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完《寵兒》
在閱讀過程中,我在想前個世紀的黑人 是啊 離台灣被日本統治那年也沒差多久 他們的苦難 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作者童妮‧摩里森 在小說中不停轉換敘事觀點 讓各世代的黑人們說出他們的故事 其中 最教人心驚膽跳的還是柴特一生的遭遇
先是她向母親說:可不可以給她那個她所沒有的記號 而被賞了一巴掌的事
我們不用自我要求成為奴隸 因為主人早就打算好了 他們算計好你的勞力與價值 也就是因為這樣 柴特當了母親之後 才會那樣剛烈 不惜毀壞她的子女
與主人正面對決
到底是誰踩到那條界線?
白人主人正是要重新取回他的財產 那小孩子意味著新生的活力
如同那些牲畜 也是以新生來延續牠們的勞力 而這黑女人正是踩線犯規
竟然逃走了 [在被當牛當羊似地餵飽白人小孩以後]
但是 柴特之所以選擇與之正面衝突 也是重新意識到 是白人踩入她的界線
怎麼能善罷甘休 但是世界的殘酷在於 那些規則、法律 並未照及此地
這塊住有黑人的村落 她只有選擇她唯一能保護子女的方法
[那些被債務逼急 失去任何想像力的人 也多是選擇這樣的出路]
那是前個世紀的事 關於因為劃線 因為個人權益 因為多數人權益 而劃出的線
在保護罩之外 天地的確不仁 視線外之人為芻狗
在閱讀過程中 我有意借黑人們在工作時歡唱的歌謠 比擬作過去台灣被禁止 或說被壓抑的聲線 這是一條精神出口 由自己人的密語中 說出心中的話 暢快無比 那是最有力的笑聲 [但聽在別人耳中 多麼苦痛 多麼刺耳]
我也想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 所遭遇的一些事情
那些 我後知後覺 原來我可能踩線的事
例如:家中經濟狀況不佳的我 為什麼要[敢]繼續升學
是啊 我的母親不也是因為家庭因素而被迫中斷學業 使她成為一名家庭主婦
讓人家看起來 沒有智識的婦女嗎
對齁 我怎麼還會繼續升學呢 怎麼不趕緊工作養家呢
大概是自己加長版的學生生活 拖延了很久 我也在想著:我怎麼會在這呢
但是 為什麼我不可以在這呢
我不可以擁有慾望 不可以追求這樣的學生生活嗎
我覺得很奇怪 我的現實壓力竟然需要別人壓著我 去認清的
在朋友多數都找到工作 我卻還在打工時 我的確很尷尬
除了自己不爭氣外 也在想 難道這個決定有問題嗎
是否我踩到這條線 這條在他人眼中 叫作:你應該如此的線?你最多只能到此的線 叫作:夠囉 該退回去囉 該為未來想想的線
原來 夢想,是有夢之人的
我的叫做 妄想 [耳際響起五月天的黑白講]
如果你給我了 我要說:○○○,足甘心耶。肛溫啊。
於是 我看到自己小時候奔跑的那條大路
原來只是一條狹小的巷道
大人們笑著說:那是你還小
原來大家都知道了
大家微微笑著
只有我別著頭
看著自己長長的影子
差一點 就碰到巷子口了
文章定位:
人氣(195) | 回應(3)|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