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2-07 00:06:31| 人氣1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無題之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生存在世上,似乎只有二分境的選擇與解讀。
也許人們已忘記,在這二分境的選擇中,也並存在模糊的灰色地帶。

世間,哪一些人會用這灰色的模糊地帶呢?

一、政治野心家的禿鷹們。
因為,他們可以為自己有進可攻、退可逃,辯解的時間與空間。

二、存有私欲滿載的律師。
若是,身為律師在思緒上存有貪圖權位與金錢擁有時,必會擅用法律的漏洞,遊走在對自己有利位置之上,讓自己的名聲上揚,而能與他人競比並超越。

三、觀察者
身為一位觀察者,若不能先棄擲自我執念的侷限,是很難擁有客觀而深遠的解讀。
必會在事實未能像觀察者的判讀發展後,定會為自己無法能洞察事情的始末,而有了另言的辯說。

四、宗教者
身為有名聲與地位的宗教者,他們已習慣社會大眾注目的焦點。所以,會很難讓這些宗教者可以回歸到他們信仰的初心。以致於,宗教者大多已偏離了宗教原本純真的定義,而呈現出苦因痛果承擔相。

五、靈修者
身為靈修者,必有存在要釋卸一切的前因與果報的課題與覺習。
所以,靈修者漸入愈深的境,也就愈懂得靜默,許多不言說與示為的種種,一切都靜待時間的石磨,淨萃出結果的答案。

為什麼,靈修者不願給人有個肯定的答案與方向?
原因,事者是人的本體。而非是靈修者,應當給予事者的肯定答案與方向。

舉例來說:

靈修者,若遇到有疑難的事者,來求解。
這事者,本身的心底其實有了定案。只不過,事者並不想承擔自己執念思緒想要做出答案的後果。
而想,讓靈修者為事者一起承擔因果與事後責,以減輕事者本身心緒的軟弱與無知。

例如:一名殺了人的兇手,該不該要去原諒他?

這有多方面的角度,可做觀察:
一、在現實的角度去看,不抱持愚昧的慈悲與善良,而斷絕了兇手本該承擔的刑責與罪果。

二、在輪迴因果角度看,因予給自己釋懷仇恨的包袱。把心中的執念用心靈潛在未知智慧,將它磨平化為粉塵,消失於風中盡處。

三、在宗教信仰方面看:不去記恨兇手的狠毒、不去惡言咒罵兇手的冷血。因為,被害家屬若無法在終了那日來臨前釋下一切執憶,那定將在未來某一世中又會與兇手再次會面相遇。

我們會遇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恩恩怨怨?
定有前世的未解之結,可做理性與靜緒的觀察與解讀。

心念與執緒,總會將我們帶往錯誤的方向前去,讓我們一次次面臨失敗與挫折。
靈性與靜念,卻是將我們佇足在生命某一點上,覺習著將眼光看到最遠的那一境上。

不妨想想:大體上,我們除了上學、工作之外。又為自己保留多少,可以安靜不說話的時間?
在這不說話、不用腦識思想的分析、不去評論自我以外的人事物。你/妳又為,你/妳自己發現到哪些自己從未發覺到事與感受呢?

一句話,不重複。
一篇文,不連贅。
一心念,不執罣。
一境處,不灰暗。
一覺觀,不進執。

台長: 魅狐
人氣(1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心靈覺起 |
此分類下一篇:人的自我,有兩心的差異。世間的愛,有兩層級的不同。
此分類上一篇:心身靈性起,清泉淨心果。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