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怡靜】
五年前,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上,含淚宣布辭職,黯然下台。
五年後,他捲土重來,回鍋再當首相,組成「突破危機」內閣,誓言要帶領日本走出經濟低潮。
這回,他變得大膽無畏。上任不到一個月,就推出高達二十兆日圓的振興經濟方案,要以刺激通膨、壓低日圓、擴大公共建設,來推動經濟成長。
這帖被稱為「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的猛藥,各界評價有褒有貶。
值得注意的是,安倍上任後,日本政府的民意支持率,出現十二年來首次上升,反映出民眾對他鐵腕改革的高度期待。
一月底的首次國會演說裡,五十八歲的安倍認真描述,他要如何讓日本走上新的方向。
我曾經因病辭職,經歷過重大的政治挫折。我發誓,既然重新接受掌管國家領導權的重任,就要把過去的反省當作教訓銘刻在心,真摯地對待國政運營。
促使我決心再次為國家、國民獻身的來源,在於深切的憂國之情。因為我堅信,糾正我國處於危機的現狀,是我義不容辭的使命。
日本經濟的危機:無法從通貨緊縮和日圓升值的泥沼中擺脫,喪失了高達五十兆日圓的巨額國民收入,和產業競爭力。無論多麼認真工作,生活都得不到改善。
東日本大地震後的復興危機:將近三十二萬人民,依然無法回到故鄉,遲遲沒有進展。
外交與安全保障的危機:外交政策的基軸發生動搖,這一弱點似乎被看穿。對我國固有的領土、領海、領空及主權的挑釁不斷。
還有教育危機:肩負國家未來的孩子們,惡意欺侮現象層出不窮,喪失了對國家歷史和傳統的自豪感。令人擔憂,應與世界同步的學力下降。
作為在野黨的三年多裡,我們到全國各地用心收集了民眾心聲。恢復為執政黨後,我們要具體落實政策,朝著突破目前危機邁進。
內閣成立,我就對所有閣員,下達了全力開展「經濟再生」、「震災復興」、「危機管理」的指示。突破危機,是全體閣員應團結一致開展的工作。
經濟再生:眾多課題當中,我為什麼最重視經濟再生呢?因為我認為,長期通貨緊縮與日圓升值,從根本上動搖了「努力的人能夠得到回報」,這一社會信賴的基礎。
政府無論如何分配收入,如果不能夠透過可持續的經濟成長,產生財富,整個經濟的大餅就會縮小。
如此一來,每個人即便很努力,收入也只會愈來愈少。支撐安心感的社會保障基礎,可能出現動搖。
延續以往的應對措施,是無法擺脫通貨緊縮和日圓升值的。正因如此,我才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大膽的一籃子政策。我們要以堅定的決心,恢復「強有力的經濟」。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5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