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7-16 10:11:06| 人氣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6大祕訣幫助自己擺脫「焦慮體質」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逆境力高的人不只深諳焦慮時的因應對策,也擁有一顆穩定的心,不因小事影響情緒。


養成幾個習慣有助於培養不焦躁的心,接下來,容我介紹幾個心靈習慣,幫助我們擺脫焦慮體質。

丟掉負面思考的習慣焦慮體質的人通常習慣反芻令自己生氣的事情,而且每次回想都氣憤難平。


長久下來,就會容易感到焦躁

每次聽滿腹牢騷、對任何事都忿忿不平的人說話,我都很訝異他竟然記得住如此瑣碎的小事。

這一點與他習慣反芻負面經驗有很大的關係。由於經常回顧的關係,心中積滿了討厭的回憶、令人生氣的遭遇,於是變成一位愛抱怨的人。


當一個人心情不好,很容易為了小事焦慮,因此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就覺得很重要。

為此,各位絕對不要一直回顧令自己生氣的事情。


心情不好時不要回顧過去

心理學證實記憶與情緒有很深的連結。

當一個人心情不好,很容易注意到壞的一面,反而不去看好的一面,因此較容易記住負面經驗。


此外,情緒不好時,較容易回想起負面經驗,很難回顧好的事情。綜合上述兩點,稱為心情一致性效果


由此可見,想要擺脫焦慮體質,若先要避免讓自己在心情不好時回顧過去,而是養成回想正面經驗的習慣,讓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其次是盡可能回想快樂的回憶、開心的經驗。


不說自己的負面回憶

只要說出不好的回憶,負面情緒就會在內心逐漸增生、膨脹。說的次數愈多,負面情緒就愈像滿水位的河川,一不小心便潰堤,造成洪水氾濫;逆境力高的人幾乎不提負面回憶,這是他們養成的習慣。


前面提及的職棒選手松井秀喜也曾因為陷入打擊低潮,成天悔恨不已。當時他曾表示:他盡量避免去談不好的回憶。


我給自己訂了一個規矩,那就是不輕易說出不好的回憶。


我覺得話一旦說出口,負面情緒就會立刻暴增,這種感覺真的難以解釋。


我朋友常要我『多表露情緒』,但我覺得只要將情緒說出來或表現在臉上,我就會無法控制情緒。


感到憤怒或說出不滿都無法改變事實,心中的想法也不是自己可以阻止的。


不過,要不要說出口,倒是可以自己決定。我發現只要停止抱怨,就能控制負面情緒


逆境力高的人通常不會輕易說出不好的回憶,他們利用這個方式掌控焦慮感。


修正負面認知的習慣

逆境力高的人即使遭遇負面經驗,也會以正面積極的心態面對,因此總是能勇往直前。


相反的,逆境力低的人只能以負面態度接受負面經驗,遇事便情緒不佳,形成焦慮體質。


為了提高逆境力,只要發現負面認知就要立刻修正,養成正面認知的習慣。


舉例來說:面對難熬的日子不要怨嘆,反而要想「只要渡過這一關就能破繭重生」。


遇到同事扯自己後腿,不要生氣的想:「為什麼對我這麼壞!不可原諒」反而要平靜的接受,感嘆一聲「看來他真的容不下我呢」便就此作罷。


遇到客戶提出強硬要求,不知該如何處理時,不要口出惡言的說:就知道欺負廠商,反而要以平常心去:還真是個粗人,拿他沒辦法。


多虧如此,可以鍛鍊我的談判能力」,積極面對問題。只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就能擁有一顆堅強穩定的心,不因一點小事動搖。


消除自卑感

對別人說的話、表現出來的態度感到生氣,於是出言回擊或爆氣飆罵的人,通常都有自卑情結。不過,當事人可能毫無自覺。人難免會有自卑感,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不擅長數字、討厭邏輯思考、不會說英文、運動神經差、肥胖、討厭閒聊、說話無趣……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不足的缺點。其實只要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點即可,當自己無法接受,想要逃避時,缺點就會變成自卑感。


當一個人有自卑感,別人只要稍微踩到他的地雷,就會產生情緒反應。如果是討厭邏輯思考,對這一點感到自卑的人,只要聽見別人說:這種事只要用邏輯想一下就知道了,即使只是無心之言,也會激發自卑情緒,以為對方藐視自己,產生過度反應。


覺得自己胖,感到自卑的人,一聽到別人在討論體型便覺得不舒服,突然變得沉默寡言,甚至出言攻擊現在最紅、身材最好的模特兒。


接受自己體態豐腴的人,可以平靜的與別人討論體型的問題。


看到身材姣好的人能夠坦然讚美,偶爾還會拿自己的身材開玩笑。


逆境力高的人完全接受自己的自卑感,無論任何時候都能冷靜面對。


以「該怎麼做」取代「為什麼」


為什麼?是最容易讓人感到焦慮的想法類型。

例如:

為什麼要這麼說話?

為什麼那麼消極?

為什麼工作速度那麼慢?

為什麼連這種事都不懂?


如果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從「為什麼」的角度看,就會感到焦慮


逆境力高的人捨棄讓自己焦慮的思考習慣,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建設性的思考模式。


如何才能將害自己焦慮的思考習慣換成具有建設性的思考模式?方法很簡單,只要將「為什麼」轉換成「該怎麼做」就好。


不要用「為什麼要這樣說話」指責別人,而是要平靜思考「該怎麼做才能跟他好好說話」。


不用批評別人為什麼那麼消極,而是要絞盡腦汁思考該怎麼做才能讓他重新振作。


不要驚訝於為什麼工作速度那麼慢,而是花心思研究該怎麼做才能提升效率

 

不要說「為什麼連這種事都不懂」,讓別人感覺自己快丟飯碗了,改以「該怎麼做才能解釋得更簡單明瞭」的態度,將這件事當成自己的課題處理。


為什麼會引起情緒反應,讓人感到焦慮。

相較之下該怎麼做則會引起認知反應,幫助我們冷靜判斷狀況,促進具有生產性的思考模式遇到事情時不問「為什麼」改問「該怎麼做」就能提高逆境力。

 

台長: 昕哥
人氣(57)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