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7 19:40:32| 人氣913|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生的意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朋友來信問人生的意義何在?我從佛教觀點這樣回答:

人生的意義,可以從幾個問題歸納探討。我是誰?我為何而來?我將往何方?
我是誰?又有兩層意涵。一是存在、二是角色。

存在:據研究三個月大的嬰兒開始對呼喊自己的名字有所反應,表示認知名字代表我。這個軀殼是我,這個在觀看的是我、在聆聽的是我、在感受的是我、在思想的是我。那麼,究竟我存在於名字、形象還是眼耳鼻舌身意之中?

角色:若將人生比喻為舞台,我在此粉墨登場。小時作為兒女、手足、學生、朋友,長大成為員工、下屬、長官、老闆、配偶、父母。不同角色,有不同面具或身段。故前人有一聯云: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

所以佛陀指出:諸法無我。意思就是,「我」只是暫時的組合的代名詞。沒有一個具體不滅的我,也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我。

其次,我為何而來?
有情生命,極大多數因雌雄和合而生。創造生命,是宇宙本身的奧妙所在。人由父母所生。故我為父母而來。
有我則有身。身體需要飽暖排泄,需要住居行動,需要安撫以迄於性。需要之外,還有想要。飽足繼而美食,保暖繼而綾羅綢緞,住居繼而高樓廣廈華宅,行動繼而車馬機船,金銀珠玉貨幣證券,相繼而生。
有我則有心,心需要安全、情愛、尊重。由需要而想要親情、友情、愛情、名譽、地位。

我如果為想要而來,因比較而樂,則追逐永無止境。勝利者或有一時喘息,定睛向前看,總還有更厲害的人-有人錢更多、屋更大、名更揚。即使身處極頂,往後一看,總還不斷有後浪、有追兵、有覬覦者。敗者更自怨自艾,憂憐哀嘆。

因此佛陀說,諸行無常。這個世間是暫時的、組合的。人所追求的想要的萬事萬物都可以無限分解:整體是零件組合、零件是物質組合、物質是元素組合、以下細分原子、中子、質子、費米子、玻色子,故以奈米尺度量測時,空間仍然很大。我所為而來者,實在沒有一樣是固定的、不變的、不滅的。

最後,我將往何方?
我因為無明-不知道不明白這個「諸行無我、諸法無常」的道理,所以不斷造業-人的行為言語對他人、對世間發生影響,因此在世間輪迴流轉。死時此身雖滅,心識因業力而不由自主底流轉,重新投胎再來。是為輪迴。死而復生、生而復死。這裡所說的死,不只是講身體死亡。念頭遷續,亦復如是。人的心念,總是不斷底升起、消失。

佛陀初轉法輪,講到涅槃寂靜,指得就是當人徹底了解「諸行無我、諸法無常」的道理時,就能停止造業,終而歸於涅槃-達到煩惱止息、痛苦消失、完全清淨安樂的狀態。

至於背叛、欺騙,當人領悟到:[我]都不真實存在了,這些跟隨[我]而來的[我的],就不存在。沒有我的愛人、我的朋友,當然所謂的受騙、被背叛的煩惱,也就同時完全消失了。

台長: rinchen
人氣(913)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心靈幽思 |
此分類下一篇:沙壇城
此分類上一篇:道教迷信嗎?

wennie
看了許多您的文章想必您是如此博學多聞,但當看到這一篇中的一段:當人領悟到:[我]都不真實存在了,這些跟隨[我]而來的[我的],就不存在。沒有我的愛人、我的朋友,當然所謂的受騙、被背叛的煩惱,也就同時完全消失了。若當真能領悟對於這些負向的情緒消失了,但若是正向回應會不會也一併消失,這樣人就只是軀殼存在於世間,那靈魂呢?
2006-11-01 09:26:47
rinchen
負向的情緒消失,並不導致快樂或其他正向回應也一併消失。更不會變成只有軀殼存在而已。

早在大學時就有同學說出相同的困惑。
人們誤以為無我或空的境界,就是什麼都沒有。因而認為與其如同行屍走肉般活著,不如繼續擁抱痛苦與煩惱。

修行並非如此。

無我,指的是隨時處在變化的狀態,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我。
而負向情緒,是立足於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我而來。當人了解到沒有這個不變的我,負向情緒便蕩然無存。
舉個例子來說,在路上如果有人貼近你,你會覺得受到侵擾因而慍怒。可是在上班的捷運中、前胸貼後背挨著,你並不如此感覺。
你也許會說這是情境不同。
情境不同,人的解讀不同,反應就不同。這變化就是空性的呈現。

修行的過程有不同的階段。
你會對自己意念的改變越來越敏感。越來越不在意別人對你的想法。你不是沒有情緒,而是察覺情緒的升起,那情緒就會消失。
2006-11-22 14:16:13
傻姐;同學
高!
2006-11-26 23:10:06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