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1-17 23:38:13| 人氣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讓自駕車長眼睛 機器人也能端茶送餐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3D感測」超威

一個如好萊塢電影《關鍵報告》般,一揮手能操控螢幕、走到哪都有攝影機掃描、還有無人車載著你穿梭行進的世界,很遙遠嗎?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顯示:這樣的科技,已是「現在進行式」!

 

CES開幕演講上,半導體巨擘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先行暖身,宣告2018年科技發展的重點仍是人工智慧AI)、自駕車ARVR(擴增/虛擬實境)、物聯網智慧家電


沒錯!這些科技名詞都不算新鮮,但在隨後陸續登場的熱鬧大秀中,卻仍然能令現場觀眾驚呼連連,原因,就在於他們都裝上了這個關鍵小物:3D感測


首先,英特爾旗下以色列「自駕車之眼」Mobileye執行長夏舒雅笑容滿面搭著自駕車上台,因為有了3D感測,車輛才能精準測距、華麗登台,而不會一不小心撞向前方的科再奇或掉落台下。


3D感測就像「科技之眼」

機器有了視覺,將更有人性赴美參加展覽的工研院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經理侯鈞元說:今年CES上最吸睛、且對人類衝擊層面最廣的技術,就是「自駕車、物聯網和AI,全都配備3D感測!


什麼是3D感測?

其實可將它想像成人類的「眼球」。目前3D感測分為可模仿人類眼睛的立體成像iPhone用的結構光,以及飛時測距(ToF三大主流技術,依據不同距離或需求,應用在機器人自駕車或家電上;而3D感測被視為推進AI、自駕車、ARVR、物聯網、智慧家電技術升級最重要的鑰匙!


3D感測此時會成為關鍵字,工研院電光系統所所長吳志毅解釋,是因晶片運算速度已較10年前大躍進、AI成為了顯學,而3D感測能強化機器的感知,讓AI更有可能提早發生。


除了晶片運算技術水到渠成之外,更重要的關鍵,還是在重量級產業的推波助瀾,也就是:智慧型手機旗艦機種預料將在2018年全面導入3D感測。這部分,首先來自於王者蘋果。


8年來,蘋果其實一直默默布局3D辨識與ARVR技術,2010年蘋果開始收購英國和瑞典人臉辨識軟體公司Polar Rose2013年的出手更具代表性,就是收購以色列的3D深度感測辨識商,這家廠商不但就是當年為微軟研發出第一代而揚名國際的新創獨角獸,更是此次蘋果iPhoneX背後的技術根柢。


在PrimeSense之後,蘋果2015年又四度出手,分別吞下以色列鏡頭技術商LinX、德國AR企業Metaio、英國圖像辨識業者Perceptio、瑞士臉部動畫生成技術公司Faceshift,2016至2017年再購併美國影像辨識廠FlybyMedi及以色列臉部辨識技術商RealFace。


數位影像方案商華晶科技董事長夏汝文認為:蘋果iPhone X推出3D感測不僅為了手機解鎖,實際目的是取得每個用戶的3D模型,這些大數據讓蘋果能建立數據資料庫,可自行研發或銷售Kit(套裝)平台給其他軟體公司,擴大AR研發商機及收入利潤。


有了每位使用者的3D模型數據,蘋果才能跳脫只靠硬體挹注營收的困境,讓所有產品舉凡手機、平板或筆電都能變身成軟體研發養分,「AR的應用很廣泛,」夏汝文提醒:「想像以後每個遊戲主角都能變成自己。」


AI「長眼睛」機器人說話不夠看,還能端茶送餐

在吳志毅的定義中,3D感測是「把人的眼睛放到機器人上」,使其與人類一樣可視物並判斷。過去蘋果Siri或亞馬遜Echo都只有聽覺,但有了眼睛,AI就跨出加速發展第一步!」


侯鈞元形容:今年AI語音助理是展場標準配備,網路巨擘首度來參展就是主打語音助理,亞馬遜的AIAlexa」更是席捲全場。


今年CES看點之一,就是:所有產品都會講話了!「你想得到的所有家電都配備AI語音助理,從電視、冷氣、冰箱、音響、汽車車充、行車記錄器都有Alexa,滲透幅度遠超想像。


侯鈞元具象化形容滿場機器人盛況:從沒頭沒腳的智慧音箱、有腳(輪子)沒手的類Zenbo(華碩出產的機器人)、有手有腳(輪子)的類Pepper(鴻海代工的軟銀機器人)等,到處都有AI的身影!


侯鈞元說:而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些更進化的機器人,就加入3D感測。它們被用來負責導覽陪伴照護等,也有特殊用途如機場輸送或送餐,可以想見這些機器人若沒有3D感測就只能聊天,有了3D感測就可以『看』,未來可以幫你端一杯水。


當自駕車「長眼睛」⋯⋯感知測距,避開馬路三寶

3D感測結合語音助理(如Alexa)的未來,除了生活中的機器人,在汽車上,也許更快亮相!

例如這次CES展,日本豐田、美國福特或BMW等車廠就野心十足,豐田今年將生產安裝Alexa的車,預計2019年將Alexa套用在所有車款,未來開車回家前就可先開好車庫或客廳的燈;豐田還說,將與亞馬遜、必勝客合作推出類似餐車的AI無人車,計畫2020年在東京奧運亮相。


自駕車需要測距,一定需要3D感測!

車子要看的不只旁邊的物件,還要看100公尺外的狀況,遠中近都必須感知,因此舉凡光達、景深攝影機、3D感測鏡頭等都是標配,各感測裝置可互補。

 

工廠也不例外。吳志毅預估最快全面導入3D感測的是工廠,原因是目前組裝線上的機器手臂沒有完整視覺,有的只在固定位置抓取物件,但有了3D感測,機器手臂就能自主找到物品並移動、甚至可思考要用哪個角度去抓取,讓工廠更智能有效率。


鴻海就計畫以機器人大軍取代密集勞力

董座郭台銘201712月接受中國央視專訪時明確表示:鴻海的思惟是發展「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這是智慧製造的核心,「未來20年我們流水線(生產線)的工人會消失,但重要的不是哪些職業會消失,而是你能否適應環境的改變。


鴻海目前已有5座無人工廠,由自製的Foxbot機械手臂「上工」,甚至連iPhone X都已借助Foxbot提高產量。但郭台銘期待機器人大軍更聰明,故默默布局視覺相關技術。


熱鬧的CES雖已落幕,廠商的競合卻正要開始

當機器睜亮了眼,未來所有物件都得以辨識、聯網、進化,人機互動、智慧生活不但會是日常的真實,也將使我們的生活更為便利有趣。

 

台長: 昕哥
人氣(13)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