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怎麼了?人民幣閃崩全解讀
北京時間上午9點30分開盤;9點43分,反映中國A股市場整體走勢的滬深300指數下跌5%,啟動了當天第一次陸股「熔斷」。
所謂「熔斷機制」,是中國為了穩定股市,在16年上路的交易新制,當滬深300指數漲跌達5%,市場暫停交易15分鐘,漲跌達到7%則直接收市。
15分鐘後,陸股在9點57分再次開盤,然而,投資人只用了120秒的時間,就讓陸股「全面熔斷」:9點59分,滬深300指數跌幅達到7%,股市宣告收盤,與正常的交易時間相比,整整提早了5個小時。
16年第1周, 1月4日至8日的5個交易日,除了中國A股慘跌10%,日股、港股跌7%,德股跌逾8%,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也跌掉6%,創1929年以來最慘烈的新年開市。
序曲:熔斷只是表象,人民幣重挫才是禍首
熔斷機制的「始祖」是美國,1988年推出制度後,美股等了9年才被首度熔斷,且至今也就僅此一例;而中國,上路4天就讓股市2度提早收盤,創了世界紀錄。
7日當晚,中國證監會宣布熔斷機制緊急暫停;即使制度暫停,但它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如同略帶反諷意味的《金融時報》哀悼文所說:我們活在一個動盪的時代,中國已是撩動全球金融市場的一股巨大力量。
從時間點來看,金融市場真正關注的焦點,是人民幣匯率!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說:1月4日陸股第一次熔斷的前奏曲,是在當天股市開盤前的人民幣匯率驟貶,「早上9點7分到17分,人民幣離岸匯率(CNH)在10分鐘內急貶0.3%,9點30分陸股開盤前,已貶破6.5(1美元兌6.5元人民幣)的重要心理關卡。一周結算,CNH貶值幅度約達1.7%。
人民幣是近年來在全球市場角色越加吃重的明星貨幣,為何會在一夕之間成為麻煩製造者?原因在於它串聯著金融市場的3個噩夢。
噩夢1:引爆中國金融危機?
民間企業滿手美元債務,償還越來越難
第一個噩夢,是傳言許久的中國金融危機。
1月4日晚間7點36分,就在人民幣離岸匯率貶破6.5元的10小時後,中國東方航空對外公告,決定提前償還10億美元債務,目的之一是為了降低匯率風險。
根據東方航空15年上半年財報,公司計有127億美元的美元債務,若人民幣兌美元貶值1%,將會造成約6億人民幣的匯兌損失。
抱著人民幣的中國企業要償還美元債務的難度也就越來越高。不幸的是,現在的中國民間企業,滿手都是美元債務。人民幣貶值的另一個效應,卻讓債務麻煩雪上加霜。
當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心理越來越強,中國資金外逃的力度必然加重,影響所及,信貸環境趨緊,金融危機發生的機率也就提高。
噩夢2:中國經濟硬著陸
打著救出口的盤算 卻擴大預期貶值心理
人民幣急貶,已經令全球投資者更加擔憂中國經濟將硬著陸。」這是《金融時報》在1月6日發表的評論。謝國忠的說法則是更加直接,他認為,貶值是因為人民幣遭到拋售,而拋售的理由,就是中國基本面已嚴重惡化。
然而,人民幣與中國經濟的關係絕對不只如此:中國的盤算,是透過貶值來搶救積弱不振的出口,藉此避免經濟硬著陸。而即使出口已經嚴重衰退,但人民幣目前對比於一籃子貨幣的實質有效匯率,去年底仍高達131%,這代表人民幣當下的匯率水準仍被高估,貶值有理。
人行在貶值的既定軌道中,必須適時、適度地踩下煞車,也就是利用外匯存底護盤。
去年12月中國外匯存底破紀錄地在1個月內減少1000億美元,消息一出,引發市場對中國未來護盤能力的質疑。
不過據高盛證券的評估,若依照目前的超低油價水準,這個能源進口大國,全年將可多出4000億美元左右的貿易盈餘,這個金額等於提供外匯存底更多的消耗空間。
1月7日中國宣布暫停熔斷機制,隔天陸股回穩,但國際股市仍然普遍下挫,悲觀氣氛主要來自國際油價在7日暴跌6%,創03年以來新低水準。
金融大鱷索羅斯補上的這一槍,世界有可能重現08年金融海嘯!在去年8月人民幣匯率急貶時,摩根士丹利曾經發布報告,解釋了人民幣衝擊世界需求的3個管道。
噩夢3:全球通縮蔓延!
