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五日早晨接到朋友姚經玉的一封電郵,讓我心頭沈沈歎了口氣!
這封電郵是在通報2006歐洲電影獎入圍名單,姚經玉自己經營一家海鵬電影公司,他所代理發行的《竊聽風暴》、《吹動大麥的風》、《冥王星早餐》和《靈界線》一共獲得了十四項提名。
歎息不是因為海鵬入圍太多,有眼光的投資,終於有了適時的激勵。我歎息的是媒體所司何事?為什麼一個.歐洲電影獎入圍名單是由一家電影公司來發布的呢?更慘的是,第二天的報紙竟然就採用了海鵬的素材,做為報導的重點。
我非常支持海鵬的努力,更肯定海鵬鍥而不捨地關注歐亞電影資訊,有海鵬的努力,我們才得以看到這麼多傑出的歐洲作品,以及日本大導演山田洋次的近年力作(海鵬已經連著發行了山田洋次「藤澤時代劇三部曲」中的《黃昏清兵衛》、《隱劍鬼爪》和明年才要發行的《武士的一分》)。
我唯一要挑剔的是台灣平面媒體的失職。
六日打開報紙,多數媒體報導的焦點是獲得六項提名的《竊聽風暴》,用的也是《竊聽風暴》的劇照。就新聞論新聞,這樣的做法沒錯,版面有限,只能做焦點報導,再加上即將上映的《吹動大麥的風》、《冥王星早餐》和《玩美女人》日前都已陸續熱炒過了,至於《旅行之歌》正在上映,《靈界線》、《戰場上的小人球》和《傲慢與偏見》則都已發行了DVD,唯新是尚,成了媒體自然的選擇。
當然,這麼多電影公司只有海鵬做功課,守著外電搶發新聞稿,做第一手的資訊傳播,基於這樣的苦勞,多給點版面,也是人情世故的必然。
只是,任何一個獎項競賽,你想看的入圍名單是精挑細選過的「節本」還是鉅細靡遺的「全本」呢?媒體是應該偷懶只報導一家公司的作品?還是全面性的掃瞄呢?
台灣人不是只看好萊塢電影,台灣媒體不應只報導好萊塢資訊,懂得適時把目光轉向歐洲、非洲和亞洲的媒體,才是我敬重的,「追求與世界同步」不但是我個人的信仰,也是媒體的基本責任,媒體就是一面窗子,透過媒體,讀者可以看見世界,可是台灣媒體不但全面八卦化(成天忙著用偷拍手法去窺探人家的私密),連該做的基本功課也不去做,不是輕描淡寫地揀人家現成的文稿重新拼貼成自己的文章,就是避重就輕地寫一點無關痛癢的馬路消息……還好,還好我們還有網路,可以留住一點脈息,可以刊發一些自己以為值得刊發的訊息。
一個歐洲電影獎入圍名單確實沒有什麼了不起,有英文閱讀能力的朋友,只要上網查詢,很快就可以看到全部的入圍名單,順便還可以知道這個獎將由一千七百位會員根據這份入圍名單投票產生得主,並在十二月二日於波蘭首都華沙頒獎,《未代皇帝》的製片Jeremy Thomas則將獲頒2006世界電影的歐洲成就獎(EUROPEAN ACHIEVEMENT IN WORLD CINEMA 2006 – Prix Screen International),以表揚他過去三十年的製片生涯的傑出貢獻;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則要獲得終身成就獎。
問題在於不是每一個人看到英文名單時,就可以知道這些電影的中文片名叫什麼?台灣是不是演過了?(演過了,就可以在DVD店找來看),還沒上映,則可以排定時間到戲院報到,這不就是中文媒體最基本該做的事嗎?
1988年,歐洲人創辦歐洲電影學院,也彷效美國電影學院頒發奧斯卡獎的模式,頒發FELIX獎的時候,人在台北的我立刻響應,讓台灣的讀者也能第一手知道歐洲人的品味和動態。在那個網路不發達的年代,衛星直播節目還很稀少的年代,我們是那麼努力地在土法煉鋼,唯一的想法就是台灣人應該與世界同步,於是就事先情商柏林的朋友一定要看當地的電視轉播,還要幫我記名單,然後,我在頒獎典禮後三小時打電話到柏林,聽他轉述典禮上的點點滴滴,再配合零星的外電內容,以及自己看過的電影印像摘發成歐洲電影獎的相關報導。
人生該當有夢,做個電影記者,我能做的夢,就是以有限的資源拚出一個與世界同步的精彩版面,雖然時代已經不同了(各報的影劇版都增張了,但是除了花絮就是八卦,你還能從報紙上讀到什麼資訊,打開窗子,你還能看見世界?還是只看到人家的臥室、浴室和車廂呢?),我還是願意繼續在自己的角落默默耕耘。
以下就是我整理的2006歐洲電影獎入圍名單:
影片入圍EUROPEAN FILM 2006
BREAKFAST ON PLUTO《冥王星早餐》
GRBAVICA《旅行之歌》;
DAS LEBEN DER ANDEREN 《竊聽風暴》
THE ROAD TO GUANTANAMO《關塔納摩之路》
VOLVER《玩美女人》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吹動大麥的風》;
導演入圍EUROPEAN DIRECTOR 2006
Pedro Almodóvar 《玩美女人》
Susanne Bier for EFTER BRYLLUPPET (After The Wedding)
Emanuele Crialese for NUOVOMONDO (Golden Door)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f《竊聽風暴》
Ken Loach 《吹動大麥的風》
Michael Winterbottom & Mat Whitecross《關塔納摩之路》
女演員入圍EUROPEAN ACTRESS 2006
娜塔莉.芭葉Nathalie Baye in LE PETIT LIEUTENANT
潘妮洛普.克魯Penelope Cruz 《玩美女人》
Martina Gedeck《竊聽風暴》
姍卓.胡勒Sandra Hüller 《靈界線》
Mirjana Karanovic《旅行之歌》
Sarah Polley in LA VIDA SECRETA DE LAS PALABRAS (The Secret Life Of Words)
男演員入圍EUROPEAN ACTOR 2006
Patrick Chesnais in JE NE SUIS PAS LÀ POUR ÊTRE AIMÉ (Not Here To Be Loved)
Jesper Christensen in DRABET (Manslaughter)
Mads Mikkelsen in EFTER BRYLLUPPET (After The Wedding)
Ulrich Mühe《竊聽風暴》
西利安.墨非Cillian Murphy《吹動大麥的風》和《冥王星早餐》
Silvio Orlando in IL CAIMANO (The Caiman)
攝影入圍EUROPEAN CINEMATOGRAPHER 2006
Barry Ackroyd《吹動大麥的風》
José Luis Alcaine 《玩美女人》
Roman Osin f《傲慢與偏見》
Timo Salminen for LAITAKAUPUNGIN VALOT (Lights In The Dusk)
編劇入圍EUROPEAN SCREENWRITER 2006
Pedro Almodóvar 《玩美女人》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竊聽風暴》
Paul Laverty 《吹動大麥的風》
Corneliu Porumboiu for A FOST SAU N-A FOST (12:08 East Of Bucharest)
作曲家入圍EUROPEAN COMPOSER 2006
Alberto Iglesias《玩美女人》
Tuomas Kantelinen《戰場上的小人球》
Dario Marianelli for 《傲慢與偏見》
Gabriel Yared & Stéphane Moucha《竊聽風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