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0-22 09:55:56|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北歐經驗,台灣轉化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毓秀的父親,93歲那年壽終正寢、安詳離世,母親至今仍堅持獨居-「人如果要自由,就要享受一些寂寞」。


他們是幸福照護、自在老後的台灣範例,是父母親、弟妹與她共同創造的幸福循環。 

 

我母親常常說:我最想要的事情,不是長命,是善終。我們兄弟姐妹現在也過了耳順之年, 我們父母順著『自理自主』過得自己想要的人生,也讓我們放鬆自己,敞開心胸、不斷學習成長。


劉毓秀高齡父母的美好晚年,有北歐照護理念,有父母的先見之明,還有她自己的「孝順之道」。

 

我們引導父母過很精彩的晚年,不要聘請外勞,我們要自理過日。


記者訪問我:『你這樣對待父母,不會被說不孝嗎?那你怎麼辦?』


我回答,我跟我的弟妹了解,我父母過得好 ,這樣就夠了。

 

劉毓秀指出:過往她是為了性別研究前往北歐,沒想到卻帶了高齡照顧這份大禮,不僅是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能過得自在,家庭能擁有和樂關係,國家也能保有競爭力。

 

北歐經驗,台灣轉化:

1.北歐的價值觀是要活就要動。健康才能生活自理,生活自理就會活動到筋骨肌肉,有活動就不容易生病。


而且針對生病的人也是如此,要活就要動,甚至重度失能者也是這樣。我們回想台灣的失能長輩,經常會以許多功能的機能型輔具,協助他與照顧者。

 

但是北歐照護的床,四周都是「拉環」,無論身體狀況怎樣,仍主張「自主自決」,生病了依然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跟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


若要洗澡還要「電動洗澡車」,病人可以自己洗澡。北歐是創意王國,設計是拿來提升人的自主價值與尊嚴。


2.要盡量避開失能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中風等。若真的發生了,也不做無謂的延命措施,北歐較少長期癱瘓與失能的病人。

 

如果一直延長無效醫療,病人與照顧者不段延長照顧時間,當所有人都受苦時,國家財政與競爭力也撐不下去。高齡的器官會自然衰竭,不要插管。

 

3.國家如果可以做到以上2點,就可以省下很多錢,國家可以把經費與資源來照顧照顧者與預防失能,如此更能減少長照悲歌。

 

我家父母將北歐思維台灣轉化,我父親80多歲時還能邊吃冰、邊散步,活得健康快樂。

 

他除了健檢,堅持不進醫院做醫療,我們也尊重他。最後身體衰退時,我媽要給我爸吃人參補氣,我爸也拒絕,他說『不要,氣補了,如果身體癱了就走不了。』所以他最後是安詳離世。

 

劉毓秀的父母不請外籍看護、堅持獨立自理,母親保持健康更立志要做「大體老師」,父親過世選擇樹葬化為泥土,與大眾共賞藍天白雲。


他們健康變老、尊嚴變老,全家幸福愉快,有趣的是劉毓秀不只一次說:這樣的高齡照護,不只健康快樂,是真的還很省錢。

 

岸見一郎:活在當下,就能感受到幸福;照顧,也能幸福

而隨後的座談會,作家岸見一郎、主持人楊月娥與劉毓秀更是展開精彩對談,精選片段給幸福熟齡的讀者:

 

楊月娥:不孝是最大的孝順,可是台灣這一代要如何做到,對我們而言還是很困難。

岸見一郎:其實文字很容易被斷章取義,像是《被討厭的勇氣》不是說大家要被主動的討厭 請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是請大家不要害怕被討厭。所以我的意思不是鼓勵大家要不孝順,


我分享一個故事,我父親有一天跟我說,你到底時麼時候才要結婚?可是我已經結婚了,但我為了想要了解我父親,我就問他為何要怎樣問。

 

他說:『如果你沒結婚,我要怎麼放心地老。』所以看到許多父母太放心,世上沒有可以牽掛的事,反而快速衰老。讓父母擔心,是讓父母更有活力的一件事。」讓父母擔心,是不孝順,但也讓父母有了活下去的目標。
 

楊月娥:看到家人需要被照顧,家人要如何調適心情、走過低谷?

 

岸見一郎:「我想分享兩件事。當我們人生遇到低谷時,不要想抵抗它,不要想要跳脫超越;如果自己往下掉了,就當自己是雲霄飛車,有時雖然會快速往下掉,我們也是會借力使力、反彈回來。」


另一件是,我們要了解『成功也不見得會幸福』。我們或許我們無法成功,但我們可以是幸福的,有這樣的想法,才能跨越人生的生老病死。照顧年長者或者其他的人時,我們可以停下來想想,一定會找到幸福的瞬間。






台長: 昕哥
人氣(21)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