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作文題目,常常會有影響你最深的人,或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書之類的八股題目。當時為了在短時間內完成作業,我鮮少會認真思考再下筆。前陣子偶然看到天下雜誌的徵才履歷表內容,要求應試者填寫最近看過的三本書,及影響你最深的書是什麼?我才試想了,如果要我填寫的話,會是什麼書呢?
我迅速的翻索記憶,發現其實我小時候看的課外書籍並不多,一方面是我看書的速度真的很慢,另一方面是大部分時間,不是要準備功課,就是和同學玩樂去了。想了老半天,很奇怪,有一本書開始慢慢浮現在我腦海裡。但這個看似標準答案的書,卻是一本我早已經忘記書名的作文指導書,或許應該說,就是這本已經被遺忘的書,啟發了我對文字的興趣,並間接影響我未來選填大學科系時的志願。
我的媽媽教育程度雖然不高,平常也不會硬性要求哥哥和我在學校的成績表現,但她卻很會引導我們對其他事物的興趣。畫畫、跳舞、學音樂之外,印象深刻的是,她會很有耐心的握著我們的手學寫毛筆字,而我得到的第一本工具書,也是媽媽在我小學二、三年級買的作文指導書。小朋友嘛!一開始對這種沒有故事性的書籍,當然就是翻翻看看就算了,不過我後來竟然看出興趣,會針對作文書裡同樣的題目,自己試著寫作。小學三、四年級時,每週都有作文課,級任黃老師會挑出佳作朗讀給同學聽,這種唸出自己寫的文章給同學聽的行徑,對小朋友來說是有點尷尬不自在的。所以每週的朗讀時間,讓班上每個人都很緊張,深怕這禮拜老師唸出的是自己的作文。但話說回來,小朋友最大的優點就是單純,由於老師給予佳作很正面的鼓勵,後來同學們反倒希望自己是被挑選為佳作的那個幸運兒。
每個禮拜帶回家寫的作文功課,我都很認真的查詢作文指導書中,有沒有類似的題目,參考其中教導的寫作方向。當然,加入感情與思想,轉化為自己的文字,是最後重要的步驟,我也常常樂在其中,而黃老師也常給我很中肯的評語與教導。學生時代,我好像沒有得過作文比賽獎項,因為論說文不是我的專長,但因為小學時的作文課,及那本媽媽買的作文指導書,漸漸啟發我對文字的興趣,讓我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
上高中之後,各科教科書中,密密麻麻做了筆記的,就屬國文課本莫屬了。連原本讀來很頭痛的古文,只要是抒情性質的,我都會反覆玩味。其中尤其喜歡袁枚的《祭妹文》,屬於清朝性靈詩派的袁枚,這篇沒有學生沒拜讀過的《祭妹文》,深切表達了與摯愛妹妹之間的情誼,從小時到死時,讀其文就像其妹的一生自眼前流轉。猶記當初讀到最後一段:「嗚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後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嗚呼哀哉!」我的眼淚,也隨著袁枚的悲傷流洩而下。想想古時候的親人,因為地理上的隔閡及交通不便,年長後各奔東西,竟然連死前最後一面都無法相見。只能如袁枚所言:「予先一日夢汝來訣,心知不祥,飛舟渡江,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四支猶溫,一目未瞑,蓋猶忍死待予也。」可見親人間的羈絆,不是血濃於水那麼簡單可以解釋。
除了古文之外,我也很喜歡唐宋詩詞欣賞,睡前閱讀別有一番情趣。感嘆愛情飄忽難捉摸,白居易的《花非花》讓人感同身受:「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霧無覓處。」情人分隔兩地,想見不得見時,李之儀的《卜算字》可以稍解悶苦:「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諸如此類的抒情詩詞,總是能讓我讀來心有戚戚焉。
至於第一次接觸新詩,是因為高中時買的《十句話》系列。爾雅出版社推出的《十句話》系列,每一集都蒐羅數位作家的十句名話,短短的幾行字,有人生勵志、有對自然的關愛,當然也少不了各種情緒的抒發。
例如白雨的作品:
不容曲折的人世啊
除非始終相疊
任何兩條直線,只能
只能找到一個交點
蔣勳的作品:
此生是蛹,來世要化作遍山的蝴蝶。
此生是種籽,來世要飛作漫天的花絮。
數十位的作家中,我最喜歡陳斐雯的新詩,例如:
夢的關節
銜 接 著
過去與未來
在陰溼天氣裏
發炎,痠疼著
我對人生的神往
又如:
到了懸崖邊
路也未必肯再陪你
你得繼續唱點什麼
歌聲會帶來風
風輕輕一推
你就飛了
看到這裡,或許你會問,既然我是這麼喜歡抒情文章的人,為什麼會在電腦雜誌社這樣冷硬的工作崗位上,一待就是快四年?老實說,還沒從學校畢業之前,我只長期訂了二種雜誌,一是「講義」,一是「PC Home」。「講義」這類文學性質的雜誌,曾是我想像過的工作之一,但偏偏在我畢業求職之時,該雜誌社並無職缺。另外,我從創刊號訂到第43期的「PC Home」,正好在徵採訪編輯,加上當時的公司地址位在我家步行即可達的距離,身為社會新鮮人的我,也就這麼一頭栽進電腦相關的領域裡。
不過說句題外話,「PC Home」是當年少數融入人文色彩的電腦刊物,記得我還看過雜誌上用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句話,糾正一般人常犯的錯誤用法「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所以我想,或許可以在這個集團內找到電腦冷硬知識之外的驚喜。結果…,當初徵人啟示掛的是「PC Home」的名,賣的是「PC Shopper」的實,我成了全新電腦軟硬體採購雜誌的元老採訪編輯之一。從「PC Home」轉換成「PC Shopper」採編,這是第一個驚喜(或可說是驚奇?)。而另一個驚奇是,當時仍在「PC Home」擔任技術主編的嚴'r,為文常可細尋出其國文造詣,因為不曾謀面,我常把他想像成白面書生貌。沒想到面試當天,當吳主編介紹嚴'r已從PC Home技術主編升任為PC Shopper總編輯,而我也見到他本人!!
我以為會是白面書生、文質彬彬的老闆!原來是個有著190公分高,身形壯碩,頂著短短的小平頭,穿著運動衫的人,十足的電腦硬漢形象。老闆,請你原諒我這麼說,所謂夢想幻滅是成長的開始,大概就是這樣吧!呼~希望老闆聽到我的真心話,不要開除我才好。(冷汗直流貌…)
圖說:
照片中是小學三年級的我(或二年級?實際年齡已不可考)與我堂姊在中正紀念堂的合影,那時正是我開始對寫作產生興趣的年紀。看到後面的大孝門及黑漆漆的衛生署大樓沒?那棟大樓正是我現在公司的位址,由此可證,大樓的年紀已老,下次大地震再發生,各位親愛的同事就要小心點了!呵呵~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