大買家需求減,衝擊能源、原物料價格
當中國透過大幅貶值提升出口競爭力,出口導向的新興國家經濟難保,恐被迫跟進參與貨幣競貶;其結果,就是複製中國緊縮,在進口商品的成本墊高之下,造成對外需求減緩。
16年慘烈開局,在這樣的格局中,不出大事的中國,加上景氣明確復甦的美國,恐怕已是投資人面對今年最樂觀的劇本了。這或許會是一個少有驚喜、常有驚嚇的一年,慘烈的新年開局之後,請你做好迎接動盪的準備。
陸大學登徵才廣告 大舉挖我高階人才
台灣因供給過剩而普遍低薪化的高階人才,已成為大陸各大學眼中最佳的師資來源。
福建宣布今年將引進200名以上的台灣全職大學教師,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更直接來台刊登徵才廣告,開出比台灣高出一倍的薪資福利,希望從台灣招攬到100名各級教師。
台灣因少子化加上過去普設大學,導致大學目前普遍面臨生源不足的困境,大學教師的待遇也因此受到影響,日前甚至傳出某國立大學招募不支薪義務教師的消息。根據教育部統計,2010年以來,台灣每年還新增超過3萬名的博士生。
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不僅使得台灣高階人才低薪化情況嚴重,不少人甚至連求職都有困難。
這群台灣無處消化的高階人才,近年來卻成為大陸各大學尤其是民辦大學重要的人才庫。
廣州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目前的台籍教師將近50位,占全校教師近1成。
另據中新社報導,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楊江帆五日表示,福建正加大力度引進台灣高校(大學)師資,在去年已引進132名台灣優秀師資的基礎上,今年將繼續引進約200餘名台灣全職教師。
要引進百名台教師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去年十月就在學校官網貼出「台灣教師招聘」的專頁,本周二起,更直接登台在報紙刊登徵才廣告,預計為全校卅多個系所招募100名台灣教師。
根據徵才廣告上的訊息,珠海學院提供的薪資待遇是:
教授年薪人民幣25萬至30萬元(約新台幣125萬元至150萬元)
副教授人民幣22萬元至25萬元
助理教授人民幣20萬至22萬元(約新台幣100萬元至110萬元)
此外,還提供安家費人民幣10萬元(約新台幣50萬元)「
科研啟動費人民幣10萬元
養老、失業等五險一金的社會保險和每年一次探親往返機票。
至於約25坪、大三房一廳的公寓,月租金僅需新台幣6500元。不過,珠海學院要求必須全程英語教學。
年收入可到200萬元
一名取得美國知名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日前曾前往面試的某私立大學助理教授表示:他在台灣的年收入也就新台幣100萬元左右。但如果能到珠海學院任教,加上安家費與科研啟動費,年收入馬上就倍增到新台幣200萬元。
這名陳姓助理教授指出:大陸學校開出的條件對台灣年輕學者吸引力確實不小。
除了珠海學院,他近期也跟廣州、重慶的大學接觸過,將會從中擇一,預計下一學年就會轉往大陸任教。
年輕學者紛紛西進
陳姓助理教授說:他臉書上有幾位同事最近也都在討論到大陸教書的事情。
他認為:除了較優渥的薪資待遇外,較佳的發展前景也是吸引台灣年輕學者西進的重要原因,西進任教也許很快就會在台灣校園中成為一股風潮。
部隊伙食費 國軍為解放軍2倍
國防部發言人臉書12月初介紹陸軍58砲指部米其林等級伙食,引發各界熱議,但不論國軍伙食嘗起來實際滋味如何,國防部在伙食費上絕沒有虧待國軍。
國防部公布各部隊現今基本伙食費及副食加給費資料,與對岸的解放軍比較,雖然在潛艦、空勤人員等特殊戰略兵種的伙食費略有不如,但國軍的最低伙食費約為解放軍基層人員的2倍。
國防部後勤次長室後勤綜合處長張恆榮上校22日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根據國軍現行規定,本島官兵每月主食(米麵油鹽)費用是1542元,副食費1320元,合計每月每位官兵的基本伙食費是2862元,亦即每人每天的最低基本伙食費約為95元。
空勤人員 加給費最高
國軍各軍種的特殊部隊在基本副食費上,還有額外加給,其中以空軍的空勤人員最高。
甲種一號(一般空勤人員)每月加給2580元,合計每月伙食費5442元(每人每天約181元),是全軍之冠;
甲種二號(儲備飛行軍官、航空生理官士)每月加給900元,每月合計3762元(每人每天約125元)。
海軍伙食費則以潛艦官兵最高。「
海勤一號(潛艦人員)每月加給2000元,合計每月伙食費4862元(每人每天約162元);
海勤二號(一般艦艇人員)每月加給1000元,每月合計3862元(每人每天約128元);
海勤三號(港勤船艇、駁船、船塢、登陸戰車、小艇大隊部與修理中隊)每月加給300元,每月合計為3162元(每人每天約105元)。
而近年隨著大陸軍費逐年上調,其軍隊伙食費也跟著上調,甚至有陸媒指出,解放軍的部隊伙食費已超越國軍,但事實並非如此。
解放軍分四類灶
大陸央廣軍事7月底曾報導:解放軍伙食費最近一次的調整是在2009年,中共中央軍委按照兵種的不同,劃分為
一類灶(戰士、國防施工分隊、邊防、離島部隊)每人每天11元人民幣(約合台幣55元);
二類灶(坦克和自行火砲分隊及其修理分隊、航空兵機務大隊、駐高原地區部隊)每人每天13元人民幣(約合台幣65元);
三類灶(水面艦艇人員、飛行學校學員)每人每天23元人民幣(約合台幣115元);
四類灶(核及柴電動力潛艦人員、航空兵空勤人員)每人每天39元人民幣(約合台幣195元)。
與解放軍相比,國軍的潛艦與空勤人員的伙食費略低於解放軍的潛艦與空勤人員,但全體國軍官兵的基本伙食費已與解放軍的三類灶人員相差無幾,更是約為解放軍一類灶人員的2倍。此外,國軍各軍種的伙食費差距也不像解放軍差距的如此巨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