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09 14:50:11| 人氣1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廢除死刑 yes OR no (上 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央警察大學校長侯友宜看過數百個命案現場,被殘酷手法殺害後的

 

屍體躺在那兒,它的悽愴與悲涼觸動著這位資深警探的心靈深處,

 

讓他無法想像,冷血殺人犯不給受害人一絲生機,為什麼現今會有

 

一種聲音說「要給死刑犯機會」、「請寬容他們」、

 

「他們悔改對社會是正面的…」。

侯友宜說,在上位者、做決策的人應該第一時間去刑案現場看看,

 

去感同身受現場的震撼及被害人的慘與痛,不能只看隔了一段時間後

 

犯罪者表現悔過、無辜的外型,有了親臨現場的深刻體驗,再來談論

 

要不要廢除死刑。


 

他認為死刑是對重刑累犯的最後一個遏阻動作,實證上死刑存在,

 

對遏止暴力殺人犯罪有具體效果,並不是一些人說的與治安好壞沒有

 

關聯性,因為「要看的是質,不是量」。(註:本文基於公益必要性,

 

文內有殺人場景與情節的描述,請讀者斟酌是否全文閱讀)

嫌犯事後落淚 只是假慈悲懺悔

記者問:看過這麼多犯罪現場,它帶給你什麼啟示?

 

依你長年接觸嫌犯的經驗,有多少犯罪者會真心悔改?

侯友宜答:一件殺人命案,只在事後看一些資料或照片,這些是冰冷的,

 

無法身歷其境感受第一現場的驚悚震撼與兇手的冷酷無情,等後來看到的,

 

只有犯罪者「鱷魚的眼淚」。

犯罪者為了爭取活下去的機會,表現出悔過的、或者不是有心的、甚至是

 

無辜的,這種場景大家很容易感受到,因為被告是活的,可以面對面,

 

人們在這種面對面反射動作的感受上,容易接受對方傳達出來的訊息。

這時被害者和嫌犯是非常不對等的,你(主張廢除死刑者)沒有在第一時間

 

去體驗被害者那種強度的感受,反而接收到犯罪者細水長流、慢慢給予的

 

溫情攻勢,心裡面對犯罪者便有了「好像有悔過之意,要給他機會」的認知。

幾乎每個死囚 都是假釋後再犯


 

真的有懺悔嗎?其實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大家看到的外型,並沒有看到

 

內心那一塊,就像是冰山,只看到露出水面的部分,看不到冰山底下深沉的

 

一面。這是真懺悔,還是假慈悲的懺悔、一種哀求、為自己某種目的懺悔?

執行政策的人、在上位的人,沒在第一時間體驗命案現場,沒有感受過被害者

 

被害當時的場景,感受的不平衡,加上只看到冰山一角,容易產生很多錯覺。


 

所以我要講,今天要不要廢除死刑,讓做決策的人和人權團體到現場,親臨

 

了解所發生的狀況,以及犯罪者剛被逮捕時鉅細靡遺描述的犯罪情節、還有

 

現場表演,深刻去感受案發時肅殺的場景,若真正感受了,你會覺得

 

「這種人讓他留在人間有意義嗎?」

民調顯示司法人員贊成死刑比例最高,高達八成八,為什麼?因為他們

 

辦案、接觸得最多,感同身受最多。( )

台長: 昕哥
人氣(1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