創作瓶頸,美術上無法突破,因此就被人激為是綜藝燈光秀;反派想不出新點子,只能一再陷入原著漫畫的「小丑」、「企鵝」、「急凍人」、「謎語人」到「Two-Face Harvey」,花樣是不少,化妝是很用心,但是你就是無法明白為何Gotham City總是江山代有壞蛋出,都等蝙蝠來鎮伏?至於蝙蝠俠的真實身份到底要不要告訴他心愛的女人呢?他為什麼會有朝為富豪夜成俠的雙重性格呢?女人和性格的探討,坦白說都已經被《超人》和《蜘蛛人》玩到爛了,很難再有新點子,再有新角度新噱頭再繼續扯下去,所以,克里斯多夫.諾蘭不往下走,以開天闢地的「前傳」精神直搗創作源頭,就是很明智的決定。
恐懼和憤怒是諾蘭為了闖進蝙蝠俠心靈宮殿,自行打造的兩把攻堅武器。
《星際大戰三部曲》宣告說:恐懼失去就會墜入魔道。《蝙蝠俠:開戰時刻》的開場則是童星韋恩小時候曾經失足墜井,四飛的蝙蝠讓他第一次知道什麼是恐懼;接下來則是歌劇讓他想起墜井往事,吵著要離開,卻導致父母雙亡,愧咎和罪惡立刻潛進了他的心房,再加上司法不公,歹徒不能伏法的悲憤,聯手打造了他走向偏鋒的個性,於是他開始遠走天涯,混跡江湖,以牙還牙的浪蕩行徑,只想讓為非作歹的壞人也會心生恐懼……諾蘭花了好長的篇幅讓觀眾分享了少年蝙蝠俠的成長史,雖然瑣碎,雖然扯得有些離題了,卻很完整地填實主角的心靈面向,提供了黑暗英雄的活體解剖,也完成還豐厚的角色性格的理論基礎,其實不但費心,而且極見巧思。
最扯的當然就是他去學了日本忍術。真要練好身手,武術流派那麼多,為什麼選了忍術?忍術的奇幻多變,和後來的劇情發展又有多少關連?渡邊謙帶頭的影武者聯盟從頭到尾就是身份不明,語焉不詳的神秘社團,雖然後來硬是要扯進來他們曾經和經濟大蕭條和納粹帝國大屠殺的歷史事件都有關連,都還是給人想要自圓其說,卻破綻百出的窘狀,至於忍者大師其實只是影武者的劇情逆轉,雖然有些驚喜,然而連恩.尼遜不時在練功時灌輸洗腦的:「只要獻身理念,你就會完全變個模樣(if you devote yourself to an ideal, you become something else entirely.)」才是電影最根深蒂固的黑暗勢力來源,影武者聯盟鄙視Gotham City,千方百計要摧毀這個墮落的城市,他們的心態其實懷抱著一個要流血,要革命,世界才有可能變好的邪念,納粹如此,世上曾經出現的混世魔王都是如此。理想,理想,多少的罪惡假汝之名?這句對白,才是《蝙蝠俠:開戰時刻》最有guts,也最犀利的一句對白。
《蝙蝠俠:開戰時刻》除了忠心耿耿的阿福之外,這回也借用了每次都在007電影中展示新武器的Q先生角色,讓鬱鬱不得志的摩根.傅里曼得以適時跨界提供各式新武器,讓傳說中的蝙蝠車、蝠翼和飛鏢都有了合理的研發誕生基礎(以前的電影都是避而不談,直接就讓蝙蝠俠坐擁著這些寶貝,前傳就是前傳,話說重頭又能比對歷史,就能讓老影迷看得津津有味。至於青梅竹馬的愛人,光是一句:「要看我做了什麼事。」的真情告白,就省去了你猜我猜大家胡亂猜的身份老招,直接讓兒時的愛苗浮長成愛的大樹,也省得觀眾陷入系列電影的情緒公式中。
連恩.尼遜在訓練男主角克里斯丁.貝爾時曾經叮嚀過:「對敵人千萬不能手下留情。」貝爾就因為斬草未除根,才讓尼遜有反撲的機會,同樣地,尼遜只會口頭嚷嚷,事到臨頭,也忘了一刀砍死昏迷的蝙蝠俠,才讓劇情有逆轉的可能,好電影都會開宗明義標示著關鍵對白,甚至最徵的劇情逆轉,也和早就悄悄埋伏的劇情種子起了化學效應,觀眾才會大呼過癮,如今,關鍵對白成了敵對雙方相互揶揄的笑柄,在編劇環扣上算是明顯的失著。
電影特效要能與時俱進,就是一般傳統科幻電影的最大噱頭所在,《蝙蝠俠:開戰時刻》的動感節奏符合了當代觀眾的胃口,一氣呵成極為有力,甚至於蝙蝠俠的面罩、胸盔、護臂,都有了魔幻成真的硬體魔力,相當迷人,那其實是類型電影非常重要的默契語言,族群觀眾要在相似的符碼中找到彼此關切認同的標的,才能激盪出更強更大的波瀾。至於神經毒氣的使用及因而激生的魔幻特效,坦白說,可以算是《蝙蝠俠:開戰時刻》最新鮮的噱頭,從影像趣味到戲劇轉折都讓全片更有看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