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預計提前落地,為奪得先機,MWC展上各家廠商大力展現自家產品, 加上有平昌冬奧5G試營運經驗加持,投資人可藉機找出最具潛力標的。
全球電信商、通訊機器廠商磨刀霍霍,力拚在2019年將次世代高速行動通訊規格「5G」落地商轉,時間將較原先計畫的2020年提前了1年。
而各國業者也相繼在2月26日才開幕的2018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表明,要將5G商用化計畫提前。
日盛投顧總經理李秀利指出:本次MWC的亮點在於自駕車與5G的連動。
與4G發展不同,5G是由應用端推著向前走,包括交通類、汽車類、智慧城市等皆需要5G的傳輸速度。在這些新科技應用已經逐漸發展成形之時,為了提早適用,5G落地適用的速度會比預期中來得快。
除此之外,韓國平昌冬季奧運5G的試營運,不僅僅取得5G營運的經驗,更加速5G成功落地的機率。
李秀利也提到:2020年東京奧運前至少會有一波熱潮,日本電信商NTTDoCoMo與Intel合作,有意提早在2020年東京奧運前適用5G,並且推動更多的聯網應用。
5G因為傳輸距離短,基地台數量無論大小,勢必都將大增,加上目前5G在資料交換量跟傳輸峰值將大增數倍,目前核心網路的數量勢必嚴重不足。
元富證券指出:5G的四大應用當中,則是以基地台與核心網路最直接受惠,聯亞(三○八一)、聯鈞(三四五○)都有產出相關設備。
從基本面比較,聯亞已經擺脫2016年底營運谷底的狀況,營收展現連續12個月的成長,毛利率也呈現持續成長的態勢;比聯鈞營運維持穩定,聯亞今年的成長動能相對比較強。
除此之外,聯亞同時具備基地台、核心網路及資料中心產品,再添加矽光產品將於上半年開始出貨,將提供聯亞產品長線成長動能。
再者,聯亞的毛利雖然在去年第四季表現略有下滑,但仍能維持在五成以上,獲利能力仍然看好,加上營收雖已接近歷史高點,但股價離高點仍有一段距離,表示股價仍有成長空間。
若要說涵蓋最多無線網通產品的5G概念股,啟碁(六二八五)莫屬,從無線通訊系統的微型基地台、到物聯網的開發、CPU(中央處理器)模組到車用雷達感測器,其產品涵蓋的範圍極廣。
雖然去年因為關鍵零組件缺料、匯率及客戶政策的三大變數影響,使得啟碁的營收及獲利不如預期。
不過,其中關鍵零組件預估在今年下半年就能獲得緩解,屆時產能回復,營收及獲利的成長還是可以期待的。
此外,隨著自駕車的需求漸起之下,車用雷達也預期會開始放量出貨,也可帶領啟碁產品組合的改變優化。
再從本益比的角度分析,一般網通廠的本益比平均都超過15倍,而啟碁的本益比只有約13倍,代表啟碁的股價還有上升空間。
一般來說,年初是網通產業淡季,但細看啟碁1月營收,還是比去年成長1.76%,雖然不多,但多少也代表客戶端對營運樂觀看待。
另一家值得關注的網通廠,是去年股價表現已經備受關注的中磊(五三八八)。
去年中磊受到原物料缺料的影響,獲利不如預期,但從營收的角度來分析,連續八個月營收年增皆維持成長,還是可以看出市場對於網通產品的需求仍然暢旺。
中磊是網通設備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廠商,主要產品線本為家用Gateway連接設備,近年開始開拓智慧家庭產品線,如IP CAM(網路監控攝影機)及SENSOR(感測器)有助於開拓不同領域的客戶並提升毛利率。
在智慧家居產品的貢獻下,即使關鍵零組件的成本因缺貨提高,但中磊近年的毛利率仍然都維持在13%以上,表現不錯。
需求暢旺網通設備串連各式科技產品
日盛證券看好今年在訂單成長及擴廠效應的挹注下,中磊年營收有機會突破新高,達400億元。
