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不少店家視林鳳營為燙手山芋,一些曾以林鳳營鮮奶做裝飾的店面,更在一夜間全部拆除,鮮奶銷量暴跌,陷入完全滯銷的命運。
不過,抵制的浪潮一過,媒體也不再針對此事報導後,近幾個月來林鳳營一波一波的促銷優惠,讓民眾的買氣明顯回升了。不少名人看到這個現象開始大力抨擊,痛批台灣人永遠學不教訓、支持黑心企業,甚至認為去買的林鳳營的人,都是有病。
事實上,消費者選擇應該購買什麼產品,都是個人自由,其他人是否可以用道德標準的論斷,去批評他人購買的行為呢?
試著想想,若你身處一個家境貧寒,必須錙銖必較每一份開銷的家庭主婦,在面對同樣的價格,卻可以買更多牛奶的情況時,你會選擇購買,還是為了抵制而花更多錢去買他牌?
台灣人的健忘,通常都跟媒體有沒有在報導有關,然後再配上店家的優惠措施,幾乎所有的不滿都可以煙消雲散。反?不反?似乎只要有優惠才是最重要的。
在去年2月,鼎王爆發了食材造假、廣告不實的爭議:明明標榜天然的湯頭卻放了雞湯塊、感人肺腑的創業故事其實也不是真的,當時一堆民眾大罵,也發動拒吃的行列,但鼎王隨即祭出優惠策略,隔日各店面馬上大排長龍。
同年10月,春水堂也疑似用了餿水油生產油蔥酥,許多不滿的民眾跟著大罵,春水堂為了補償,隔日便推出所有商品半價的優惠,在特價那三天,想要吃到都實屬難事。一邊罵又一邊吃,成了詭異又奇特的現象。
回頭看看日本,從今年1月開始,麥當勞餐點陸續發現各種食安怪事,像是肉品過期、冰淇淋內有機械碎片、雞塊內有塑膠袋等,更誇張的是,薯條內還發現人的牙齒……種種的連續問題讓日人氣憤難平,決定發起抵制,要讓麥當勞真正受到教訓。
直至今日,已經有超過130家麥當勞門市因為營收大幅跌落而收場,日本麥當勞執行長卡莎諾娃(Sarah Casanova)遭減薪20%、所有董事會成員減薪6個月、100餘名老員工也透過提早退休計畫離職。
執行長並再次出面道歉,也著手改革,嚴厲遏止食安問題再度發生,期望能痛定思痛,讓麥當勞能夠找回以往的榮景,不過,這一切都還是取決於日本人民的決定,他們還在觀察麥當勞的誠意,是是否能打動他們再次光顧的關鍵。
2000年,日本雪印食品發生了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共造成1萬4000餘人出現嘔吐、下痢的症狀,加上2002年又爆發外國牛混充日本牛的情況,銷售每況愈下,民眾再也不願接受雪印的相關產品,公司也走向解散、人員全面改組一途,直到2007年才改變商標再次上市。
台灣呢?買與不買,取決於消費者自行的選擇,是否能輕易貼標籤,不買就是對的,買的就是錯呢?什麼才是最文明又能提升台灣整體食品安全的做法?此刻,不少消費者正面對這樣的選擇問題。你又屬於哪一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