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0-18 10:45:50| 人氣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公不義




機會不公與財富不公交互震盪影響下
可見將來全球九成的人活著會很辛苦


聯合國:

12億人靠不到38元度日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今天表示,全球超過12億人每天以不到1.25美元(約新台幣38元)度日,24億人每天以不到2美元(約新台幣61元)過活。

潘基文在聯合國「國際消除貧困日」活動上表示,1990年到2010年至少有7億人脫離赤貧。潘基文決心協助聯合國讓「貧窮成為歷史」。

潘基文也提到西非的伊波拉危機,表示伊波拉威脅衛生健康、危及經濟發展,並拖累疫情最嚴重的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幾內亞共和國這3國的抗貧進展。

金融永續發展國際專家撰寫的聯合國報告引述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顯示,每年需要約660億美元,才能讓最貧族群每天收入增加到1.25美元。

葉倫說 她非常擔憂財富不公擴大


聯準會(Fed)主席葉倫周五說,她對美國財富不公的程度與持續擴大現象,感到非常擔憂。

「這並非秘密,過去幾十年,財富不公擴大,結果就是最富有者收入與財富大幅增加,多數人的生活水平則停滯不前,」葉倫在波士頓Fed銀行主辦的會議上發表演說時指出。

「我們應當問,這項趨勢是否符合我們國家歷史所建立起的價值?傳統上,美國人對機會公平,高度重視,」她補充說道。

葉倫說,某種程度的收入與財富不公,有助經濟成長,因為讓勤奮工作者與承擔風險者,獲得了報酬。但讓人擔憂的是,收入不公可讓機會不公惡化,因而會讓財富不公擴大的趨勢持續不斷。」

在她的演說中,葉倫並未回答她所稱的「如何以最佳方式,促成公平公正的公平機會」的困難問題。

「中國流行性感冒」 世界性經濟衰退即將到來?


將近期全球成長偏緩的恐懼肇因,歸咎於日本和歐洲的想法已經幾乎可以說是政治正確,人們想著如果德國願意付出多一些援助,情況可能會變得更好。畢竟美國經濟相對顯得有彈性,那麼還有誰能當作譴責對象?所有人提起中國時,似乎都格外帶著一點客氣的感覺,不直接點出北京政府的借貸和支出正威脅世界的現況。
《華爾街日報》周四 (16日) 報導,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 (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 新興市場部主管 Ruchir Sharma 撰文指出,北京政府借貸狀況和高額支出帶來的不良影響,正如漣漪般迴盪於世界經濟之中。

俗話說「美國打噴嚏,世界就感冒。」但現在中國的健康是關鍵所在。1998 年間,全球預期亞洲金融危機將席捲各地,但此禍事並未發生。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亞洲市場,當時對於全球經濟成長貢獻甚少,而美國經濟又恰逢起步加速。如此一來,亞洲地區的危機得以控制不影響全球放緩,並維持穩定在成長率約 2.5%。

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推動引擎,這 10 年間對世界成長的貢獻比例從 1990 年代的 10%,躍升 3 倍以上至 34%。美國同一時段則相對從 32% 下滑至 17%;歐洲更由 23% 落至 8%。歐洲問題或許可能是全球經濟成長的一個脆弱環節,但這並不是重心所在,除非出現一場徹底性的大型危機。歐洲的世界經濟參與貢獻率大概只相當於 1990 年代的中國,地位已經不如往昔。

然而目前中國正讓全球感受通貨緊縮的寒意,過去 31 個月來,中國的工廠產品價格每月呈現下滑,根據官方預期,GDP 增長幅度也從 2010 年間的 10% 放緩至 7%。這樣的影響在其他新興市場間餘波盪漾,經濟平均成長率亦由約 7% 掉落到 4%,大部分的萎縮理由均可歸咎於中國的經濟放緩。

透過諸多管道途徑,中國的「感冒」正傳播至世界各地。過去 15 年來,中國成為許多國家的關鍵貿易夥伴,無論已開發或是開發中各國。因此中國需求的下滑產生一種病毒性的效應,讓鋼鐵乃至黃豆等基礎商品價格向下滑落。今 (2014) 年中國對原油的需求成長率將近為零,大不如 2010 年間的 12%,這可以說是油價從夏季巔峰重挫 20% 的主因所在。鋼鐵和鐵礦砂等其他商品狀況相同:如巴西或俄國等商品導向的經濟體,已逼近或甚至已陷入衰退。

全球許多市場均出現中國流行性感冒症狀,最為貼近中國經濟的國家首當其衝,其貨幣對應美元身價下跌得最厲害。重度依賴中國的各國企業也受創嚴重,能源和原料產業類股近期跌勢慘痛。另一方面,全球表現最好的類股是那些防禦性產業,例如公用事業或食品等等,畢竟人們經濟就算困難仍有民生需求。

目前未來前景尚不明朗,但中國經濟看來或將進一步放緩。市場接受官方說法認為經濟成長率可達 7% 以上,但自從 4 年前開始放緩以來,官方共識水準一直大幅落後中國的萎縮腳步。中國從原油乃至電力等一切商品的需求驟減,外加近期房地產市場熱潮的結束,闡明實際上 GDP 成長率可能低於 7%。考慮到中國迅速累積債務的速度,接下來要面對的幾乎可以確定是另一波衰落。

自從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許多研究人員已經證實快速、持續增長的債務金額,將使經濟環境難以避免危機,但 Sharma 的研究還有另一個關鍵轉捩點:債務迅速增長令經濟很可能無法避免放緩。從 1960 年以來,30 次信貸狂熱達巔峰的案例中,在 5 年後均出現債務占 GDP 至少 40% 的情況。而在這 30 次案例中,70% 在信貸狂熱觸頂後以危機告終,但在接下來 5 年間出現主要經濟放緩現象的比例,卻高達 100% 。平均看來,經濟減緩比例均超過一半,從 1.5% 至 5% 不等。

中國現在正沉浸於信貸狂潮之中,一旦經濟出現腰斬性的放緩,未來幾年 GDP 增長比率恐怕將落至 5% 以下。這代表著什麼?以近期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 Co.)( (US-JPM) ) 的分析報告來說,中國 GDP 增幅每下滑 1%,即代表全球經濟增幅縮減約 0.5%。以世界經濟目前增幅約 2.5% 的比例來看,若受到中國拖累再下滑 1% 左右,就要落入不達 2% 的衰退境地。

這個世界正面臨著一些嶄新轉變,接下來的全球衰退禍首,或許已不再是美國。過去 50 年來,全球 GDP 增幅落至 2% 以下的狀況僅發生過 3 次,分別是 1975、1982 和 2009 年,每一次均伴隨著美國的嚴重衰退。不過現在隨著經濟重心東移,未來面對的全球性大衰退,可能得要貼上「中國製造」的標籤。

























       


































































































































































































台長: ANG MO
人氣(8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