尤其2010年中磊擴廠後,至2016年營收成長超過四倍。去年,中磊再次研擬擴廠計畫,在擴廠效益之下,中磊有望樹立下一個里程碑。
如今,隨著網路資訊量爆衝,資料中心建置越來越多,且數據量快速提升,100G已經是資料中心的主要規格
元富證券指出:今年100G交換器將正式超過40G,成為主流,同樣供應100G交換器的智邦(二三四五)與明泰(三三八○)也因此值得觀察。
相較去年一路狂漲的智邦,明泰的5G行情較不明顯,但今年交換器的需求量開出後,智邦、明泰可望接到不少訂單,此時的明泰因為去年股價基期較低,今年或許會有落後補漲的行情。
5G整合大環境各種科技用品,串連各式科技,但李秀利認為,最先開始適用5G的還是企業端,因為企業才有資金去鋪設設備並進行研究發展,之後才能進展到鋪設給終端的使用者。
因此,雖然5G可能提前在企業端啟動,但就一般民眾而言,感受可能還沒那麼強烈,需要等企業端發酵,帶動出各式的新運用,屆時,一般民眾才會開始逐漸感受到5G帶來的便利性。
報稅季節不到2個月又將來到,財政部已經對首報族開放試算申請,對報稅族來說,富邦金(2881-TW)旗下富邦證券提醒,報稅之餘,小心所得資料讓財產露了餡,如果財產要保密,可以透過4種投資工具,掌握好投資要訣就不怕財產外洩。
許多受子女申報扶養的長輩、或婚後與配偶合併報稅者,私房錢和身家財產在報稅時,所得或財產狀況露餡而不自覺。
富邦證券專家團隊協理陳秋蘭表示:確實越來越多人詢問透過金融商品的課稅方式,倒不見得是為了稅負考慮,而是不想留下所得紀錄,讓資料取得者可推算出財產狀況,財產的隱密性大破功。
例如:夫妻合併申報下,所得和財產對枕邊人全都露;年長客戶擔心早年「贈與」或「寄放」子女名下的財產,在子女成年或婚後,財產或所得難以再隱藏;還有退休族捱不過高稅率子女的請託,要求申報扶養,擔心利息曝光恐引起不必要的困擾。
所得要隱密,有4種投資只要掌握好訣竅,就能不洩漏這4種投資的所得,是想要隱匿財產不錯的理財規劃,4種投資分別為:
1.證券/期貨交易所得:
目前停徵免課所得稅,在除權息前出售,就不會發生課稅所得。
2.分離課稅的所得:
雖然有所得,但於交易完結時直接分離課稅,免併計個人所得申報。
3.保險規劃:
保險給付免納所得稅;又要保人與受益人為同一人之保險給付,免計入最低稅負計算,查詢所得資料時,不會帶出保險給付的資料。
然而,查詢保費時是否會帶出當年繳費狀況呢?同一要保人及被保險人當年度所繳納各項非健保人身保險費係合計顯示,未詳列項目或保險公司名稱;又繳費金額在2.4萬元以下者,顯示實際繳費數,逾該金額,亦僅顯示可扣除金額為2.4萬元,保密性仍佳。
4.海外所得(不包括大陸來源所得):
同一金融機構累計個人全年海外所得總額達新台幣50萬元以上者,始需填報該投資人之海外所得資料。
未達此金額,有些金融機構即未填報。以報酬率5%推算,若投資金額未達千萬,未必會收到海外所得通知單。
如果收到了呢?
富邦證表示:也沒關係,因為每一申報戶海外所得合計數未達100萬元者,依法不必申報,確定不會超過者,便可以靜靜地把海外所得通知單藏好;若研判該申報戶的海外所得金額會達到100萬元以上,雖然應該要全數列入計算,但在無投資抵減的情況下,每一申報戶基本所得額(所得淨額+海外所得+特定保險給付+非現金捐贈+私募基金受益憑證之證券交易所得)未達670萬元時也不用申報,因此還是有機會忽略這筆。
至於所得下載時會不會被看到呢?
富邦證表示:若財政部未修訂作業,目前海外所得並不在可查詢之所得項目中,也就不露餡。
不過,富邦證券提醒,若屬應申報所得,千萬別自作聰明,選擇性地提供申報,屆時國稅局依實際狀況核定,反而會補稅受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