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5-19 13:17:31| 人氣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失業年輕人憂鬱風險三級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失業年輕人憂鬱風險三級跳

一項發布於《慢性疾病預防期刊》的研究指出,失業年輕人憂鬱症狀的比率高出有工作的同儕的3倍,失業與憂鬱兩者間有顯著相關。


本研究將焦點放在18至25歲這個族群,希了解失業的年輕人口中,憂鬱症狀發生的情形。

研究發現:將近12%的年輕人出現憂鬱症狀,23%的年輕人失業。而失業年輕人出現憂鬱症狀的機率是有工作者的3倍。


研究者強調:失業和憂鬱兩者間出現相關,可能是來自於年輕人正職各種轉變的發展因素,例如:年輕人剛轉入成人階段的不確定性、社會關係及支持系統的改變。

此外,年輕失業人口中的憂鬱,也可能來自延遲人生目標所形成的壓力。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徐西森認為,本研究雖可能有東西文化差異的適用性和解讀性,但年輕人失業確實是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心理與社會問題。

 

因為失業會讓人有一段時間感到沮喪無望、情緒低落和多愁善感,甚至影響其生活適應、身心健康等,這些情形和憂鬱症患者的病徵是非常相似。

 

失業和憂鬱症之間確有相關,但無法判定是失業導致憂鬱症,或憂鬱症的人容易失業。

徐西森教授進一步從生涯發展理論的觀點指出,18-25歲的人生階段正處於生涯發展的探索期(15-24歲)和建立期(約25-44歲),就業不適應或不穩定是很常見的狀況。家長親友可多關心,以支持取代歧視、以鼓勵代替指責,給予情緒支持並提供具體的就業協助或生活規劃,這些都有助於降低失業對年輕人的心理衝擊。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此階段的失業,可視為是一種短暫的失落,失落總是會經歷憂鬱的過程,常常是來自於對自己工作內容、性質選擇的未定,或目標設定較高,也包含了未就業。

 

若要打破失業與憂鬱循環,最好的方式仍是接受憂鬱的處置,這同時也有助於對自我的能力的釐清、肯定及工作的正確態度,甚至對未來的心理衛生促進、正向思考也有幫助。

 

台長: 昕哥
人氣(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