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意識:
日記只是一種歷史文獻嗎?日記、自傳、回憶錄、書信,都是因為其私密性、或與歷史事件的密切性而成為一種具參考價值的歷史文件。然而,也有不少論者對於寫作者筆下的虛構成份,抱持戒心。因此,如果視日記為日記寫作者一種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創作時,日記的內容與寫作者的目的,則又需要以另一種眼光看待。筆者認為在這種特別貼近作者精神的文類中,隱藏其於文本之中的,便不再只是一種史料價值而已,而是個人對於自我概念的維護。
如果我們直接視日記為一種根據每日生活所進行的再創作,那麼日記中的主人公,便是日記寫作者所創造的「我」,一個與自我形象最為貼近的人。在本文的討論中,我將試著討論日記中的虛構成份,討論日記中的主人公的形象,換句話說,我將討論日記作者對於自我形象的建構。
每日發生之事,何其瑣碎,但在寫作者的組織與記憶中,特殊的情節一再出現,日記便不只是一種日常瑣碎的堆砌,而是日記寫作者自願或不自主的組織所呈現的自畫像。也就是說,當日記書寫成為一種習慣時,在日記寫作者每日的書寫中也將孕育出另一個自我人格(導讀16)。這種人格的建構,意味著日記作者對於自我的建構。因此,在這樣的寫作中,日記便不只是一種歷史文獻,而是日記作者透過日記書寫,走向內心,挖掘出一個理想自我的過程。
透過這樣的討論,我試圖藉由作家在日記中的自我建構說明現代作家的自我訓練。另一方面,我也想藉由對於作家日記的討論,指出日記此一文類,透過出版的過程,更加深了它成為虛構性文本的特性。也可以說,日記本身的虛構性,除了來自於作者寫作時的揀選,也因為公開發表而進入公領域,那麼它便不再私密,而具有一種表演特性,展示讀者所好奇的日記寫作者的個人生活。
概念來源:
討論架構:
1.問題意識
2名詞定義: (1) 自我與自我建構
(2) 日記中的讀者意識
(3)是誰在寫日記?日記中的主角
3.寫日記的人:(1) 選材依據
日記作者與日記範圍
(2) 研究現況
4. 日記主題:
(1)呂: 藝術家/作家的身份
家庭
交遊
非如此不可:閱讀與創作
(2)郁:愛情(家庭與外遇)
文學活動(交遊與交惡)
對社會發展的期望
閱讀
自我期許
5.日記的虛構性:
內容上:自我寫真:日記中預設的讀者與自我指涉
出版與否
6.結語
參考書目:
文章定位:
人氣(83)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